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问题思考
——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

2014-07-13 09:40西安培华学院710125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梨园剧种秦腔

(西安培华学院 710125)

高校戏曲社团是振兴、普及、传播京剧的重要阵地,高校戏曲社团的建立,有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有助于通过大学生的新鲜力量在原有的戏曲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于戏曲的内容、表演方式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革新。而京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和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之国粹,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时形成。京剧融合了北方戏曲(秦腔、梆子腔等)的端庄持重与南方戏曲(昆曲、黄梅戏等)的婉约柔媚的舞台风格,唱腔上采众家之长,其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程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时空限制,在选材和叙事上都有所拓宽。京剧是各地方戏曲融合的结晶,故而京剧所运用的唱腔、咬字、扮相、风格上,都兼有各地方特色,能够达到雅俗共赏、九州同庆的艺术效果。2011年,京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艺术应融合传统艺术之精粹,建立戏曲社团正是以传统文化传播为先导,尤其是在有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如戏剧戏曲学、戏剧影视学等,发展戏曲社团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养、人际交往、集体协作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民办高校因其偏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易摆脱理论的束缚,对京剧的发展乃至普及都会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也能在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上有所帮助。因此,民办高校戏曲社团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民办高校京剧的发展及京剧文化普及工作,无论从提高大学生艺术审美、性情陶冶、人文精神培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戏曲社团成建的历史与现状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注重应用型技能人才取向,强调实践能力,强调素质教育。为此,我校正积极为学生艺术审美实践搭建平台。西安培华学院坐落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十三朝古都西安,八十五年的风雨办学史,自创立之日起,培华就把“培育英才,振兴中华”作为育人的最高理念,秉承培华女职、培华女大的优良传统;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人文教育思想和中国民办教育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培华特色的发展之路。“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培华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之魂,全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各院(系)院长(主任)和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均由知名教授担任,为开展相关门类的科学研究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西安培华学院可谓民办高校中的佼佼者,多年以来,它承载着“西部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西部首家纳入民办本科招生的高校”“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办教育成功典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办教育民校”等多重荣誉。我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立足陕西,面向西北,以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文化艺术修养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创作以及剧本创作和编导基本技能,能够在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领域、新闻出版、网络新媒体、文化馆站以及相关部门从事戏剧与影视创意策划、文案创作、节目制作、文化产业营销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意类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校共有43个社团,其中与戏剧有关的社团有:梨园戏曲社、萤火虫剧社等,另有大学生艺术团,拥有一批资深的艺术教育家参与授课和培训,锻炼了一批对于话剧、舞台剧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心、团委的支持,专业负责人的关心、指导。戏文专业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依托,因材施教,注重个性,专门开设了关于中外戏剧史、戏剧概论、戏剧作品赏析、中国戏曲史等一系列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对于戏剧、戏曲有一个理论性的初步认识,加之参加各社团组织的实践性活动与比赛,学生对戏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有更深的体悟。梨园戏曲社,作为校内唯一一个戏曲方面的社团组织,在校团委及校内戏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于2009年5月,距今已有五年历史。涉及剧种包括京剧、秦腔、黄梅戏、越剧、晋剧等。五年来,梨园戏曲社登上了大大小小的舞台,一路艰辛,也取得了一路不可忽视的辉煌。2011年6月7日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陕西五校联谊文艺汇演”,同年6月11日舞蹈《春江花月夜》登上了西安世园会的舞台,在校内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民俗晚会,联合校内其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社团,致力将中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瑰宝呈现给在校大学生。2012年5月11日,我校应邀参加陕西省秦韵大学生戏曲协会成立大会庆祝演出,梨园戏曲社的京剧《霸王别姬》、陕西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晋剧《断桥》等节目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第四届陕西省大学生戏剧节中,梨园戏曲社结合了陕北民舞、话剧和戏曲的形式,演绎了经典现代秦腔《大树西迁》,该剧以生动的戏曲表演方式再现了五十年代青年教师为支持西部建设主动西迁的动人故事。我社秦腔演员张永峰获得二等奖,秦腔演员朱芳芳获得三等奖,晋剧演员张娟获得三等奖。京剧演员徐云扬、秦腔演员常云霞等均有不错的表现。

西安培华学院梨园戏曲社共有成员8人,本届社长严煦然主要涉及剧种有京剧、黄梅戏、越剧,主攻京剧须生、青衣,黄梅戏小生、青衣,越剧小生、青衣,代表曲目有:京剧《沙家浜》《梨花颂》,黄梅戏《海滩别》,越剧《梁祝》等;副社长徐云扬涉及剧种有京剧、黄梅戏、越剧,主攻京剧须生、黄梅戏小生、越剧小生,代表曲目有:京剧《空城计》,黄梅戏《女驸马》和越剧《红楼梦》等;副社长常云霞为秦腔演员,主攻小生、须生、青衣、花旦,代表曲目有秦腔《二堂舍子》《表花》《三娘教子》《花亭相会》等;社员张永峰为秦腔须生演员,代表曲目有秦腔《大树西迁》;社员朱芳芳为秦腔青衣演员,代表曲目有秦腔《表花》《白蛇传》;社员王宁宁为黄梅戏青衣演员,代表曲目有黄梅戏《天仙配》;社员周李博为黄梅戏小生演员,代表曲目有黄梅戏《打猪草》;社员张娟为晋剧青衣演员,代表曲目有晋剧《大脚皇后》《大登殿》《算粮》等。

