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忠等
摘 要:连续两年在梨园使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于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前(库尔勒地区4月5日前开始悬挂)悬挂迷向管,每株树悬挂2个迷向管防治效果较好,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可达97%以上,蛀果率控制在0.3%以下,且每年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4次,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性诱剂迷向法;梨小食心虫;防效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科,简称梨小,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是世界性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梨小食心虫较小,具有蛀梢、蛀果的习性,年繁殖代数多,世代重叠,预报较困难,常贻误防治时机,影响防治效果。近年来,在库尔勒地区梨小呈上升趋势,2006年调查发现作为香梨授粉树的砀山梨受害较重,有的果园蛀果率高达30%左右,但香梨受害较轻。2010年调查发现部分香梨园梨小蛀果率已高达20%以上,个别梨园高达50%,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近两年以来,兵团二师农科所和师林业工作站合作,采用迷向管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的诱芯、诱捕器和迷向散发器(又叫迷向管)均为森盾公司生产。诱芯是含载高浓度性信息素的专性诱芯;诱捕器为内设粘虫板的三角牌;迷向散发器是内含高浓度性信息素的两端封闭的透明塑料管。
供试果园选在二师农科所3-5-2果园2 hm2,3-5-5果园约1 hm2,农科所3-5-7果园0.5 hm2,二十九团园十一连5-3-6果园1.9 hm2,共计5.4 hm2,间隔距离100 m以上。树龄32年,667 m2栽植37株。主栽品种香梨,配套授粉品种贡梨、鸭梨比例为10%。树体生长一致,长势中庸,生长结果和管理正常,防风设施完善。
1.2 试验方法
4月上旬在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前,在每株树树冠上部1/3处(距地面1.7 m左右),悬挂迷向散发器。共设3个处理:处理Ⅰ,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1个迷向管;处理Ⅱ,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2个迷向管;处理Ⅲ,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3个迷向管。75 d后再悬挂第2批(第1批不摘除)。各处理每0.13 hm2还均匀设置1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高灵敏度的诱芯每6周更换1次,每3 d统计1次诱捕数量。对照不悬挂迷向散发器,只设置诱捕器。每0.13 hm2均匀设置1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黄色粘虫板根据诱捕量,粘性差时要及时更新。各试验区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管理一致。
1.3 调查内容
成虫全年羽化高峰期有5次,越冬代老熟幼虫羽化高峰在4月17日至5月1日;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9-26日;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20-30日;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7月14-25日;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8月22-28日。对照区诱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远远高于迷向区,特别是在梨小食心虫集中爆发的某些时段里,对照区捕获到的梨小食心虫是迷向区的数十倍,充分说明了迷向防治法效果很明显。从平均诱捕数量来看,对照区是处理Ⅰ的12.86倍,是处理Ⅱ的28.4倍,是处理Ⅲ的13.55倍,以处理Ⅱ诱捕到的成虫最少,迷向效果最好。
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图2),对照区诱捕到的成虫依然高于迷向区,但数量明显少于2012年。说明通过2012年的迷向防治,越冬代成虫呈递减趋势,迷向防治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2.3 不同处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使用了迷向技术结合化防比纯化防每667 m2每年减少喷药3~4次,667 m2减少用药成本165~220元。虫果率降低至0.3%以下,较对照减少约8个百分点,商品果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两项合计667 m2较对照增收约1 000元。除去迷向防治成本,667 m2可增收约500元。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两年的性诱剂迷向法防治试验可以得出,在生产中悬挂迷向管的开始时间应在4月5日以前为好,每株树上均匀悬挂2个迷向管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可减少化防次数4次,667 m2节省化防成本220元,667 m2增收160元以上,虫果率降低至0.3%以下,商品果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且该防治方法不杀死天敌,药效持久,不产生空气污染和果品残留,是一种节能环保、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果大面积连片悬挂迷向管,防治成本会更低,防治效果会更好。
