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尚 刘景俊 李玉星 多志丽 王武昌
1.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LNG接收站目前主要有3种类型:①大型LNG接收站,如已运行的广东大鹏LNG、福建LNG、上海LNG等接收站及在建的青岛LNG、广西LNG等接收站;②小型LNG接收站;③卫星型LNG接收站。
LNG系统的漏热、动设备能量输入、卸料和外输体积置换、压力差、闪蒸等因素必定导致LNG接收站的储槽、操作设备、管线内产生大量BOG(Boil Off Gas,蒸发气)[1-2]。2009年杨志国等[3]分析了再冷凝器运行参数对BOG再冷凝工艺的影响,提出通过调整压缩机的压比、物料比来实现BOG再冷凝工艺的优化运行。2012年李亚军等[4]通过调节BOG再冷凝工艺中压缩机的阶数来达到系统节能降耗的目的。
笔者主要从工艺和能耗两方面对比了目前主要采用的2种BOG处理工艺,以方便不同类型的LNG接收站选用合适的BOG处理工艺,同时针对在建的青岛LNG接收站进行了BOG再冷凝工艺改进。
目前,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主要有以下4种:①BOG直接压缩工艺;②BOG再冷凝液化工艺;③BOG间接热交换再液化工艺;④蓄冷式再液化工艺[5]。前两种BOG处理工艺为目前主要采用方式,其流程分别见图1、2,2种工艺的对比见表1。BOG直接压缩工艺中,BOG加压后直接进入外输管网;BOG再冷凝液化工艺中,BOG加压后进入再冷凝器,与进入再冷凝器的过冷LNG混合,形成液态,然后与剩余LNG一起通过高压泵加压,进入气化器气化,再外输。
图1 采用BOG直接压缩工艺的LNG接收站流程模拟图
图2 采用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LNG接收站流程模拟图
表1 BOG再冷凝液化工艺和BOG直接压缩工艺对比表
用HYSYS软件对气源型LNG接收站和调峰型LNG接收站分别采用再冷凝液化和直接压缩的BOG处理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气源型LNG接收站按青岛LNG接收站设计参数进行模拟),模拟图分别见图1、2,能耗对比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对调峰型LNG接收站还是气源型LNG接收站,BOG再冷凝液化工艺都比BOG直接压缩工艺更为节能。
对比2种工艺的能耗,以气源型LNG接收站为例进行分析,绘制出2种工艺的压比焓图(图3)。
图3中,红色线ABCDEF表示BOG直接压缩工艺的压比焓线,蓝色线abcdefgh表示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压比焓线。LNG和BOG在等熵条件下通过泵或压缩机进行提压。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泵的比焓差(qCD、qcd+qeg)、气化器的比焓差(qDE、qgh),2种工艺相差不大,而对于压缩机的比焓差,BOG直接压缩工艺的qAB远大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qab。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压缩机的效率小于泵的效率,2种BOG处理工艺进行能耗比较时,压缩机对能耗的影响更大。因此,输送单位质量流体时,BOG再冷凝工艺比BOG直接压缩工艺的能耗低。影响再冷凝器节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现采用单一变量法来分析几种变量对节能效果产生的影响。以下模拟以气源型LNG接收站的参数为基础。
外输量对BOG处理工艺能耗的影响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外输量的改变对节能效果影响不大。但当外输量较大时,BOG的量也相应增加,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总节能量则相当可观。
外输压力对BOG处理工艺的能耗影响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外输压力的增加,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节能量随之增加。这是由于当外输压力增加时,BOG直接压缩工艺中压缩机的比焓差增加量远远大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中高压泵的比焓差增加量,即BOG直接压缩工艺的能耗增加量大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能耗增加量[6-7]。
表2 BOG再冷凝液化工艺和BOG直接压缩工艺能耗对比表
图3 BOG再冷凝液化工艺和BOG直接压缩工艺的压比焓对比图
物料比为进入再冷凝器的LNG与BOG质量比,以下所指物料比为最小物料比,即LNG流量为将BOG全部冷凝为液体所需的最小流量。
再冷凝器压力对BOG再冷凝液化工艺能耗、节能的影响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再冷凝器压力的升高,即低压泵和压缩机压力的升高,BOG再冷凝液化工艺所消耗的能量相应增加,则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节能量减小。
图4 外输量对BOG处理工艺能耗的影响图
但当再冷凝器压力降低时,再冷凝器入口BOG温度升高,需要冷凝BOG的LNG用量增加,则物料比增加,当LNG接收站处于外输量最小工况时,操作困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再冷凝器的压力一般控制在0.7~0.9MPa[8]。
