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供给实证研究

2014-07-16 11:4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成渝农村居民问卷

廖 恒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相继出现。提出了二元主体参与供给论、三元主体合作供给论和多元主体可优势互补合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论。

国内理论界认为,公共服务是面向公民提供的,用于满足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中国政府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供给不足与失衡、质量低下、效率不高是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激励、法律法规完善等手段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尤其需要非营利体育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

2002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1]。2006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增加和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至此,成渝走上了改革的前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成渝统筹城乡试验区的成功运行,其城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全面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经济环境已日渐成熟[1]。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年1月25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代省长魏宏提出: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次试点取得重大进展,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四川城乡差距大、区域不平衡尤为突出,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客观正确了解成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找出其供给所呈现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成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为实施和探索成渝乃至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成渝两地农村居民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及其成效作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体系,课题组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针对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成都、重庆两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以及成效,开展了以问卷法、访谈法(分别运用了个案访谈、集体座谈、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法,进行了相应研究。问卷中的抽样情况如下。

1.1 抽样方法

本研究在问卷法的样本获取过程中,严格运用了概率抽样中的多阶段等概率抽样方法。整个抽样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成都市所辖共计19个区县中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等概率随机抽取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郫县、都江堰、青白江、大邑县、崇州市等10个区县作为调查样本县,同理在重庆市所辖的共计41个区县中,随机等概率抽取大足、垫江、巴南、九龙坡、彭水县、黔江、巫山县、万州区、北碚区、渝北区、沙坪坝区、合川区等12个区县为调查样本县;第二阶段,在已经落入样本的每个区县中按照系统抽样方式,等概率抽取7个行政村,拟在每村发放20份问卷;第三阶段,在每个行政村中抽样时,首先针对体育工作者和普通村民做了1:4的比例分层,之后按照系统抽样方式获取20个有效样本。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样本获取的有效性,在各区取样本时,适当放宽了样本量的方法,每区增加6-12个样本的发放量,超出计划样本发放量的样本,是从以本研究备用样本框中随机选取。最终,本研究共向150个行政村发放问卷,问卷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具体问卷发放情况见表1,此处不再赘述。

表1 成渝两地问卷发放情况

续表1

1.2 问卷效度检验

本课题邀请了20位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专家和教授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判,对20位专家问卷的打分结果采用随机裂半的方法以检验其显著性,检验结果(P=0.895 >0.05)其效度达到较为理想程度,符合社会调研要求。

1.3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此次调查问卷向成渝14岁以上的、农村户口的农村居民(含体育工作者)发放了3 256份,回收3 123份,回收率为95.9%,有效问卷为2 961份,有效率为90.9%。其中,体育工作者(包括管理者)的问卷为700份,回收 685份,有效问卷 671份,有效率为95.6%,普通农民问卷发放2 556份,收回2 438份,有效问卷为2 290份,有效率为89.6%.而对于有效问卷中的671名农村体育工作或管理者和2 290名农村居民分别来自不同的自然村,其中671名中包括了村主任、村支书、村妇女主任、宣传委员、文化室、村文体站负责人、体育教师等。

1.4 问卷信度检验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采用回测法,两次调研相距5个月的时间间隔,两次问卷相互之间的关系数:r=0.89,p <0.01,此问卷是可信的。

2 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2.1 农村体育领导机构和体育组织

各级政府公共体育事业的主管部门构成了供给主体。经调查显示:成渝地区农村体育领导机构虽然占得比例不是很多,但是也说明了其农村文化体育组织状况慢慢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行,特别是文化体育娱乐方面的开展显得较为突出。成渝两地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在体育文化组织方面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包括老人体育协会、象棋协会、腰鼓协会、青少年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兵乓球协会、太极协会、年宵协会、书法协会等各式各样的单项体育协会,各式各样的文化体育组织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的供给呈现出了多元化,这也是各地区农村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3-5]。

2.2 农村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成渝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及设施,其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同样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包含了自家庭院、村委会公共体育场所、田间地头、公园、学校体育场地、乡镇企业公共体育场所、政府部门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村民经营的俱乐部及运动场馆、文化体育中心站等,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体育场所的多样性,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政治转型期,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已经逐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特别是对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加强,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个别行政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除了形成以上各式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之外,还有电脑室、棋牌室、阅览室、篮球场、台球场、溜冰场等。总之,成渝地区农村居民在各式各样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开展形式多样文化体育活动,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如图1)[6]。

图1 农村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分布情况

2.3 农村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经费来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战略引导下,试验区成渝两个地区加大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水平,但是由于其农村分布比较分散,特别是重庆,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再加上其兼具中等省构架和欠发达省份的特征,虽然近几年其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对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还有相当长的路途要走。在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多方渠道来源,一直是全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颈瓶。虽说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只能是政府,但是光靠政府出力,相对于广大农村来说,政府也是有心而力不足。因此,拓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经费来源渠道,将社会各方的投资和资助参与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是实现农村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被调研的成渝行政村中反映,其体育经费来源逐步呈现出多渠道,除了政府出资之外,还包括了体育彩票基金会资助、村委会出资、农村乡镇企业出资、村民自筹、家庭及个人的捐助等方面,这为改善农村体育资金紧缺现状,发展试验区成渝农村体育事业带来了机遇。

