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欣,陈素云,董安玮,代昌明,陈 鹏,赵翠萍,程传兴
(1.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贵州毕节551700;2.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影响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回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多数学者把这些原因归于管理成本、经营策略、资本问题和制度设计等,更多的是注重对农民合作组织制度和经济因素研究,而对于制度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事实上,成员需求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成败有很大影响,缺乏足够的成员和交易量往往是合作组织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1],它和低效的管理同样致命.成员的忠诚对合作组织成功至关重要[2],而不同年龄的成员对合作组织有着不同的观点,并且这些观点随着市场环境和个人素质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3].成员的信念和知识也会影响到他们在合作组织中的态度和行为[4],忽视成员的需求和满意度将导致合作组织的失败[5].国内有学者运用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6]、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7]、Probit模型[8,9]探讨了不同地区和领域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认为,农户参与合作社主要受到户主文化水平、年龄、生产商品化程度、经营规模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事实上,任何一项制度创新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衔接供需之间的均衡点,都有可能导致制度创新的失败.目前行业作为专业合作社的推动主体,或者说作为制度的供给主体,厘清与所谓制度“需求方”,即农户,之间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本研究旨在以烟草综合型服务合作社为例从“供-需”对比视角探求服务型合作社服务供给与烟农需求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对毕节市烟农合作社的调研,综合了解合作社服务的供给状况,并在分析农户对合作社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寻影响农户需求的深层因素.
项目组于2012-07-23—2012-08-08,在毕节市的威宁、金沙、大方、黔西4县,围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情况,从烟站层面、合作社理事长等负责人层面、社员(农户)、村集体层面做了大量的问卷访谈.调研过程中,项目组共发放完成问卷300份,剔除明显错误问卷13份,获取有效样本287份.
对农户的调研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展开,按种植规模将农户分为普通烟农(0.067~0.67 hm2)、种烟大户(0.067~3.33 hm2)和家庭农场(3.33 hm2以上)3类.调研农户中家庭农场占样本总数的3%,种烟大户占样本总数的30%,普通烟农占样本总数的67%.种烟规模的大小并非完全由当地户均耕地水平决定,其另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家庭劳动力状况.即使耕地数量多的乡村,有些农户主要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辅助劳力在家种烟,这样的农户多数规模仅在0.67 hm2以下;反之,一些人均耕地少的乡村,部分农户主租用别人耕地种烟,种植规模也能达到1~1.33 hm2.
调研结果显示:毕节市现有烟草综合服务合作社20个,入社农户5 054户,育苗服务面积19 547 hm2,机耕服务面积15 689 hm2,植保服务面积19 502 hm2,烘烤服务面积7 713 hm2,分级服务面积4 393 hm2(表1).育苗服务队以育苗工场为载体,依托育苗大棚、配套育苗机械开展专业化服务,以“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为单元内烤烟育苗提供专业化服务,按人均服务面积33.33 hm2的标准配备专业服务人员.机耕服务队依托烟草公司提供的整地机、旋耕机、翻犁起垄覆膜机、拔秆机,为单元内烟农提供机耕服务.烘烤专业服务队以工场、烤房群组为载体,为烟农提供烤烟服务.植保服务队为烟农提供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服务.分级专业服务队人员经烟草公司培训,熟练掌握分级加工技术,并获得烟叶分级加工上岗资格证书后,为烟农提供分级服务[2].
表1 2011年毕节市烟草合作社情况统计Table 1 Tobacco cooperatives statistics of Bijie area in 2011
300户农户调研问卷显示,97%的农户接受了育苗服务,烟农认为工场漂浮育苗的成活率高,烟叶生长优于农户育苗.23.66%的农户接受了机耕服务,农户未接受机耕服务的原因中,认为服务价格过高占56%,自有机耕设备的占36%,认为机耕质量不能保证占8%.植保、烘烤和分级服务目前的接受量较少,烟农这3项服务接受较少的原因,一是认为服务价格较高,二是这3项服务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烘烤,分级则直接关系到烟农的收入.
