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超,刘军平,胡 垚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21)
原油生产企业和炼化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工艺管网逐步老化,生产设备也相对落后,因此,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在油田企业生产建设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为例,进一步优化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监督模式,对提高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
目前,以长庆油田为代表的各主要油田基本进入了生产稳定期,每年产能建设任务重,但是,企业产量却增长缓慢。究其原因,成熟产油区的产量在这些企业中占了很大比例,而管网腐蚀破裂、结蜡堵塞、管线冻堵、外部破坏以及场站的老化、设备的落后影响了整个生产运行系统的效率,因此,改进并确保管网通畅、设备运行良好、场站功能正常发挥的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影响[2]。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往往是在油气生产正常运行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初,建设单位往往会以保证原油生产不受影响为由,限定工程完工时间,并对工期更为看重,以减少施工对生产运行环节的影响。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包括工艺流程、场站建设及生活设施的新建、扩建、改建及升级改造,可分为油区集输系统优化及管网改造完善、油区辅助生产生活设施改造完善、注水系统管网改造、井站一体化、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防洪防汛工程、节能改造工程和数字化改造等8大类工程。
1)从投资上讲,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基本在30~100万元区间的工程数量占了绝大多数。
2)从维护改造工程的建设实践来看,建设单位不会频繁地进行大面积停产、停工,这是企业生产所不允许的。大部分情况下,建设单位会对本企业进行局部区域或个别节点的改造,这样既不会对正常生产产生影响、冲击,又能较好地保证建设单位正常生产持续进行[3]。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对生产安全风险等级要求较高。一方面,大部分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位于油气区域以内,因施工导致的爆炸、火灾、电击、跌落、砸伤等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另一方面,近年来油田单位对生产建设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备案到审批,再到现场监护,安全是地面建设工程的第一要求,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本身特点注定了对安全的极高要求,这导致对工程质量重视程度大为影响,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往往只要求无安全事故并快速恢复生产即可。不过,随着近年来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重复改造的频率加大,提出加强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要求,拉长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改造周期,提高工程质量就是降低工程施工频次,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另外一条有效途径。
产能建设工程往往因其规模大、投资多受到高度重视,对于此类工程从勘察、设计、审核都比较到位,工程施工期间,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检测单位等责任主体均能配备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比较扎实,往往工程质量较高。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因其本身的特点,前期的勘察、设计及审核不完整,施工过程中的责任主体配备不能到位,基本的检测手段和仪器严重缺乏,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4]。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建设单位派出人员往往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但是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对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低、手段少,难以有效的开展质量维护活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施工管理人员平时对技术标准掌握不全,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②部分工程责任主体配备不到位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③部分关键工序职责落实不到位,例如:无损检测开展较少,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要求不严,工程材料试验报告把关不严,承压管线、闸阀及其附件复检手续较少履行等。
建设单位因自身生产运行的需要,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因此导致工序合并,工期压缩,必要的检测项目被取消,在此情况下何谈工程质量。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有“四重、四轻”的认识误区,因此,增强油气田改造工程管理内动力需实现4个平衡,即,安全与质量相平衡、产建与改造相平衡、管理与技术相平衡、进度与工序相平衡,实实在在地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油气田维护改造整个环节中[4]。
质量是地面建设工程的生命。虽然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施工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作为地面建设最根本要求的“质量”始终不能被忽视,只有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水平,才能不断拉长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重复实施的周期,降低企业成本,取得地面工程建设的本质安全[5]。
近年来,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一直是监督工作的弱区,主要原因有:①沟通交流的渠道不够畅通,双方工作的交集面过窄;②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接触和认知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主动邀请对其进行监督的愿望不够强烈;③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涉及的单位(子单位)工程较多,油田各监督站有限的监督资源难以顾及,因此往往采取的是建设单位邀请,监督站安排人员参与监督。
要扭转目前这种现状就要做好以下工作:①拓展交流渠道,增加工作互信,提高对彼此工作的认识;②加强合作,双方面都要主动提高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在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中树立监督站良好的工作形象。
面对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数量大、规模小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按照工程规模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监督模式。将本单位的工程按照投资规模、技术难度和设计图纸进行划分,一方面,针对有图纸、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工程邀请质量监督站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施工作业,并督促各方履行相关职责,确保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将投资小、技术难度不大、无图纸的工程由各单位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需要时请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2)建立黑红名单机制,集中监督力量,实现监督成效最大化。建立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的黑名单机制,按项目类别、完工实体质量进行排序,摸索建立施工企业黑红名单,对于质量管理问题较多、整改力度弱的责任主体纳入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施工单位重点关注、严格监督、加强辅导,对列入红名单的施工单位可采取定期巡监,以点带面,以此确保监督力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监督工作成效的最大化。
“一体两翼”监督思路的行程是一种新的监督思路,即,以建设单位为主体,以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为两翼的质量管理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抓住了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三大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充分发挥组织、牵头、协调、督促的管理职能,监理单位发挥日常现场监督管理和关键工序质量的把关职能,检测单位则对无法直接观察监测的质量要素通过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以此确保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质量水平。
为了更好地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提高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油田单位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1233”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开展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图1)。
图1 2011年某采油厂油维工程投资分析图
一个中心:紧密围绕“工程质量”这一核心开展地面建设管理工作。
两种方式:通过区域相关单位的“定点监护”和“流动巡查”两种方式,从动静两方开展工程的管理工作。
三个支撑点:是指在定点监护的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施工员”、“第三方监理”和“检测单位”通过现场驻点的方式提高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质量标准。
三个流动项:是指在动态巡查的管理模式下,“工程质量监督站”、“第三方平行监理”、“建设单位相关部门”通过巡回检查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
通过监督模式的创新,理顺了油田质量管理流程,优化了监督及管理资源配置,凝聚了质量监督管理力量,持续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推进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转变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油气田企业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务实的态度、深刻全面的思考、处理,与时俱进地开展油气田维修改造工程质量提升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主动地配合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就一定能扭转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实现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质量的本质安全。
[1]潘延平.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
[2]陈士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陈维忠.提升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途径[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9):1-3.
[4]高志强,腾新兴,深化监督管理 完善监督职能 推动监督健康持续发展[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10):1-4.
[5]赵晋云,潘红丽,费雪松,等.油气管道线路第三方施工监督管理标准研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