图5 外输压力对BOG处理工艺的能耗影响图
图6 再冷凝器压力对BOG再冷凝液化工艺能耗、节能的影响图
根据2.3的分析得知,降低压缩机出口压力会增加节能量,但会造成物料比增加,从而导致装置操作困难。为了在降低压缩机出口压力的同时保证物料比恒定,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本文参考文献[9-10]提出了如图7所示的优化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流程,添加了BOG冷换器设备,BOG在进入再冷凝器之前先与高压泵出口的一部分LNG换热,进行预冷,降低BOG温度。由于BOG及LNG均属于清洁的高压物料,因此,冷换器选用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压能力强的“U”形管式换热器[11]。冷换器入口的LNG流量设定为5 000kg/h。优化后再冷凝器压力与压缩机能耗及物料比的关系见表3。
图7 优化后的BOG再冷凝液化工艺流程图
表3 优化后再冷凝器压力与压缩机能耗及物料比的关系表
从图6-b及表3可以看出,工艺优化前再冷凝器压力为0.88MPa时的物料比与工艺优化后再冷凝器压力为0.65MPa时的物料比接近,而压缩机能耗则由302.4kW 降为246.9kW,降低18.2%,节能效果明显。
从能耗对比分析及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气源型LNG接收站一般都采用BOG再冷凝液化工艺。根据本文参考文献[1,12-13]计算得到青岛LNG接收站在不同工况下的BOG处理量:①卸船最小外输量时,BOG处理量为20.6t/h;②卸船最大外输量时,BOG处理量为19.9t/h;③非卸船最小外输量时,BOG处理量为7.3t/h;④非卸船最小外输量时,BOG处理量为4.3t/h。理论模拟计算得知卸船工况下的BOG处理量为非卸船工况下BOG处理量的4.5倍,同时,根据下游用户用气量的不同,LNG接收站外输量也有较大波动,这些都造成BOG再冷凝液化工艺操作困难,尤其是当BOG处理量较大,而下游用户用气量较低时,会造成BOG无法完全液化就不得不进入火炬系统,导致能源浪费。因此,针对青岛LNG接收站提出BOG再冷凝液化及BOG直接压缩2种工艺混合使用的方案(图8),使进再冷凝器的LNG流量保持恒定,没被冷凝的BOG经过高压压缩机提压到外输压力,与完成气化的LNG混合后外输。
图8 BOG混合处理工艺流程模拟图
模拟混合工艺卸船工况下的流程参数见表4,在卸船工况下再冷凝器入口的LNG流量为62.00t/h,在再冷凝器安全运行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高压压缩机的入口流量,从而节约总能耗。低压压缩机设计负荷为6.7t/h,为统一设备运行参数,并节约投资成本,再冷凝器入口LNG流量的设定以满足高压压缩机入口BOG流量小于6.7t/h为限。
表4 混合工艺卸船工况下的工艺参数模拟表
BOG混合处理工艺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能耗对比情况见表5。BOG混合处理工艺的压比焓线见图3中的黑色线,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高压压缩机的存在,BOG混合处理工艺的能耗大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能耗。从表5可以看出,正常工况下,采用BOG混合处理工艺的总能耗比单用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总能耗要高6.8%,但在最小外输量的工况下,采用BOG混合处理工艺可避免BOG进入火炬系统而造成能源浪费,同时减小再冷凝器入口流量的波动,装置运行更稳定、更安全。综合考虑,青岛LNG接收站BOG处理工艺采用BOG再冷凝液化工艺及BOG直接压缩混合处理工艺可行。
表5 BOG混合处理工艺与BOG再冷凝液化工艺能耗对比表
1)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能耗均小于BOG直接压缩工艺的能耗。针对2种BOG处理工艺,外输量的改变几乎不影响再冷凝器的节能效果,但当BOG量较大时,BOG再冷凝液化工艺的节能效果更显著。
2)随着外输压力的增加,再冷凝器的节能量也增加。
3)随着再冷凝器压力的增加,再冷凝器的节能量减少,但为了便于操作,再冷凝器压力一般设为0.7~0.9MPa。
4)BOG进入再冷凝器前进行预冷,可在处理相同BOG量时降低再冷凝器的压力,从而节约压缩机的能耗,节约率达18.2%。
5)青岛LNG接收站采用BOG再冷凝液化工艺及BOG直接压缩混合处理工艺,可避免最小外输量工况下BOG进入火炬,减少能源浪费,使装置运行更安全、稳定。
[1]陈行水.LNG接收站再冷凝工艺模型与动态优化[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CHEN Xingshui.Modeling and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recondensation process at LNG receiving terminals[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
[2]郭海燕,张炜森.珠海LNG装置技术分析与运行情况[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1):43-47,120.GUO Haiyan,ZHANG Weisen.Technical analysis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LNG plant in Zhuhai[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 Gas,2012,41(1):43-47,120.
