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体测量及根管形态

2014-07-13 07:37梁学萍顾永春赵丽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舌根牙根维吾尔族

郭 宏, 梁学萍, 顾永春, 赵丽琴

(1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 乌鲁木齐 830002;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 乌鲁木齐 830054;3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口腔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4新疆兵团农三师医院口腔科, 新疆 喀什 844000)

根管治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对根管系统进行彻底的清理、成形及严密的三维充填。牙齿的解剖形态,尤其是根管的解剖形态是决定根管治疗难易程度的要素之一。下颌第一恒磨牙在恒牙列中萌出最早,负荷大,病损率高,根管系统形态复杂,是根管治疗常见的牙位。人类的牙齿形态存在地区、种族差异[1-4],维吾尔族人在遗传背景、生活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与汉族人明显不同,在牙体解剖形态上也会存在特点。本研究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维吾尔族人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体及根管系统形态进行了观测,以期为该人群的牙科治疗提供解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离体牙采集收集新疆乌鲁木齐市、喀什市、伊宁市、博乐市、莎车县、轮台县及鄯善县的20家医院口腔科门诊拔除的维吾尔族患者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位在拔牙时确定,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信息。纳入标准:(1)牙体基本完整,龋坏不超过釉牙骨质界;(2)牙齿未经过根管治疗;(3)牙根发育成熟;(4)三代直系亲属均为维吾尔族。共有105颗磨牙标本被纳入研究。其中左侧磨牙48颗,右侧磨牙57颗;男性37颗,女性68颗。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40.7±15.6)岁。牙齿拔下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以单人单管的形式浸泡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并在采集瓶标签上记录牙齿的相关信息。测量扫描前,采用超声波洁牙机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

1.2牙体测量选择牙冠完整、无龋坏缺损,磨耗低于吴汝康分类 3°(磨耗3°:牙尖磨耗,牙本质呈点状暴露)的下颌第一磨牙共63颗,分别进行牙体测量。采用电子游标卡尺(0-300型,广西测量仪器有限公司)测量8项牙体解剖参数[5]:(1)全长:从近中颊尖到根尖的垂直距离。(2)近中根长:从釉牙本质界中点到近中根尖的垂直距离。(3)远中根长:从釉牙本质界中点到远中根尖的垂直距离,三根型磨牙测远中颊根。(4)冠高:从釉牙骨质界中点到近颊尖的垂直距离。(5)冠近远中径。(6)冠颊舌向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牙冠最凸点间的垂直距离。(7)颈近远中径。(8)颈颊舌向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牙冠最缩进点间的垂直距离。

1.3根管形态的CBCT观测将离体牙沿着牙弓的形态固定于泡沫塑料块中,牙体长轴与水平面垂直,每次5~10颗牙为1组行CBCT扫描(Galileos,Sirona Dental Systems GmbH,Bensheim,德国)。扫描参数为:扫描范围15 cm×15 cm,扫描电压85 kV,电流25 mA,曝光时间14 s,扫描角度270度,层厚3 mm,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25 μm。Galileos Implant 1.7 软件(SICAT GmbH & Co. KG,Bonn,德国)读取图像。通过改变视角[水平面(图1、2)、冠状平面、矢状平面]、三维重建、调节放大倍率、移动观察层面观察不同牙根内根管的形态。 根管形态按照Weine法[6]进行分类:Ⅰ型(1-1型):1个独立的根管从髓室延伸至根尖;Ⅱ型(2-1型):2个根管离开髓室,至根尖部合并为1个根管;Ⅲ型(2-2型):2个分开独立的根管从髓室一直延伸至根尖;Ⅳ型(1-2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之后分叉为2个根管,从不同的根尖孔离开根尖。

图1 下颌第一恒磨牙离体牙的CBCT水平面图像

图2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变异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牙体测量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测量结果:63颗牙齿总长度均值为18.9 mm,牙冠平均高度为6.3 mm,近中根平均长度为13.9 mm,远中根平均长度为12.8 mm,见表1。