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对专业服务的需求不同,家庭农场和种烟大户对专业化服务的接受程度很高,对专业化服务的价格认同度较高,而普通农户对专业化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表2).
家庭农场和种烟大户对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接受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对雇工成本的考虑,专业化服务1 hm2减少用工210个,减工率达到60%,减少用工成本8 400元·hm2(表3),而普通农户主要依赖家庭劳动力,成本计算不考虑用工价格.
表2 不同规模农户对专业化服务需求对比Table 2 Demand contrast of different farm size for professional services %
表3 不同组织形式的用工对比Table 3 Labor contrast table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续表3Continuing Table 3
在自变量和因变量没有线性关系时,Logistic模型是较好的选择,该模型避开了分类型变量的分布问题,分析因变量(Y)取某个值的概率(P)与自变量(X)的关系,估计出在其他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取某个值概率的数值影响大小.研究农户是否愿意接受合作社服务,分析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适宜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假定X是回归变量,P是因变量Y发生的概率,P关于X的非线性函数模型如下:
上式可转换为logit P关于X的线性函数,概率P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logit(P)的取值没有界限.
式中:P/1-P表示农户参与合作社发生概率与不参与合作社发生概率之比(oddsratio),其值大于1,表示该因素取值越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其值小于1,表示该因素取值越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
本研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回归系数,数据处理运用Wald后项筛选法,采用PearsonX2、最大似然平方的对数和Hosmer-Lemeshow指标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
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以及毕节市的实地调研情况,选取受访者特征、家庭农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信息获取情况和政府行为5类指标作为自变量(表4).
287个样本中愿意接受合作社服务的农户为62个,占比21.6%;不愿意接受合作社服务的农户为225个,占比78.4%.具体情况如表5.
本研究通过数据后向筛选法,先将所有的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进行模拟计量,得到估计模型(1),然后将Wald值最小的解释变量剔除,再进行回归,直到所有的解释变量均达到显著水平为止,一共得到了8个计量估计结果,本研究选取第1个和第8个结果进行解释.
对于离散型数据通常采用Pearson χ2检验,对总体分布进行拟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著性水平0.05,自由度12的卡方临界值为 21.03,模型(1)的卡方值 34.82 >21.03,且 sig.值小于 0.05,通过检验;显著性水平0.05,自由度5的卡方临界值为11.07,模型(3)的卡方值 28.375 >11.07,且显著性水平(sig.)值小于0.05,通过检验(表6).
表7用最大似然比函数的自然对数值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1)最大似然对数值291.061大于卡方临界值21.03,最大似然对数值检验通过;模型(3)最大似然对数值294.061大于卡方临界值11.07,最大似然对数值检验通过.
似然比函数的自然对数值对样品数目很敏感,作为补充和参照,表8用Hosmer–Lemeshow指标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该检验依然以卡方分布为标准,但检验的方向与常规检验不同,要求其卡方值低于临界值.显著性水平0.05,自由度为8的卡方临界值为15.51.模型 1 卡方值 8.801 <15.51,检验通过;模型(3)卡方值 8.591 <15.51,检验通过.
表4 自变量赋值及假定Table 4 Assignment and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 variable
表5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Table 5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表6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Table 6 Omnibus tests of model coefficients
表7 模型汇总Table 7 Model summary
表8 Hosmer和Lemeshow检验Table 8 Hosmer and Lemeshow test
模型通过检验后,进行回归,回归变量结果如表8,通过逐步剔除模型1中wald较小的量,最终得出模型8中的变量,模型8中的影响变量显著性水平均在0.05以下,从而得出回归方程:
表9 方程中的变量Table 9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下,农户倾向于不接受合作社服务.这意味着农户出于风险的考虑对新制度持否定态度.