[3]杨志国,李亚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再冷凝工艺优化研究[J].现代化工,2009,29(11):74-77.YANG Zhiguo,LI Yajun.Influence of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n boil off gas recondensation process[J].Modern Chemical Industry,2009,29(11):74-77.
[4]李亚军,陈蒙.LNG接收站BOG多阶压缩再液化工艺优化分析[J].化工学报,2013,64(3):986-992.LI Yajun,CHEN Meng.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BOG multi-stage compression and recondensation process at LNG receiving terminal[J].CIESC Journal,2013,64(3):986-992.
[5]金光,李亚军.LNG接收站蒸发气体处理工艺[J].低温工程,2011,179(1):51-56.JIN Guang,LI Yajun.Boil-off gas treatment in LNG receiving terminal[J].Cryogenics,2011,179(1):51-56.
[6]张奕,艾绍平.液化天然气气化站中BOG压缩机运行的动态模拟与优化[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1):53-57,121.ZHANG Yi,AI Shaoping.Dynamic simulation and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BOG compressors in LNG gasification plant[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 Gas,2012,41(1):53-57,121.
[7]陈帅,田士章,胡文江,等.LNG储罐冷却过程中BOG回收量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42(4):373-377.CHEN Shuai,TIAN Shizhang,HU Wenjiang,et al.BOG recovery of LNG storage tank cooling process[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 Gas,2013,42(4):373-377.
[8]刘浩,金国强.LNG接收站BOG气体处理工艺[J].化工设计,2006,16(1):13-16.LIU Hao,JIN Guoqiang.Process comparison and energy saving analysis of BOG gas treatment of LNG receiving terminal[J].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2006,16(1):13-16.
[9]PARK C,SONG K,LEE S,et al.Retrofit design of a boiloff gas handling process in liquefied natural gas receiving terminals[J].Energy,2012,44(1):69-78.
[10]向丽君,全日,邱奎,等.LNG接收站BOG气体回收工艺改进与能耗分析[J].天然气化工,2012,37(3):48-50.XIANG Lijun,QUAN Ri,QIU Kui,et al.LNG terminal BOG recovery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energy saving analysis[J].Natural Gas Chemical Industry,2012,37(3):48-50.
[11]林玉娟,杨达,冯永利.应用SolidWorks进行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应力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3):776-779.LIN Yujuan,YANG Da,FENG Yongli.Stress analysis of U-tube heat exchanger`s tubesheet with SolidWorks[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0,10(3):776-779.
[12]付子航.LNG接收站蒸发气处理系统静态设计计算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1,31(1):83-85.FU Zihang.A static design calculation model of boil off gas(BOG)handling system of an LNG receiving terminal[J].Natural Gas Industry,2011,31(1):83-85.
[13]孙宪航,陈保东,张莉莉,等.液化天然气BOG的计算方法与处理工艺[J].油气储运,2012,31(12):931-933.SUN Xianhang,CHEN Baodong,ZHANG Lili,et al.BOG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J].Oil &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12,31(12):9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