2.4 农村体育指导工作者

对于缺乏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居民来说,为他们提供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文化体育活动,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骨干。在对成渝行政村调查中发现,有很多不同身份的农村体育指导工作者,其中包括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积极分子、体育教师、农村体育志愿者、村干部以及大学生。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很少,十分紧缺,虽然有一部分,但是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因此在指导上并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反之对于农村大学生在指导方面却显得更为突出,成为了主力军。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体育学院学生毕业,有了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能够吸引居民的参与,更能融入到农村居民中[7]。

2.5 农村医疗机构参与体育健身状况

调研的成渝行政村中,其大部分都建有村医疗室,然而相对遗憾的是村医务室很少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半数以上的都选择了乡镇卫生院。川渝两地居民在参与农村健身指导方面积极性较低。在与村民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居民还是迫切希望村医疗机构参与到农村体育健身队伍中。

3 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呈现多元化趋势

3.1 农村体育领导机构多元化

在蓉渝,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完善以及逐步向农村的渗透,农村居民对体育需求也日益增大,在调研中,成渝农村的乡镇体育领导机构及工作部门的名称都是各式各样的,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机构部门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调研结果表明:政府、体育协会团体(主要包括全民健身领导办公室,文体工作机构设有文体站,有残联、共青团等)、自发组织、企业以及体育积极分子的比例分别占41.9%、25.3%、13.4%、13.7%、5.7%。这些领导机构为改善和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市金牛区瓦子村其体育领导机构名称为全民健身领导办公室,文体工作机构设有文体站,有残联、共青团、村妇女主任相互配合的模式。而重庆农村体育领导机构名称为社会文化管理宣传站,里面设有全民健身协会、文化宣传办公室以及广电体育站。由此可见,政府是成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机构主要参与者,其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8]。

3.2 农村体育组织和管理服务多元化

在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建设方面,成渝两个地区形成了县、乡(镇)、村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并且在行政村,以各种形式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组织管理服务。调查结果表明:蓉渝两地区在介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组织管理的供给主体中,政府组织管理占51.3%、村民自发组织占21.4%、农村社团占14.5%、非政府组织占12.8%。在调研中发现成渝农村除了建有体育协会之外,还有书法协会、棋牌协会、青少年协会、老年人协会、舞蹈协会等,这些行政村级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育协会,分别组织开展村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极大丰富了成渝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成都县级体育社团1 200多个、乡镇老人协会、村民协会以及单项协会4 000多个,各自然村自发组建接近20 000多个[9]。而且各自协会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体育比赛、体育交流等活动。

3.3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多元化

在蓉渝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的供给主体主要还是政府,比如农村健身路径的修建、体育场地、器材的修建和提供等,政府都是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其修建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式,因此说成渝两个地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服务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其提供主体,除了以政府为主体,村委会公共体育场所、乡镇企业公共体育场所、公园、文体站等多方参与之外,还有农村居民为了自身锻炼方便而修建的各式各样的健身场地,如自家庭院、村民经营的俱乐部、运动场馆等健身场地和设施。调查结果表明;政府提供和修建场地占了46.4%、村委会公共体育场所占18.5%、乡镇企业公共体育场所17.3%、公园13.2%、文体站13.1%、其他占1.5%[10]。这些场地设施,为农村居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方便居民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

3.4 农村体育经费来源多元化

与我国的西部其他各大农村相比,成渝两地由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巨大优势,其经济发展的势头已跃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龙头”。在对成渝150个农村的实地调查中,有96个村子在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列出转款给体育服务,有39个村子将体育服务经费划归到文化支出中,有15个村子没有明确提起体育服务经费。他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26%、10%。由此可见,对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在成渝两个地区已经得到足够重视[11]。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与当地居民访谈了解到,成渝两个地区的农村文体广场、篮球场、以及健身路径的修建和管理所用的经费来自于村委会自筹和集资、村民自发资助、农村周边企业、体育彩票等其他的资金来源。试验区成渝农村体育资金保障层面主要是由县级(市、区)的政府部门所提供,而处在基层政府乡、镇政府以及行政村更多的是为提供农村体育服务资金进行筹备资金的作用,进行面向非营利组织、企业、个人、民间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资金筹集,进而形成了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缓解和改变农村体育活动资金困难的局面,为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资金物质保障。以上的资金来源现状表明除了政府提供资金之外,还有体育彩票基金会、乡镇企业投资赞助、自筹、家庭及个人捐助等多渠道筹集,为成渝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保障完全是行的。