二、民办高校戏曲社团成建的问题与未来

民办高校戏曲社团成员大部分发自兴趣,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水平良莠不齐,加之社团的兴起与建立完全出于爱好者的自发性活动,校内懂戏曲、会唱戏曲的老师并不多,又不熟悉,无从联系,故而匹配相应剧种的指导老师并不容易,所以导致演出时的选材与角色限制很大,只能排出三人以内的唱段,曲目重复。参加大型比赛、涉及折子戏(时间较长、情节较完整)、所选唱段较生僻时,没有相应的文武场用于伴奏,只能无伴奏清唱,社团因为经费有限,无法置办专业的服装、头饰及妆面,而租的服饰与演员本身的条件往往有较大出入,较为严重地影响了演出效果及戏曲艺术的完整性。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应用,学生相对活跃,因而戏曲社团学生不必因袭普通高校强调高深的研究性,应侧重实践,以兴趣激发、艺术活动为主。

以我校梨园戏曲社为例,社团成员涉及剧种各有不同,所熟悉的剧目也不同,加之因为是学生,要以课业为主,课余时间也不尽能用来排练戏曲,故而节目内容有一定的限制。对于剧种的统一工作,多届社长也进行过指定剧种的教学和排练活动,例如京剧、秦腔,但效果不佳。京剧演唱对嗓音条件的要求较高,加之与地方戏曲的发音方法有明显差异,初学者往往在短时间内不得要领。而南方戏曲与北方戏曲的风格及咬字、方言有很大差别,所以跨地域的剧种教学,也会让学习者一头雾水,以南方戏曲的演唱方式和感觉生搬硬套在京剧、秦腔这类典型的北方戏上,不免有些四不像了。另外,由于高校普通学生普遍对于戏曲艺术不甚了解,故无法展演叙述性较强的曲目。例如,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京剧《红鬃烈马·武家坡》等,尤其是板式涉及西皮流水或者快板的唱段,演出后普遍观众表示,“完全不明白演出内容是什么”“根本听不懂唱词”。所以,高校戏曲的推广,仅限于欣赏类剧目,例如,京剧《贵妃醉酒》《梨花颂》等曲目,让普通学生也能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和风采。

我校梨园戏曲社在创社之初,全社分为活动部门和常规部门两大块。活动部门分为主要以戏曲唱腔与身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梨香苑”与主管诗歌、美文搜集创作的“思维坊”,常规部门分为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另设有京剧组、黄梅戏组、越剧组和秦腔组,共计57人。当时的盛况与现今的惨淡经营的境况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梨园戏曲社的数届社长均反映,每年九月社团纳新时,都感到越来越愈来愈窘迫——当代喜欢戏曲的同学已为数不多,更不要说能够有戏曲演出的能力的同学了。普遍民办高校戏曲社团的成员基本没有所谓“全才”:既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又有较好的身段。而且,熟悉戏曲剧目、能够流畅地演唱的同学,戏曲理论或者典故方面的知识也相当缺乏,例如只知道戏词内容,不知道是什么板式,更加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流派。

在这种实际情况下,振兴民办高校戏曲社必须要有大视野大格局。不必为了振兴国粹而单列京剧社,在梨园社的多剧中百花齐放中发展京剧普及也有优势,不同剧种的互补互促。关键是梨园戏曲社的大框架可以聚人气,首先保证社团存活和可持续发展。过分强调京剧的纯粹性,可能导致社团经营范围过小,搞不起来。学生社团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其发展方略,显然民办高校戏曲社团是需要引起校方更高度的重视并必须采取相应扶持措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可以使用的方法有:(1)引进优秀剧种传统剧目及新剧目,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对戏曲艺术乃至于特定剧种(如京剧)的表现形式或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进一步近距离地接触专业戏曲演员,了解专业人士的心得体会,作为高校戏曲社团的成员,则可以借此机会,对自己的水平和技巧有进一步的审视,从而提高戏曲演唱水平,增强戏曲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步步从业余走向专业;(3)由专业老师对戏曲社团的学生进行戏曲方面的课题探讨,包括戏曲唱段、身段的教学、折子戏乃至于完整剧目的排练,传统剧目剧本的内容或表达手法的探讨、研究与改革等。最后,学生间要养成自学习惯,让社员之间切磋交流、传帮接代,才能使梨园社重新燃放生机。

我校梨园戏曲社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一起成立了以发展秦腔为主要目的的“陕西省大学生戏曲协会”,但是京剧及一批南方剧种没有相应的机会。不同高校的学生剧社应联合比赛、定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由此全面提高大学生对戏曲艺术的鉴赏能力,以达到推广戏曲艺术的效果和最终目的,京剧作为国粹,应该得到更大力度的推广和普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3

民办高校戏曲社团发展如同一株羸弱的新苗,需要得到扶持、栽培,需要得到传播与推广,需要得到支持与实际意义上的理解。京剧文化普及问题如同京剧源远流长的历史一样,需要大学生们逐步摆脱浮躁的心态与审美,以充分的投入和细致的心态,来融入京剧,融入戏曲文化,拯救传统文化于濒危,只有意识到这种文化建设,怀抱这样的格局来发展民办高校戏曲社团,才能不使传统京剧文化销声匿迹,而是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梨园剧种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