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之路:长城钻探苏53区块大平台提速启示录

2014-07-16 01:47:28杨孜孜董旭霞
石油知识 2014年2期
关键词:井位井场工厂化

■ 杨孜孜 杨 明 董旭霞

2014年第一天,长城钻探苏里格合作开发区块的苏53区块组合井大平台已投产运行半个月,天然气日产量达110万立方米,超过日产100万立方米的方案预期。通过优化还能持续有所增长。

比产量更令人惊喜的是,作为集团公司部署的工厂化作业模式示范项目,苏53区决太平台创造了钻井工程提速的新纪录——10口水平井、2口定向井、1口直井,全部实现当年部署井位、当年征地垫井场、当年完钻、当年压裂、当年试气、当年投产。比计划提前50天,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

据介绍,在这个项目中起到龙头作用的3支钻井队分别使用的是两邯ZJ50机械钻机和一都ZJ30车载钻机。主力设备无技术优势,也没有打过水平井的经历。3位钻井队长在2013年年初接到任务时,都认为一年之内大平台不可能定工投产。

长城钻探如何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记者对苏53区块大平台施工的过程进行追踪采访,见证了工厂化作业模式的探索之路和强大优势。

一体化管理架起生产作业流水线

苏53区块大平台井场在2013年夏季的施工景象,已深深地印在每一名员工的脑海中:宽200米、长300米的井场被护栏围起以防牛羊进入,13口井位呈两排平行分布其中。一部ZJ30车载钻机在第一排的井位上快速打表层段,刚完成的上一口井表层段则在固井候凝中,而轨道液压装置正推拉警一部ZJ50机械钻机向表层段固井完毕的井位平移;在第二排的井位上,另一部50钻机在打水平段,LWD仪器已经下到井下跟踪气层;在相隔不足30米处,压裂机组实施双井同步压裂,而前一批完成压裂的气井在点火放喷试产、准备安装采气树……

在同一个井场,集结这么多兵种,同时进行钻井、固井压裂、试气、投产等作业,对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更是大家前所未有的经历。

任相礼是长城钻探长庆分部工程技术部主任,被授权对苏53区块大平台项目进行一体化管理。他说:“这种前所未有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并不是简单地同时集中施工,而是要像工厂里的生产作业流水线一样,有计划地进行专业配合和批量作业。整体联动,才能高速高效。”

虽然这部《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时间晚于《哈利·波特》系列,但是故事设定的背景却早于小魔法师哈利·波特。《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主角纽特·斯卡曼德是《哈利·波特》中的传奇人物。他创作的神奇动物的研究专著是霍格沃茨的教材。电影的故事便是从纽特为了寻找写作灵感,来到美国纽约后展开的。

按照工厂化作业模式的顶层设计,苏53区块大平台项目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大胆创新,改变了在一个井场上各专业线分散管理,单独作战的传统习惯,摸索形成了“六化”管理特色。

——队伍管理一体化,参加项目施工队伍,无论来自哪个单位,一律进行统一管理,以增强生产指令一致性、专业配合协调性。

——方案设计最优化,平台及井位部署既要确保地质目的,又要考虑工程实施合理性。

——施工作业批量化,钻机整体平移,不同井段分别用最适合设备钻进;压裂现场设备一次布置到位,液灌不用多次吊装搬运。

——工程技术模板化。建立现场录井、钻井数据网络平台.共享最优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

——作业规程标准化,制定各专业同场同时作业的管控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各环节操作安全可靠。

——资源利用综合化,跨单位分享可以共用的设备、材料,尽可能减少重复消耗。

“六化”管理在人员和设备高度集中的苏53区块大平台,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人与设备之间的磨合、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磨合,在一个井场建起一条钻井、固井、压裂、试气、投产作业流水线。

无边界配合构成生产衔接零等待

大平台的10口水平井,平均建井周期34.6天,最快的一口井仅用时22天;与2012年同区块同类水平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1.3%,平均钻井周期缩短45.2%,平均建井周期缩短44.6%。

在压裂环节,大平台应用双水平井同步压裂、段内多缝体积压裂、现场连续混配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增加裂缝波及体积,全面进入“万方液、千方砂”大规模压裂新阶段;13口井通过两轮压裂就完成施工任务,仅用时13天,与同井型常规压裂相比缩短施工周期23天。

钻井一公司长庆项目部副经理李东说:“这在2013年年初,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按过去的钻井施工套路,钻机拆装搬安、接甩钻具、固井候凝等生产衔接必须花费一定时间,甚至会浪费时间。”

大平台的10口水平井与2013年同区块同类水平井对比,平均机械钻速虽然只提高6.2%,但平均钻井周期缩短31.7%,平均建井周期缩短31.3%。李东对此解释说,这说明对机械钻速的压榨已经接近极限,但在工序之间、井位之间的生产衔接上得到了革命性提速。实际情况也证实,大平台全部13口井在各项生产衔接上的非生产等待时间几乎为零。

