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如何用有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2014-07-17 13:57张帆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融合目标

张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必然的要求,而课堂效益的提高则取决于课前备课是否有效。有效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

新课程有效备课高效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理念也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低效和无效的行为,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无效备课,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也严重制约了历史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探讨和反思高中历史有效备课,对促进高中历史高效教学,追求历史学科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备目标定位: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契合点,即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相吻合。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目标引领着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激励。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反映教学理念的诉求。学以应考是一种功利的诉求;学以致用是一种实用的诉求;学贵求是是一种开放的诉求。不同的诉求需要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练习、反馈、矫正、激励是保证教学达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动是落实教学达成的基本方法。目标定位与达成需两手抓,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有效备课的契合点。

二、备情境创设:抓住“情境”与“情感”的交汇是高效课堂的重点

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讲道,教育的最高理念乃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唤起共鸣、激发潜能,使“问题情境”与“学习情感”共振,以期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大化。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处于创意不错,开发不足的处境。因为备课时往往忽视了“情境”与“情感”交汇和共鸣。情境交融才会有感人至深的体会;情境交汇才能有过目不忘的理解。研究表明,抓住交汇点,就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到了实处。

三、备活动设计:抓住“活动”与“互动”的激活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有效备课的核心是设计教学活动和营造课堂氛围。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为思维活跃,氛围热烈的课给人激情;死气沉沉、闷声不语的课让人压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课使人紧张。教学活动要靠教师设计、学生参与、互动来完成。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合适的事例引领师生互动。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互动的课才会让人兴奋,才会充满激情。由单向、被动活动变成多向、主动活动,更让学生有一种解放的感觉,真正享受自由选择的权力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情绪,要靠两手抓,一手抓活动,一手抓互动。有效的课堂活动都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为,只有实现互动,才能唤醒意识,才能激活思维,营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

四、备学法指导:抓住“事例”与“方法”的结合是高效课堂的手段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唤醒,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的依托。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法指导,究其原因,一是没空,时间紧不如抓讲解;二是不为,见效慢不如抓训练;三是无法,要效果不如多念念。教师本身就缺少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怎样去指导学生?学法指导的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示范来体现,让学生模仿,从而感悟方法的妙处。在事例研讨中,完成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先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寻找思维的切入点、问题的探究点、结构的连结点。时代是具体指哪个历史时期?变革的主题是什么?推动变革人物是谁?变革的措施、作用、评价?变革是什么意思?变的方向?革的对象?变的动力?变的条件?其次由课题剖析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训练检测手段,评价学习效果,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五、备课堂讨论:抓住“适宜”与“生成”的兴奋是高效课堂的归宿

课堂讨论几乎是所有“优质课”大赛中“出彩”的地方。但如何设计出有份量且适宜于学生讨论的问题,却是件困难的事。如何把讨论引向深处,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的价值所在。讨论重在问题适宜,让同学们有话可说;讨论贵在问题适度,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讨论贵在问题适切,让学生感到兴奋;讨论贵在问题适当,让学生收获成就。激发课堂讨论的兴奋点,关键是选择“适宜”与“生成”的问题条件,一是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二是问题设计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谦虚地复述别人的主张。讨论难在观点“生成”,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引领、启发、思考、感悟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实现课堂的高效。

六、备课后反思:抓住“磨合”与“融合”的升华是高效课堂的再生

于漪、魏书生等名师们的教学艺术,可谓是炉火纯青,但教学却常教常新。他们每教完一节课,总会静下心来,研究教材、教法、学生,把问题与思考相磨合,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因而在有效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磨合”与“融合”的升华点。所谓“磨合”,是指课改理念与传统习惯的“磨合”;“融合”是指集体智慧与个人感悟的“融合”。磨合之中出悟性,融合之中长才干;磨合之中见灵气,融合之中显智慧。“磨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更是教师有效成长的快捷方式。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磨合”,才能“融合”出人生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学活动是目的性、针对性、具体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实践活动,简单的学习、机械的摩仿、被动的反思、违心的叙事、虚假的研究、作秀的表演、都不可能“磨合”出生成的智慧,都不可能“融合”为真正的实体。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反思的感悟,教学机智的灵动,教学风格的修炼,都需要课后认真反思,达到“磨合”与“融合”的升华,实现高效课堂的可持续再生。

总之,真正有价值的备课,不在于你写了什么,写了多少,而在于你想了什么,备了什么,心中装有什么。一个真正有良知和责任感的教师,不应该每天在形式主义的泥潭里打转,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克服无效,走出低效,走进有效,嬴得实效,追求高效,以自己创造性的备课,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融合目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我们的目标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