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风格论

2014-07-14 12:29宋莹婷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词风花间词人

⊙宋莹婷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花间集》风格论

⊙宋莹婷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花间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软香妩媚的风格,这种词风奠定了词为“小调”的格局,同时也开启了词体新时代。人们纷纷效仿的同时,“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成为了词坛主流。大规模进行词体创作始于花间词人,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个人气质,让整部《花间集》有大的方向,也有小的不同,铸就了花间词丰富多样的风格特色,对后世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细腻幽微 清疏明朗 质朴自然 深沉冷静 清冷旷达

唐末政治黑暗,文人们自知仕途无望,逐渐从功名场上退去,醉心于花前月下的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主题从军国大事转向了个人享乐。词这种音乐性、娱乐性的文体创作,因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花间词以温庭筠和韦庄的风格为主。但同时,由于词家的个人经历和性情不同,《花间集》也出现了不少特别的声音。

一、女性情思的细腻幽微

温庭筠的词辞藻绚丽,意象堆叠,擅长精细地描写女性妆饰、起居环境。读他的词,总能感到一种精致的雕工、细腻的描摹。读者在他创设的唯美词境中,拥有绚烂感官刺激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是对幽深隐微感情的体认。耳熟能详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就从女性的闺房、衣着打扮入手,色彩浓重,香艳扑鼻。细细回味,更能从客观的勾画中看到女性慵懒惆怅、美而无人欣赏,又希望通过容貌的修饰来达到自我认同的心理变化。温庭筠的一组《菩萨蛮》大抵都是这样。叶嘉莹先生曾经指出,这样的客观描绘,其实渗透着时代的感伤。而这种着重描写闺中情思,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风格,也深深影响了花间词人。大家不遗余力地用精美的词汇、华丽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情感。如薛蕴的《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画堂中。细草平沙番马,小屏风。卷罗幕,凭妆阁,思无穷。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刻画女子心态,用词香软,格调感伤。但薛词整体上已经不像温词那样浓艳了。此外牛峤、毛文锡、和凝等人也都是温派风格。欧阳炯则将这种风格推到了极致,艳词甚至流于浅陋俗糜。此派创作错彩金镂,美艳绝伦。宋初的文人,也多以这种风格为主。一直到了北宋中期,晏几道还热衷此道。

二、直抒胸臆的清疏明朗

韦庄的 风 格则 与温 庭 筠形 成了 鲜明 对 比。王 国维 说温 词是“画 屏金 鹧鸪 ”①,韦 庄是“弦上 黄 莺语”②。周 济也 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③温词隐而密,韦词显而疏,形成了花间派的两大主流词风。韦庄的一组《菩萨蛮》展现出了词人一生不同时期的心态,读来真切感人。如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用景色的凄美表现主人公离别之际伤感惆怅的心情。韦庄的词善于直抒胸臆,措词用字不喜浓丽的描绘,钟爱清新、浅淡的语句。这样的作品,情感表达深厚,风格清新自然,与精美的温派词并驾齐驱,各具特色。花间词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受到韦庄风格的影响,如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与韦庄的《菩萨蛮》写法如出一辙。此外,顾、孙光宪、李的《浣溪纱》等作也明显带有韦派的特色。他们明丽晓畅地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展现自我的真实想法,作品风格清疏明朗,和南唐词风形成呼应,为实现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三、乡村描绘的质朴自然

《花间集》中对于乡村田园的主题也有所涉及。这一题材的作品,风格多偏向淳朴恬静、淡泊安逸。在满是香艳绮靡气息的花间词坛上,乡村田园词展现出了词人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如欧阳炯的《南乡子》其一:“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绿,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其二:“画舸亭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写南粤风物人情,白描素染,明丽清新。李的《南乡子》:“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圆荷遮晚照。”塑造了乡间女子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形象,质朴自然。孙光宪的《风流子》风格也大致如此。此外还有些作品,带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如温庭筠的《采莲子》、孙光宪的《竹枝》,也是此种风格的代表。不过,花间派词人并没有专力于此类创作,这一风格渗透在少数词人的作品之中,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但也为当时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花间词人对一风格的创造,为后来的欧阳修用民歌方法写词,辛弃疾大量创作乡村词铺平了道路。