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正相关,与原假设相反,表明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用工,劳动力人数较多的家庭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由此对合作社服务的需求增加;牲畜数量与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负相关,与原假设相符,表明农户家庭生产性物资越多,对合作社服务的依赖性越低,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降低;人均收入与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正相关,与原假设相符,表明随着农户收入的提升,对合作社服务的需求增加;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与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负相关,与原假设相反,表明随着工资性收入的上升,农户对烟草类用工较多的经济作物种植兴趣降低,减少甚至放弃了该类作物的种植,对合作社的需求亦降低;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与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正相关,与原假设相符,表明认知程度的增加有利于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
教育程度、年龄、人均土地面积、烟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是否获得过生产性贷款、烤烟用煤量对农户接受合作社服务意愿影响不大.农户受教育程度同农户参与意愿相关性较弱,说明合作社相较于其他新制度复杂性较低,通过宣传即可为农户认知;人均土地面积与农户接受服务意愿相关性较低,原因可能为农户提升土地产出率的动能不足;烟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同农户接受意愿相关性不强的原因同毕节烟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普遍较高有关;年用煤量同农户参与意愿相关性不强的原因为,烟农均采用集体烤房烘烤烟叶,与烘烤服务队烘烤的用煤量相差无几.
供需均衡是制度创新成败的关键,烟农综合型服务合作社为农户供给了育苗、机耕、植保、分级和烘烤等服务,但调研结果显示除育苗服务需求达到93%以外,其他服务的需求均低,供需的不均衡或许是制约烟农综合型专业合作社推进的主要原因.影响农户对合作社需求的主要因素中,与需求意愿正相关的为家庭劳动力、人均收入和信息获取情况,与需求意愿负相关的为牲畜数量、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上述结论表明:
(1)应通过适宜的宣传方式强化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烟区多位于偏远山区,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较低,一些农户甚至将合作社等同于人民公社,不认可合作社的服务性质.
(2)组建发展烟草合作社的目的是实现“种植在户,服务在社”,通过专业服务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稳定烟叶种植面积,而烟叶种植面积稳定的核心在于烟农收入的提升,在烟叶种植规模效益无法凸显的背景下,合作社的服务费用反而降低烟农的收益,由此可见,烟草合作社成功运行的前提为适宜的烟叶种植规模.家庭农场和种烟大户对合作社服务需求远高于普通烟农的调研结果亦佐证了上述结论.
(3)尽管烟草合作社提供了育苗、机耕、植保、分级和烘烤等服务,烟叶移植、抑芽等大田管理依然需要较多的劳动用工,家庭劳动力较多的农户较适宜发展为种烟大户.
(4)本研究采用牲畜数量为变量是基于秀水单元的耕作习惯,该结论同样适用于家庭农机,家庭农机较多的地区对机耕服务的需求降低,而就耕作效率而言,家庭小型农机具更适宜连片面积较小的山区,政府对小型农机的补贴适合于山区,而相对平整连片的区域补贴对象以大型农机为宜.
(5)当农民外出务工的收益高于烟叶种植收益时,理性农户的选择是外出务工,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烟草类经济作物必然面临种植面积减少的风险,培养职业农民或许是解决该问题的出路,考虑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计量农户种植规模的边际收益,界定农户最适宜的种植规模,在此种植规模下,农户的种植收益应高于农户的务工收入.
[1] SEXTON R,J.ISKOW.Factor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Giannini Foundation Information Series,1988(10):25 -36.
[2] GODDAR E,BOXALL P,LEROHL M.Cooperatives and the commodity political agenda: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50):511–526.
[3] KARIN HAKELIUS.Farmer cooperative in the 21th Century[J].Journal of Rural Cooperation,1998(l27):31-54
[4] SANJIB BHUYAN.The“people”factor in cooperative:an analysis of members’attitudes and behavior[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55):275-298.
[5] 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农户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5):10 -16.
[6] 张冬平.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38-341.
[7] 张广胜,周 娟.农民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沈阳200个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68-73.
[8] 卢向虎.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息愿的实证分析[J].农业径济问题,2008(1):26-31.
[9] 李 丽,高 鑫.林农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与调查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