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边
说过了无奈的石工、羞涩的石绅、打劫的石商,现在要来说说石馆,并且就说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暧味。
暖昧的奇石馆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种,是储蓄仓库。
最原生态的仓库石馆是这样的,不同时期进的石头,往那一搁,一个个原来放哪,就放哪,好像都不需要花心思。之所以不是仓库,而叫展馆,是因为他有做三件事:第一件,有点漫不经心地给石头取个名字,写好贴在石头边上;第二件,墙上往往有挂字画(当地名人的),有的还挂了不少;第三件,有灯光,而且往往是射灯,见过谁的仓库安射灯的?
第二种,是把玩柜台。
不一定有仓库那样阔气,但它讲究庄重的姿态,挺像个人柜台,甚至更像个精致的个人把玩抽屉。一眼望去,没几样东西,但拿出来看的姿势样子,仿佛是里三层外三层包着的传家宝。这样的展厅,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出了独特的、随机展览的模式,每次展出的内容都不太一样。每个人看过后都有种感觉: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东西。
第三种,是展销铺子。
这类展厅,形式上兼有前面两种的特点,好像是在一边储藏,一边把玩,但它又多了一个形式,而且是最突出的形式,就是石头的价格包装。价格是展览的一个内容,这块石头,多少年前,跟谁买时,就多少钱了,最近谁谁谁,又来了几次,跟我开了什么价。这类展厅,其实就是放大的石头店。
这些展厅,即便空间布置得合理,光影效果都不错,但没有更多的光打在石头上,所以显得很暖昧。
不暖昧的奇石馆应该是怎样的?
石馆为什么暖昧,不暖昧的石馆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一种,是生活情味认知馆。
奇石打动人,最具有普及意义的,往往是它的象形。所以各类“大餐”,各种瓜果食品,达到了“让人想起生活”的效果。还有的是动植物、人体、日常器具等等,这样的“生活再现”,只要有一个展现的逻辑结构,就会因趣味性起到普及宣传的效果。
第二种,是文化普及传播馆。
奇石不仅仅是模拟象形,它有自身的文化内容,所以它与文化、艺术展览一样,有一个内在的规律,就是归纳明确的主题,展现明确的价值立场。有的是单纯主题,如“五百罗汉”、“鸟类世界”,也可以多样一些或更专项一些,如“百态人生”、“百鹰谱”。让人感受到奇石表现社会和自然界的开阔性与生动性。
第三种,是人生感悟见证馆。
在主题表现的基础上,将奇石的艺术性向前推进,把展馆主人的个性风格、价值取向作为表现的对象,将社会认知、价值判断和生命理解的态度在石头的陈设结构与文字语言中,理出独特的表现逻辑,这样,会呈现出“形”“意”融合的艺术氛围来,根据自我个性,可以是“闲适禅意”的氛围,“感恩敬仰”的氛围,“求索反思”的氛围,等等。有一个整体的脉络,就不会出现单个的,所谓“镇馆之宝”独唱主角的空洞现象。
石馆为什么会这么暖昧?
石馆暧昧,不是石头暖昧,是人的暧昧。人的暧昧平时不容易发现,但一看他做的展馆,就看出来了。人为什么暧昧了呢?因为人与石头,没有形成经历、情感、思想的亲缘关系,而只是一般的,人与物品、用具、装饰物之间的关系。
人与石为什么没有形成亲缘关系呢?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没有感觉。
我喜不喜欢石头?我为什么喜欢石头?如果有一件更有价值的事可做,我会不会放弃石头?这三个问题,其实很残酷,很多人是经不起问的。经不起问的人,他的石馆也经不起看。
第二种情况,没有想法。
奇石会做什么?我拿石头能做什么?我和石头是什么关系?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能将石友的类型分得清清楚楚,所以最好别问这三个问题,否则,下次大老远的见了面,人家都不好意思请你喝茶了。
第三种情况,没有寄托。
玩石头最好要有寄托,不是将人生归宿感付之于石头,是要在石头以外,找到一点什么,那样的话,你才能带着石头,找到自己,让自己的人生,看起来有点分量。到这个时候,你就不怕跟人家讨论什么是艺术,石头是不是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