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话剧团 067000)
话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是与其他不进行角色创造的表演艺术有所区别的。
如舞蹈剧主要是用舞蹈来创造角色,歌剧主要用歌唱来创造角色,戏曲是歌舞为主,用“唱、做、念、打、舞”这些手段综合创造角色。还有戏曲中的传统程式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戏曲还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程式。但话剧表演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它是主要运用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来创造角色的,在舞台上也是用彼表接近于生活的语言和动作来表演的。同样,话剧表演也与电影艺术有所区别,话剧是舞台的艺术,而电影是银幕上的艺术。在舞台上是随时随地的进行创造,而电影却能把形象固定而保存下来。可电影是平面的。非实体的,话剧则是在舞台上当着观众创造的表演艺术,虽然表演受到了舞台框架的限制,但是它是可以重新塑造的,因此可以千锤百炼,越演越精彩。
总之,话剧表演艺术史一种运用接近生活的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创造舞台角色形象的艺术。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准确些说就是演员创造角色的矛盾,没有演员创造角色,就没有表演艺术,也就没有戏剧艺术,所以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就是一般话剧表演艺术的根本特征。
角色既然是演员所创造的,那么角色就是演员与剧中人物的统一体。剧中人物经过演员的扮演,在舞台上形象化的出现了,这也就是角色。
在剧中人物与演员永远是俩回事,要想把他们合成一体就会产生矛盾。因剧中人物是艺术形象在文学上的表现,具有特定的性格特征和身份、职业、年龄等特点。而且优秀剧本中的人物常是典型的,是经过剧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创造出来的、要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人物形象。演员面对着创作对象:一个与自己区别很大,很陌生的剧中人物,要把他扮演得的惟妙惟肖,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演员创造角色是表演艺术的主要矛盾特征。
演员在舞台上创造角色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的角色性格,而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又表现在它的行动中,所以演员主要是按照角色性格来创造角色的舞台行动过程的。所以演员的创造也就决定了角色的成功与失败。
演员创造角色形象,主要是运用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舞台语言就是剧本中的台词,经过演员的精心处理,在演出时说的对白。舞台动作则是演员根据台词和少量的舞台指示所创造出来,在舞台演出时做的动作。所以每一个演员应该把身体练的灵巧、有可塑性,可以在舞台上演各种角色和适应各种舞台动作,把声音练得音域宽。有弹性,能持久,在舞台上可以演各种角色适应发出各种舞台语言所需要的声响和音调。演员的舞台语言要有丰富的语气语调和高度的语言表现力及声音的造型能力。动作要适应各种身份、年龄、性格的角色创造,适应各种强度、速度和造型要求。
表情是可以直接向观众传达出角色思想感情及变化的,只要目的明确,不脱离思想感情内容,就可以在表演中加入自身理解的表情动作。舞台上的表情不会象生活中那样地自然流露,内必须要演员去创造,需要符合角色性格、身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这样要求演员:“我们艺术的目的不仅在于创造角色的精神生活,还在于通过艺术的形式把这种生活表达出来,所以演员应当不只是在内心体验角色,而且要在外部体现所体验到的东西。演员演戏既然逼真,就不可不注意表情的逼真,就不能不注重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
演员每演一次都应该是一次再创造的活动。为了保持作品的准确性,生动性,就必须每一次都认真严肃,并有所创新。所以演员必须要亲自登台演出,在不断的实践与积累中成长,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体验艺术和表现艺术,这是俩种同样在舞台上发出光彩的表演特征,它们都对于角色的创造有着巨大的帮助。表现艺术就是力求在自身上激起并且看出那种能够表达角色内心生活的典型特征。体验艺术则需要演员表演角色的每一个瞬间,都要重新体验,重新的再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区思想。一个优秀的演员是不会纯粹“机械重复的表现形式”的,也不会再表演时丝毫不注意表现形式,只有俩种表演特征相辅相成,互相参照,才会把角色完成的尽善尽美。
舞台上角色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形式都是演员创造出来的,演员演戏要求所谓的“真实情感”,其实是指的艺术真实,是在创作中的情感,而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所以艺术创作应该是生活的反映而不是生活本身。舞台上的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是由演员主宰和控制着的创造过程,必须准确、有分寸,合乎人物性格逻辑和舞台情境的要求,也必须符合剧情发展变化的节奏处理,这就需要演员这个创造者做出力量的配备和设当的表达。
总结起来,话剧表演的基本特征就是运用接近生活的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创造舞台角色形象。由此可见,演员是创造者,自身的声音和身体是创作的工具,必须要亲自登台当众表演。因此,演员在舞台上的创作状态应该是既有艺术创造性的体验、感受又有高度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做到“主观认真、客观逼真、目中无人、心中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