回归原点,抓住本真,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14-07-17 15:52辛立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改革

辛立奎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处理好常规教学的五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练习、反馈辅导及测试评价”。尤其需要注意备课、上课环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教与学相互结合,考虑各种因素,使教学融会贯通,对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常规教学教与学课堂教学改革程红兵教授的专题讲座报告《教师教学执行力》中指出教师教学执行力包括三个层面:课堂、教学、课程。他认为:课堂,是点状的,是第一层级,要求是把课上好。教学是线性的,是第二层级,要求是有效教学。课程是立体的,是第三层级,要求是课程创新。课程改革要从基本入手,从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师提高教学执行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教师的成长要“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跳得起,飞得高”。

程教授从国家课程标准、专家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视角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科学处理好常规教学的五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练习、反馈辅导及测试评价”。尤其是在备课、上课环节上,很多教育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的常规环节。在备课环节上,我们要做到“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它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各级机构督导评估的依据。其中学习水平目标写得非常清楚,备课时必须清楚。所以说,备课时要做到“脑中有纲”。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载体,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对教材要学会加、减、乘、除,对教材做到“懂、透、化”,做到“胸中有本”,能够对教材融会贯通,使教材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打造我们为师的专业底气。备课时还要做到“目中有人”,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群体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要考虑到。考虑到学生个体间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备课时,既考虑到怎么教,也考虑到怎么学。教法固然重要,但学法更重要,站在学生角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手中有法”。

备课不只体现在我们课前熟悉教材、书写教案等常规环节,更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饱览群书、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本学科教学的基本功扎实甚至有自己的绝活。有绝活的老师往往有深情,有真气。

要备好一堂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来自学生、来自教材、来自教师。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我们师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只照搬教参上的理想目标。我们要明确我们到底教什么?一种情形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材里怎么说的就怎么教;另一种情形是,不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才教什么。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规则来决定教学的结构和规则。

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位教师的职业追求。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我们看一下专家学者和学生们是怎么评价一堂好课的。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五个“实”: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有待充实的课)。顾泠沅教授则认为按照“以学论教”的原则,对一节课的评价可以简化为如下准则: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学生们对课堂评价则不同,有学生认为好课应有课堂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掌声,讲授深刻与精辟——学生有感悟;笑声,教学生动与精彩——学生有兴趣;辩论声,课堂有启发与探究——学生有参与。有学生这样评价教师,好教师就是在课堂上显得比平时更漂亮的人。西方有句谚语: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所以,有学生说:老师,你微笑时最美。大家也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其实,只要我们不忘身为人师的职业追求,我们努力钻研、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我们的课堂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课堂是体现教师魅力的最好舞台。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你教我学的枯燥模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课堂可以是争辩的课堂。争辩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使思想驰骋四海,翱翔蓝天;学生的灵性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张扬。争辩的过程是分析解决问题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我们的课堂可以是充满疑问的课堂: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学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可以是走向生活的课堂:知识本身没有意义,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之中。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校也在一直努力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部分学科上体现出的效果比较明显。实行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声像俱全,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设计科学的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小组学习交流讨论,给学生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讲的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走下讲台,变教师的传授为师生共同学习。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原有传统教学方式,而一味地求新。新课程改革后,课堂上教师“讲”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但课下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却更高了。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对所授课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要掌握高超的组织教学活动艺术,不但要指导学会知识,还要能够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新课程改革更需要回归教育的原点,抓住本真,立足实际,备好课、上好课。回归教育原点,推进新课程改革,一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我们才能站得住,走得稳;二是要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肯下苦功,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跑得快,跳得起,飞得高。三是要关注学生真正所需的知识、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于学生所具备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能够让学生通过努力学得会的可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上好每一堂课。

心中有爱,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课堂就会变得更精彩。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