表1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体测量结果 (mm, n=63)

2.2牙根变异观察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变异观察结果:10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6颗为三根型(左、右侧各3颗),其余99颗均为双根型,双根型发生率为94.3%。三根型发生率为5.7%;其中男性为10.8%(4/37),女性为2.9%(2/68),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均为独立根,较远颊根明显细小,并向颊向环抱弯曲,未观察到融合根(C形根)变异,见表2。

表2 10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数目的变异/颗

2.3根管系统观察结果根管形态的CBCT观察结果:近中根以2-2型根管为主,双根型为83.8%(83/99),三根型为50%(3/6);双根型远中根及三根型的远舌根均以1-1型根管最为常见,分别为84.8%(84/99)、100%(2/2),见表3。

表3 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的形态/个

3 讨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2个牙根(近、远中各1个),但有时会在远中舌侧发生额外的第3个根,即远舌根[5-7]。不同地区和种族远舌根的发生率不同。有研究显示,白人三根型下颌第一磨牙的发生率为0.9%~3.4%[3,8],黑人低于3%[1,8-9]。而蒙古族来源的黄种人发生率高达5%~40%[10-11]。Wang等[12]采用CBCT对华西地区中国人进行牙列研究,发现25.8%(144/558)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具有独立的远舌根。Gu等[13]采集华东地区汉族人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122颗,发现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占31.97%;顾永春等[14]采用CBCT对西北地区汉族人牙列进行大样本观测,发现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变异的发生率为32.0%(134/419人),其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发生率为25.9%(217/838牙)。本研究显示,维吾尔族离体牙中,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仅占5.7%;远低于上述文献报道的汉族人,但与白人及黑人相比较,处于其波动范围的上限。因此,在对维吾尔族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既不能忽视远舌根变异的存在,以免发生根管遗漏,又不能照搬汉族人的解剖数据,从而高估了远舌根的发生概率。本研究显示,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变异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顾永春等[14]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分析数据间差异的原因,除了种族、地区因素外,研究方法、样本大小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远舌根形态变异较大,既可以是一个短小的锥状突起,也可能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牙根;加上多数情况下,远舌根在颊舌向往往存在中度或重度弯曲,这就会给牙科治疗带来困难。细小弯曲的解剖特点易在根管预备时造成侧穿,在拔牙时造成根折;由于根分叉结构更为复杂,常规牙周治疗器械很难深入感染部位进行有效刮治。

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大多为双根管,1-1型根管出现率较低,主要为2-2型根管,远中根1-1型根管最常见[14-19]。本研究显示,近中根根管2-2型高达84.5%,远中根1-1型根管高达83.8%,均高于上述文献中汉族人的数据[14-19]。提示在维吾尔族人中,下颌第一磨牙大多含3个根管,近中根管大多为独立的双根管,远中根为单根管。由于1-2、2-1型根管的根管融合、分叉是根管预备、充填上的难点,容易造成根管遗漏或器械分离。因此,在对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时,理论上发生上述不良事件的概率预计会有所降低。

本研究中维吾尔族患者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高度、牙体全长分别为6.3、18.9 mm,较Scheid等[5]报道的美国人群分别为7.7、20.9 mm测量结果小,而牙根长度接近。分析原因,可能是维吾尔族人食物结构较为坚硬、粗糙,牙齿样本的平均磨耗程度较其他人群大所致。冠部近远中径较颊舌径稍宽(10.9、10.3 mm),与Scheid等[5]报道的结果相似。本研究中牙颈部近远中径与颊舌径均为9.0 mm,数值略低于Scheid等[5]的测量结果9.2 、9.0 mm。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大小与美国白人相比差别不明显。