是否连续使用此法,数年以后虫情基数能降到每一株树上只挂一个迷向管,就能把蛀果率降低到0.3%以下,商品果率提高到95%以上,以达到更大节约成本的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摘 要:连续两年在梨园使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于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前(库尔勒地区4月5日前开始悬挂)悬挂迷向管,每株树悬挂2个迷向管防治效果较好,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可达97%以上,蛀果率控制在0.3%以下,且每年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4次,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性诱剂迷向法;梨小食心虫;防效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科,简称梨小,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是世界性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梨小食心虫较小,具有蛀梢、蛀果的习性,年繁殖代数多,世代重叠,预报较困难,常贻误防治时机,影响防治效果。近年来,在库尔勒地区梨小呈上升趋势,2006年调查发现作为香梨授粉树的砀山梨受害较重,有的果园蛀果率高达30%左右,但香梨受害较轻。2010年调查发现部分香梨园梨小蛀果率已高达20%以上,个别梨园高达50%,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近两年以来,兵团二师农科所和师林业工作站合作,采用迷向管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的诱芯、诱捕器和迷向散发器(又叫迷向管)均为森盾公司生产。诱芯是含载高浓度性信息素的专性诱芯;诱捕器为内设粘虫板的三角牌;迷向散发器是内含高浓度性信息素的两端封闭的透明塑料管。
供试果园选在二师农科所3-5-2果园2 hm2,3-5-5果园约1 hm2,农科所3-5-7果园0.5 hm2,二十九团园十一连5-3-6果园1.9 hm2,共计5.4 hm2,间隔距离100 m以上。树龄32年,667 m2栽植37株。主栽品种香梨,配套授粉品种贡梨、鸭梨比例为10%。树体生长一致,长势中庸,生长结果和管理正常,防风设施完善。
1.2 试验方法
4月上旬在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前,在每株树树冠上部1/3处(距地面1.7 m左右),悬挂迷向散发器。共设3个处理:处理Ⅰ,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1个迷向管;处理Ⅱ,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2个迷向管;处理Ⅲ,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3个迷向管。75 d后再悬挂第2批(第1批不摘除)。各处理每0.13 hm2还均匀设置1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高灵敏度的诱芯每6周更换1次,每3 d统计1次诱捕数量。对照不悬挂迷向散发器,只设置诱捕器。每0.13 hm2均匀设置1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黄色粘虫板根据诱捕量,粘性差时要及时更新。各试验区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管理一致。
1.3 调查内容
成虫全年羽化高峰期有5次,越冬代老熟幼虫羽化高峰在4月17日至5月1日;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9-26日;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20-30日;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7月14-25日;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8月22-28日。对照区诱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远远高于迷向区,特别是在梨小食心虫集中爆发的某些时段里,对照区捕获到的梨小食心虫是迷向区的数十倍,充分说明了迷向防治法效果很明显。从平均诱捕数量来看,对照区是处理Ⅰ的12.86倍,是处理Ⅱ的28.4倍,是处理Ⅲ的13.55倍,以处理Ⅱ诱捕到的成虫最少,迷向效果最好。
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图2),对照区诱捕到的成虫依然高于迷向区,但数量明显少于2012年。说明通过2012年的迷向防治,越冬代成虫呈递减趋势,迷向防治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2.3 不同处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使用了迷向技术结合化防比纯化防每667 m2每年减少喷药3~4次,667 m2减少用药成本165~220元。虫果率降低至0.3%以下,较对照减少约8个百分点,商品果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两项合计667 m2较对照增收约1 000元。除去迷向防治成本,667 m2可增收约500元。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两年的性诱剂迷向法防治试验可以得出,在生产中悬挂迷向管的开始时间应在4月5日以前为好,每株树上均匀悬挂2个迷向管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可减少化防次数4次,667 m2节省化防成本220元,667 m2增收160元以上,虫果率降低至0.3%以下,商品果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且该防治方法不杀死天敌,药效持久,不产生空气污染和果品残留,是一种节能环保、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果大面积连片悬挂迷向管,防治成本会更低,防治效果会更好。
