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勤 刘凤翰
(1.江苏建兴建工集团,江苏盐城 224002; 2.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工程施工中采用早拆模技术,对于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模板的利用效率从而节省成本具有显著意义。近些年来,对于早拆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受到重视,国外早拆模体系多采用的是金属支柱,安全、方便、施工速度快。国内早拆模板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在许多地区广泛采用。国内的早拆模板技术在柱头上采用了滑动式、螺杆及两者相结合的柱头。
受弯构件早拆模施工中,采用留设支撑,拆除其他模板的方式提高模板周转率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在留设支撑时,对结构会产生怎样的内力分布的改变,在早拆模混凝土低龄强度情况下,内力发生改变后结构承载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对早拆模留设支撑后内力的重新分布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以多跨连续梁(板)为例,早拆模系统拆模后留设支撑。为了简化研究,将梁(板)简化成两端嵌固,中间支撑点处铰支(如图1所示)。
图1 2点支撑时多跨连续梁计算简图
加设支撑后,梁的内力与原设计内力间发生了变化,梁长内力分布与内力大小均发生了改变。
如图2所示,梁原设计内力,由于拆模后支撑的设置,实际内力发生了重分布,在压区出现了拉力,原拉区出现了拉力,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加设支撑后,所产生的内力变化状况对梁的受力的影响有多大。我们继续以本例,仍假定全跨均布荷载,多跨连续梁,取中间跨,分别以1支撑、2支撑、3支撑以及4支撑进行对比分析。
图2 内力重分布示意图
1支撑情况下,产生的弯矩情况,与设计弯矩情况相比,两侧支座负弯矩减少,减少至原位最大值20%左右,跨中出支撑处上部出现负弯矩,负弯矩值约为支座负弯矩的20%,约1/4跨位置处,产生正弯矩,约为支座最大设计负弯矩的10%,约为跨中正弯矩的20%(见图3)。
图3 1支撑与无支撑情况内力变化比较
2支撑情况下,产生的弯矩情况,与设计弯矩情况相比,两侧支座负弯矩减少,减少至原位最大值10%左右,跨中出支撑处上部出现负弯矩,负弯矩值约为支座负弯矩的10%,约1/4跨位置处,产生正弯矩,约为支座最大设计负弯矩的5%,约为跨中正弯矩的10%(见图4)。
图4 2支撑与无支撑情况内力变化比较
3支撑情况,弯矩值幅值显著减小。比较3种支撑情况弯矩值可见,随着支撑数值增加,梁上下侧弯矩值迅速减小,从而拆模时间可以大为提前(见图5)。
图5 3支撑与无支撑情况内力变化比较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间设支撑后,内力重分布情况主要表现为:
1)弯矩未发生变号(产生反向弯矩)的部分,均显著小于原位内力值;
2)支座与跨中均出现弯矩变号产生反向弯矩,数值随支撑数增加显著衰减。
未发生变号的位置,弯矩值显著减小,该位置截面不是需要研究的控制截面。发生弯矩变号的截面,由于变号位置处设计的受力筋目标不同,故该位置的承载力设计值与实际内力不符,是承载力研究的关键。
发生变号的位置,变号后的弯矩值与变号后的同号设计内力相比,情况如图6所示为正弯矩区产生最大负弯矩与设计最大负弯矩比值,如图7所示负弯矩区产生最大正弯矩与设计最大正弯矩比值。
图6 正弯矩区产生最大负弯矩与设计最大负弯矩比值
图7 负弯矩区产生最大正弯矩与设计最大正弯矩比值
早拆模施工留设支撑并拆除其他模板时,结构内力会发生重新分布,本文分析了内力弯矩的情况,内力弯矩数值上均显著小于原设计弯矩,但部分位置产生了反向弯矩,受力状况发生显著改变。经过分析,在发生反向弯矩位置,支座附近产生反向正弯矩位置承载力问题不产生主导影响。
[1]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张晓亮.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3,29(3):133-138.
[4]李 侠,孙世东,崔荣强,等.多种模板主梁楼板早拆模板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375(41):105-107.
[5]刘凤翰.混凝土结构正截面设计α1和β1系数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