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爵士钢琴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4-07-14 18:57:35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21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2期
关键词:爵士乐爵士流行音乐

徐 宁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321000)

爵士钢琴作为爵士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黑人的民间旋律发展成正宗的音乐形式,走进了音乐课堂,这种音乐文化的变更和延续,体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它以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但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爵士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曲折,较之西方古典音乐来说,其地位还是相当低的。针对爵士钢琴特有的音乐形态特征和在中国发展受阻机制,从教育领域剖析,强调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建立多元的教育体制,逐步达到掌握爵士钢琴技巧的同时,融合、创新、发展本民族的音乐风格,顺应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发展趋势。

一、给中国音乐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音乐教育走上多元发展的道路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新时期时代,其依据就是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中国音乐的萌芽时期,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乐舞”的形式。直至夏代,乐舞才分离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夏、商、周长达1300多年漫长而辉煌的“钟鼓之乐”时期,中国音乐以汉族音乐为主要内容。关于音乐的文字描述可以追溯到《诗经》《周易》《周礼》《国语》等古典文献中,它们大多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关于音乐思想的探讨,如儒家的礼乐思想等。另外,从出土的音乐文物中证实,中国音乐在夏代已经有了音阶和乐器,如笛、埙、鼓等。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以曾侯乙墓编钟为代表的繁荣时期。而在秦、汉之后至唐朝的1200余年间,中外各族音乐的空前交流,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至宋代,中国音乐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型,即从阳春白雪的贵族领域开始向下里巴人的平民阶层靠拢。宋代以后,平民音乐和文人音乐,汇成了中国音乐的两道主流,至明清时期,中国音乐的舞台上已经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多元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步入了近代史时期。随着西方文明和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特别是新式学堂的建立,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随着学堂乐歌的传播,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表现方式开始在社会中广泛地传播。特别是“五四”以来新式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更是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产生于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的一种布鲁斯同拉格泰姆相结合的音乐——爵士乐,成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始祖。钢琴作为爵士乐中重要的演奏乐器,为爵士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继承古典演奏风格与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思维,且形成了许多流派。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爵士钢琴也被传入中国内地,并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这种来自于大西洋彼岸的音乐文化,与我们传统音乐的听觉习惯有着极大的不同,我们甚至无法用我们的固定思维来解释这种音乐现象。它是继中国民乐、中国戏曲、西洋古典音乐、普通流行音乐之后的又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给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新的范例,给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蓝本

爵士乐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对世界流行音乐以及20世纪的各种音乐体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19世纪美国经济的膨胀,美国由此展开了全球性的扩张。爵士乐作为美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开始在上海一带登陆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时代,抗日歌曲飘荡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并出现了像聂耳、贺绿汀、刘雪庵这样的一批作曲家。在这一时期,还有几位音乐家从事着流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如黎锦光、陈歌辛等,并出现了周旋、姚莉等歌星。他们的音乐如同一股清凉的风,吹遍了繁华的上海,在霓虹闪烁的这座大都市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一时期,作曲家的创作受到了外来的爵士乐的影响,开始运用这种音乐形式与中国民间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作,“在老上海的流行歌曲中,加入了一些爵士乐的元素”,1如:陈歌辛创作的《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蔷薇处处开》以及黎锦光的《香格里拉》。这是西方爵士乐在中国传播并产生影响的开始。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向中国市场的大量倾销,在娱乐界,美国的电影更是充斥着以上海为主的中国市场。美国爵士乐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大量的涌入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爵士钢琴主要是演奏这些流行歌曲为主,这种带有切分节奏、动感十足的音乐,为听惯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听众带来了一股新鲜感。这是近代西方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可以说,1949年以前的上海,中国风格爵士音乐已有了繁荣的发展,黎锦晖、陈歌辛、黎锦光、姚敏等音乐人,致力于流行音乐的创作。他们都经过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接受过西洋古典音乐的教育,能够协调、处理好外来音乐形式与传统音调的关系,并由此创作出既不是传统、也不是西化的“新音乐形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在“崇尚‘文以载道’的中华礼乐之邦”2的国度里,这种音乐形态尽管没有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同,也不是当时中国主流音乐文化;但是,这种来自异国他乡的音乐品种,却在中国上海着陆,并生根、开花、结果……适应着当时大上海歌舞升平、崇尚媚俗的生活情调。然而,不管怎样说,西方爵士钢琴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音乐素材与形式,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范本。

注释:

1.转引自周梦璐.论爵士钢琴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07:2.

2.转引自钟卓文.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J].齐鲁艺苑,2010(01):67.

猜你喜欢
爵士乐爵士流行音乐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5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黄河之声(2017年5期)2017-01-28 15:04:01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