是否连续使用此法,数年以后虫情基数能降到每一株树上只挂一个迷向管,就能把蛀果率降低到0.3%以下,商品果率提高到95%以上,以达到更大节约成本的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摘 要:连续两年在梨园使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于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前(库尔勒地区4月5日前开始悬挂)悬挂迷向管,每株树悬挂2个迷向管防治效果较好,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可达97%以上,蛀果率控制在0.3%以下,且每年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4次,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性诱剂迷向法;梨小食心虫;防效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科,简称梨小,又名东方果蛀蛾,桃折心虫,俗称蛀虫、黑膏药,是世界性的主要蛀果害虫之一。梨小食心虫较小,具有蛀梢、蛀果的习性,年繁殖代数多,世代重叠,预报较困难,常贻误防治时机,影响防治效果。近年来,在库尔勒地区梨小呈上升趋势,2006年调查发现作为香梨授粉树的砀山梨受害较重,有的果园蛀果率高达30%左右,但香梨受害较轻。2010年调查发现部分香梨园梨小蛀果率已高达20%以上,个别梨园高达50%,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近两年以来,兵团二师农科所和师林业工作站合作,采用迷向管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梨小食心虫信息素的诱芯、诱捕器和迷向散发器(又叫迷向管)均为森盾公司生产。诱芯是含载高浓度性信息素的专性诱芯;诱捕器为内设粘虫板的三角牌;迷向散发器是内含高浓度性信息素的两端封闭的透明塑料管。
供试果园选在二师农科所3-5-2果园2 hm2,3-5-5果园约1 hm2,农科所3-5-7果园0.5 hm2,二十九团园十一连5-3-6果园1.9 hm2,共计5.4 hm2,间隔距离100 m以上。树龄32年,667 m2栽植37株。主栽品种香梨,配套授粉品种贡梨、鸭梨比例为10%。树体生长一致,长势中庸,生长结果和管理正常,防风设施完善。
1.2 试验方法
4月上旬在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期前,在每株树树冠上部1/3处(距地面1.7 m左右),悬挂迷向散发器。共设3个处理:处理Ⅰ,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1个迷向管;处理Ⅱ,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2个迷向管;处理Ⅲ,每株在树的不同方向均匀悬挂3个迷向管。75 d后再悬挂第2批(第1批不摘除)。各处理每0.13 hm2还均匀设置1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高灵敏度的诱芯每6周更换1次,每3 d统计1次诱捕数量。对照不悬挂迷向散发器,只设置诱捕器。每0.13 hm2均匀设置1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黄色粘虫板根据诱捕量,粘性差时要及时更新。各试验区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管理一致。
1.3 调查内容
成虫全年羽化高峰期有5次,越冬代老熟幼虫羽化高峰在4月17日至5月1日;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9-26日;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20-30日;第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7月14-25日;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8月22-28日。对照区诱捕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远远高于迷向区,特别是在梨小食心虫集中爆发的某些时段里,对照区捕获到的梨小食心虫是迷向区的数十倍,充分说明了迷向防治法效果很明显。从平均诱捕数量来看,对照区是处理Ⅰ的12.86倍,是处理Ⅱ的28.4倍,是处理Ⅲ的13.55倍,以处理Ⅱ诱捕到的成虫最少,迷向效果最好。
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图2),对照区诱捕到的成虫依然高于迷向区,但数量明显少于2012年。说明通过2012年的迷向防治,越冬代成虫呈递减趋势,迷向防治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2.3 不同处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使用了迷向技术结合化防比纯化防每667 m2每年减少喷药3~4次,667 m2减少用药成本165~220元。虫果率降低至0.3%以下,较对照减少约8个百分点,商品果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两项合计667 m2较对照增收约1 000元。除去迷向防治成本,667 m2可增收约500元。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两年的性诱剂迷向法防治试验可以得出,在生产中悬挂迷向管的开始时间应在4月5日以前为好,每株树上均匀悬挂2个迷向管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可减少化防次数4次,667 m2节省化防成本220元,667 m2增收160元以上,虫果率降低至0.3%以下,商品果率可提高至95%以上,且该防治方法不杀死天敌,药效持久,不产生空气污染和果品残留,是一种节能环保、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果大面积连片悬挂迷向管,防治成本会更低,防治效果会更好。
是否连续使用此法,数年以后虫情基数能降到每一株树上只挂一个迷向管,就能把蛀果率降低到0.3%以下,商品果率提高到95%以上,以达到更大节约成本的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