3.5 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服务多元化

随着成渝农村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体育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器械的锻炼以及基本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上,而是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的迁移和演变,逐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私营部门、市场等提供的服务内容逐渐变成农村居民锻炼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成渝农村公共体育健身活动服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其即包括了组织活动主体的多样性,也包含了活动项目的内容多样性。其中活动主体有:各级乡镇府、农村居委会、农村居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协、各单项体育协会等组织,这些机构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多少分别占55%、19%、15%、6%、5%。活动项目内容主要有:羽毛球、篮球、兵乓球、太极、气功、象棋、麻将、秧歌、腰鼓等民间体育健身娱乐项目,都是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组织活动。总体来说,成渝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应因地制宜,各地区、各区域的农村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组织活动时,因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组织能够彰显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健身体育活动的组织应该与居民的喜好、健康文化活动、地方民族特色舞蹈、地方旅游业、农村民俗传统节假日等相互结合,进而开展多元化的、居民乐于参与的农村体育健身活动项目[12]。

3.6 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服务多元化

科学的体育健身指导,是参与体育健身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对于严重缺乏科学体育健身知识指导的农村居民来说,更是需要掌握相关的健身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这一方面成渝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工作者除了少量的专门社会指导人员之外,还有体育积极分子、体育志愿者、农村体育教师、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干部等,都是这一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的队伍。经过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成渝两地的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人群中,他们各占的比例分别:专门社会指导人员为12.3%、体育积极分子为34.8%、体育志愿者为30.5%、农村体育教师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干部为20.3%、其他为2.1%。这些不同身份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也就成为了农村健身指导主要骨干,因此,成渝两个地区的农村社会指导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其所提供农村居民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和项目也是多样化,如:社区健身知识展览、全民健身月活动、健身活动比赛、社会体育骨干培训、体育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在给居民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对农村居民进行了体育教育和培训[13]。

3.7 农村国民体质监测多元化

成渝农村国民体质监测站的设立,主要集中在乡镇上,并且建立在乡镇卫生院,其体质监测免费面向广大的社会农村居民,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身体监测,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居民的身体状况,同时也是为完成上级领导部门对地方每年农村居民体质监测的工作,对于农村村级医疗室,则是要求配合乡镇卫生院体质监测工作,对居民体质进行监测。成渝农村体质监测工作与当地卫生院相互配合,有利于为农村居民建立更为科学监测指标创造条件,进而为农村居民提供多元化体质监测服务。在实地调研过程的150个村子中,有69个村子将村民体质监测站统一设立在乡上的卫生所,45个村子将其设立在村里专门的村药店,21个以上的村子专门修建体质监测站,有15个村子没有设立相关体质监测所,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30%、14%、10%[14]。由此可见,监测所建立的多种形式表明了成渝农村居民体质问题逐渐受到当地人民的重视。

4 试验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供给方式的创新

4.1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和农民文化活动相结合

成都和重庆农村居民的文化活动十分丰富,集中包括民间文化、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当地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在人们世代相传中,已经深深注入居民血液里。因此在为农村提供公共体育健身服务时,应该与当地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相结合,例如:跳年宵、踩高跷、跳秧歌、腰鼓舞、锅庄舞、舞狮等民俗文化活动。这样一来,居民也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而达到体育健身,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

4.2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和农村学校体育相结合

对于在农村开展体育活动项目,最紧缺的还是场地设施,而在农村具有专门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学校,将全民健身工程与农村学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体育健身场地,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村学校改善体育健身设施,还可以帮学校省去一批开支,同时也能将体育场地设施的资源与周边的自然村形成共享。在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不仅仅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给农村小孩注入了体育知识,提高其体育知识,为未来国家体育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和农村医疗机构相结合

虽然目前还未完全建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农村医疗机构相结合的相关成果,但是这也将是未来新农村建设必须为村民提供的公共医疗服务,并且国家卫生局也在相关文件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机构。对此,在未来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与医疗机构结合,是新时期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

4.4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和农村招商企业相结合

利用好成渝各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乡土文化等,在农闲或传统节假日季节或时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将这些特色体育活动节日与当地乡镇企业相结合,以乡镇企业、投资者为依托,这样不仅为其品牌进行了宣传广告,而且也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注入源源不断资金,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的资金渠道。

4.5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和地方旅游业相结合

成都和重庆都是以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省份,其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深受全国乃至世界大众的青睐,例如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熊猫基地、三星推、都江堰、青城山等景点深受人们欣赏,重庆的长江三峡、磁器口等这些景点都闻名国内外。因此,在成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更多当地农村居民的参与,组织具有当地代表性民俗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这样一来不但成为游客旅游观赏的亮点,而且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2:8-10.

[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61.

[3]李志红.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三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N].河南日报农村版2007-02-07

[4]王小娟,等.新农村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形式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2(32):69 -80.

[5]齐立斌,等.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9,6(30).

[6]张正明,赵元吉,等.立足城乡统筹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3(25).

[7]卢文云,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0,2(30):69 -80.

[8]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32).

[9]罗炯,等.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健身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1,4(31):32 -40.

[10]郑国华.禄村变迁中的传统体育流变研究[J].体育科学,2010,10(30):80 -96.

[11]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162.

[12]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472-475.

[13]曹可强,徐箐,俞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9(2):32-36.

[14]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J].体育学刊,2005,12(4):128 -130.

猜你喜欢
成渝农村居民问卷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