四、咏史怀古的深沉冷静

唐末的国破家亡,让文人们失去信心,醉心于歌舞流连。然而,文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毕竟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印记。他们痛苦孤独地沉思荒乱萧索的现状,默默地感慨世事沧桑的残酷。“咏史怀古”这一诗中常见的主题,在词中也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之作如鹿虔的《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重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词人抒发兴亡之感,讲述世事变迁,全词寓情于景,沉痛凄凉。这样严肃的词风在花间词中为数不多,但也表现出词人们在享乐之余的一份清醒冷静。就连为花间词作序的欧阳炯也忍不住染指这一题材,他一方面倡导浓艳软媚的词风并大力践行,一方面又写出了深刻沉重的咏史词。他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基调苍凉,感慨万千。冷峻忧思和浓丽绮靡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可见当时文人心态的矛盾。这类作品也未形成大的影响。不过,花间词人们用深沉冷静的笔法,铸造了一个沧桑广阔的新词境,也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柳永、苏轼、王安石、姜夔等人都纷纷倾心于此类题材,怀古词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隐逸情趣的清冷旷达

渔隐词自张志和开创以来,产生了不少佳作。花间词人也对此类词作风格有所青睐。试看一首李的《渔歌子》:“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淡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樽,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陶然山水,寄情渔歌,洗去了闺中爱情的炽烈,纯用清冷的景物描写,勾画出了作者平和洒脱的心态,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再如和凝的《渔父》:“白芷汀寒立鹭莺,风轻剪浪花时。烟幂幂,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作者并未直接表达情感,只是单纯地进行景物描绘,而隐逸生活的清冷旷达、平淡惬意就已如在目前。此外,顾、孙光宪的《渔歌子》也是这种渔隐之趣的典型展现。动荡的现实状况让文人们纷纷避世,有些专注于纵情享乐,有些则追摹古人,以隐逸的方式寻求心理安慰。花间集中的这类作品寄情于景,景物和情感描绘清疏旷逸,在后世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朱敦儒就有很多此种风格的隐逸词留世,而源头正是《花间集》。

花间词丰富多样的风格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他们有的以作家为主体,对花间词风格进行分类。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在温韦二派之外存在着以孙光宪为代表的第三派,风格特征矫健硬朗;有些学者则认为应以李的创作为第三派,代表风格质朴清新;有的则以词作内容进行分类,认为花间词中的边塞之作和征夫思妇的爱情描写应独立于温韦二派之外。

然而,不管如何分类,这些都充分说明花间词的确是一部内涵深厚、风格多样的作品。词人们奉为词学圭臬的这部著作,确实为后世的词体创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①② 王国 维:《人 间词话》,中华 书局 2012 年版。

③ 周济 :《介存 斋 论 词 杂 著》,唐 圭 璋《词话 丛 编》本 ,中 华 书局 1986 年版。

[1] 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刘尊明.论五代西蜀的“花间词风”与“花间别调”[J].社会科学研究,2000.

[3] 欧明俊.花间词风格新论[J].绍兴师专学报,1992(1).

[4] 温吉弟.浅论花间词风的形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52).

[5] 刘尊明.来自“花间”,超出“花间”——论荆南词人孙光宪的创作成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5).

[6] 路成文,刘尊明.花间词人李词风的文化阐释[J].湖北大学学报,1997(5).

作 者:宋莹婷,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词与词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词风花间词人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花间炫舞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探索姜夔词的幽冷词风
浅析李后主词成就
张鎡词论
林逋梅妻鹤子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