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华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史高考几经变化,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历史高考命题在试题内容、容量、范围和智能结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这一时期的历史试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章对此作分析。
关键词: 历史高考 试卷改革 历史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高考制度面临一次次重大改革。历史学科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要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而调整。笔者对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的历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认为这些资料对于了解和研究高考改革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与现在的高考历史试卷相比,试卷的数量、内容和题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高考内容和形式是广大人民和社会重点关注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直到1952年,新中国有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从此进入统一命题、考试和录取的时代。下面就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开始到1965年“文革”前的这段时间的高考历史试卷作回顾和分析。
新中国成立,当时世界形势最大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国际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中国为维护自身独立而选择“一边倒”,站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内面对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为巩固政权进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到1966年,由于“左倾”错误使得阶级斗争不断上升。
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对史学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当政的中国共产党比以往的执政者更注重意识形态和思想、学术领域的掌握;历史更受到特别重视,中共中央在1952~1953年还成立了“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这一机构。因此,50年代前期史学的发展受外在时势的影响比其他时段相对更大,广大史学家利用马列主义革命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政治形势、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史学界的观点直接影响中学历史教学。
我们先看这一时期试题考查的范围。这一时期考试的试题涉及整个高中所学的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世界史,但是各自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均衡,缺乏科学性。中国近现代史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和当时的形势是相应的。以往的史学研究是“贵古贱今”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后,转为注重近现代史,50年代史学界提倡“厚今薄古”的原则,这在高考试卷中也有体现,特别是1965年,试卷一共才10小题,它就占了6题,分值达到了80分。中国古代史相对来说比重较小,最少的是1955年和1964年,题量都是只有4小题,分值只有8分。世界史所占比重不稳定,在大多数时间跟中国近现代史差不多,但在有些年中,它的比重超过中国近现代史,如1954年和1964年,但在1965年中世界史居然一道题都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并不科学,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有些随意。(在1959到1962年这4年中出现了选做题,3选2或5选3,个人选做的不同所涉及的范围就不同,这样不好统计。)
从这一时期试题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史中更多地涉及了农民起义,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更需要发动人民群众投入到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使得阶级斗争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成为最主要的,阶级分析法成为主要方法,在考试中突出表现这一点。中国近现代史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占比重大;世界史中则更多地提到社会主义运动史,这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相关,当苏关系破裂后又有所变化。由下表可以看出这三个内容在历年考试当中所占的分值。
再看这一时期试题的容量,试题数量少,题型单一,难度不大。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试卷题量很少,从大题数量来看多是每年2到3道,偶尔才有4道,从小题数量上来看是10到20几道,跟现在相比少了很多。题型有填空题、问答题、解释题、改错题、简答题和列举题,但是以填空题和问答题为主,后面几种题型偶尔才会出现,现在常见的选择题、材料题和读图几乎没有。这一时期的题型数量少,题型单一,没有形成稳定的题型结构,时常变动;难度不大,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几乎都可以在教科书中直接找到答案。当时的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单一的记忆能力,无法考查学生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这一时期高考历史试题数量较少,题型单一,难度不大,在命题上缺乏科学性,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试卷,受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高考制度必将长期存在,通过对这一时期高考历史试卷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高考改革与高考命题变化的关系。对一个历史老师来说,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把握高考动向,做好历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2011,8.
[2]冯一下.史学范式的更新与高考历史试题的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