经过进一步了解,“无缝生产”和”井间提速”一方面取决于各专业在方案设计中的无边界配合,另一方面取决干各单位在现场管理中的无边界配合。

方案设计的无边界配合,实际上在2012年冬休时就悄然进行。作为苏53区块大平台项目一体化管理总负责人,任相礼和涉及这个项目的各专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在辽宁盘锦提前集结,认真周密地研讨设计苏53区块大平台工厂化作业施工方案。

任相礼告诉记者,把各专业、各单位组装成高速高效的生产作业流水线,关键在设计源头上要确保各施工环节严丝合缝。这就必须将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单位深度融合,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提出需要解决的难题,然后相互配合找出管理上和技术上的解决办法。

于是,在钻井生产衔接方面,形成了用ZJ30车载钻机打表层,用ZJ50机械钻机打直井段、造斜段和水平段,钻机采用整体平移技术换井位的方案。这个流程设计较传统方式减少11次井间拆装,节约了大量接甩钻具和固井候凝时间,重复利用泥浆2100立方米。

在压裂生产衔接的设计上,综合考虑同步体积压裂作业的需求,重新设定井场面积;精确规划设备、车辆停靠位置,实现压裂设备一次摆放到位;设立井场共享蓄水池,免去多次吊装液罐搬运,减少压裂液残留液浪费377立方米。

前期设计到位,实施过程的现场管理也没有掉链子。项目一体化管理总责任人既代表公司总部现场牵头指挥各个专业,又可以直接向上反映现场难题得到全公司层面的帮助。这种被大家称为“一竿子向下插到底、向上捅到天”的管理方式,使实际生产衔接十分顺畅。

以前钻井、压裂、试气、投产专业的员工在一个井场几乎碰不着面,现在大家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从加深彼此了解的层面加深了对工厂化作业的理解,进而更自觉地相互配合。

结构性优化必须解放思想闯禁区

研究方案设计时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引发了一个从深层次驱动苏53区块大平台整体施工大提速的创新决定。

地质专业人员拿着剖面图解释井位设计的地质目的,在0.06公里的井场部署13口组合井,需要进行三维绕障施工;钻井专业人员则拿着井位初步设计图提出,组合水平并的三维绕障难度过大,无效进尺过多,在总体施工周期和预算成本限制内,钻井施工根本完不成目标。双方各有道理,一时难以确定井位设计。

能不能更改井位设计,既降低三维绕障的钻井施工难度,又保障地层钻遇率不受影响呢?

这个想法被抛出后,大家不仅吓了一跳:这可是违背常理的事,钻井专业从来都是服从地质专业的。一旦部署好井位,钻井队不管怎么难,都必须无条件执行。

然而,大家已然成为目标一致的团队,通过进一步认真论证,发现此想法完全可行。井场整体搬移200米,井位排列稍作调整,储层动用不会受到影响,钻井施工难度却能骤然下降。

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逾越的禁区,就以达成一个妥协而被穿越。

在此基础上,钻井专业人员继续优化井身结构,将原来A靶点以上井眼由244.5毫米改为215.4毫米,并将靶前距从450毫米扩大到500毫米。更改设计实施后,A靶点以上钻井平均天数16.58天,平均机械钻速达到11.71米/小时,较以往同类井分别提高了34.46%和12.81%。

2013年5月,长城钻探公司副总经理刘乃震到现场调研时发现,初来乍到的ZJ30车载钻机暂时没有踏上计划节奏,第一口井表层段预计要用7天才能打完。而ZJ50机械钻机如果继续按计划待命,就会多等4天。他当即建议调整计划,让待命的ZJ50机械钻机马上改打方案中的一口直井。大小钻机同时作业,避免了计划外等停时间。

刘乃震说:“思想上的禁区,会使人墨守成规不敢创新。而工厂化作业模式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创新优化工序结构。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灵活机动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优化处理。”

长城钻探在苏53区块大平台探索工厂化作业模式的实践,正是按照勇于解放思想挑战陈规的思路.灵活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堆题,走出了大幅度提速的成功之路。据介绍,苏53区块大平台工厂化作业模式和经验已经推广到这个区块13个小丛式平台,均见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井位井场工厂化
基于改进Nelder-Mead 算法的井位优选方法
基于Microstation二次开发在油田井位展绘的应用
同井场气举工艺技术在靖边气田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8
河北省行唐县贫水山区物探找水研究
渤海油田侧钻井槽口优选设计方法
海洋石油(2021年1期)2021-03-30 13:28:06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中国公路(2017年15期)2017-10-16 01:31:54
井场防雷击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及整改探讨
繁忙的井场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