根管工作长度及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均是根管治疗难度评估中的重要指标[20]。牙齿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根管治疗的难度。鉴于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在牙齿全长、牙根长度等尺寸参数上种族特点不明显,其根管治疗难度主要取决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磨牙额外根发生率低,根管间融合、分叉等解剖变异率也低,其经典的根管分布模式为近中2个独立根管,远中1个独立根管,这就给根管治疗带来了便利。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离体牙研究,在样本采集中可能存在样本偏倚,一些牙根细长、弯曲的牙齿更易在拔牙时折断而未被纳入样本池。临床医师在参考本资料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综上所述,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发生率低;双根型下颌第一磨牙中的近中根管以2-2型根管为主,远中根以1-1型根管为主,且两者的发生率均比汉族人高;根管间的融合、分叉现象也比汉族人少见。掌握其解剖特点对该人群的牙科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Sperber GH,Moreau JL. Study of the number of roots and canals in Senegalese first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J]. Int Endod J,1998,31(2):117-122.

[2] Huang CC,Chang YC,Chuang MC,et al. Evaluation of root and canal systems of mandibular first molars in Taiwanese individuals using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 J Formos Med Assoc,2010,109(4):303-308.

[3] Curzon MEJ. Three-rooted mandibular permanent molars in English Caucasians[J]. J Dent Res, 1973,52(1):181.

[4] Schafer E, Breuer D, Janzen S. The prevalence of three-rooted mandibular perma-nent first molars in a German population[J]. J Endod, 2009,35(2):202-205.

[5] Scheid RC, Weiss G. Woelfel′s Dental Anatomy[M]. 8th ed.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iams & Wilkins, 2012:126-135,162-163.

[6] Weine FS. Endodontic Therapy[M]. 4th ed. St. Louis: Mosby,1982:256-340.

[7] Hochstetter RL. Incidence of trifurcated mandibular first permanent molars in the population of Guam[J]. J Dent Res, 1975,54(5):1097.

[8] Scott RG, Turner CG II. The Anthropology of Modern Human Teeth[M]. Cambridge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181.

[9] Younes SA, al-Shammery AR, el-Angbawi MF. Three-rooted permanent mandibular first molars of Asian and black groups in the Middle East [J]. Oral Surg, 1990, 69(1):102-105.

[10] Gulabivala K, Aung TH, Alavi A, et al. Root and canal morphology of Burmese mandibular molars[J]. Int Endod J, 2001;34(5):359-370.

[11] Loh HS. Incidence and features of three-rooted permanent mandibular molars[J]. Aust Dent J, 1990,35(5):434-437.

[12] Wang Y, Zheng QH, Zhou XD,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oot and canal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first permanent molars in a western Chinese population by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 J Endod, 2010,36(11):1786-1789.

[13] Gu Y, Lu Q, Wang H, et al. Root canal morphology of permanent three-rooted mandibular first molars-part I: pulp floor and root canal system [J]. J Endod, 2010,36 (6):990-994.

[14] 顾永春, 周培刚,丁月峰,等.中国西北地区人群恒牙牙根变异的锥束CT观察[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9):499-505.

[15] 吴友农,岳保利. 1769个恒牙根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5, 11(2):98-101.

[16] 顾永春,皮昕. 3803个恒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5):276-278.

[17] 邓德华,张孟勇,吴文东,等.恒牙根管系统形态学研究[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1):22-26.

[18] 吴俊,樊明文,范兵,等.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管形态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10, 26(5):747-749.

[19] Yang Y, Zhang LD, Ge JP, et al. Prevalence of 3-rooted first permanent molars among a Shanghai Chinese population[J]. Oral Surg, 2010,110(5):98-101.

[20]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根管治疗难度系数临床评估标准[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5):381-382.

猜你喜欢
舌根牙根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手艺人
反复复发的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诊治分析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全舌全喉切除治疗晚期舌根癌3例
微型种植钉压低过长牙后牙根吸收的CBCT观察
所谓高人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