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县广播电视台 07215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提高,电视传播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理念的变化也势必影响电视新闻的变革。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观众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呢?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不能仅满足于阐述事实,还应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电视新闻编辑要善于求新、求变,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技术、艺术造诣,善于恰到好处运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配音、同期声、音响等,使这些元素得以完美融合。
同期声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它的特点是自然、逼真,体现了电视新闻真实性特征,其吸引、感染观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充分发挥同期声的优势,对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摄制过程中记录的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它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作为新闻事实一部分的同期声,它在突出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使用好同期声能表现出新闻人物的真实状态,使被采访者直面受众,把他的感受、观点、经历等立体化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见其人,闻其声,通过听语气、声调,看表情、神态,感受到新闻人物立体、生动的信息。
没有同期声的电视新闻往往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恰当的运用同期声则有时比解说更感染人,特别是新闻人物报道中,比如:2014年广西卫视的节目《妈妈我很想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2岁孩子杨六斤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弟弟改嫁远乡,六斤住在亲戚提供的空房子里,独自生活。他生存能力特别强,吃野菜充饥,自制工具抓鱼,算是肉菜。他特别想与妈妈、弟弟在一起。在扶贫工作人员帮助下,六斤终于见到妈妈和弟弟,此时,有这样一段同期声,六斤泪流满面地说出了他最大的心愿:“我只想与妈妈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和弟弟一起读书,我可以抓鱼给你们吃、只要我能够与你们在一起,我什么都可以做……”,简单、朴实的话语把一个孩子渴望亲情、渴望读书的最简单心愿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深深打动了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它将解说词所表达不到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全部展现出来,瞬间抓住了观众的心。
其次,同期声记录新闻现场的声响,能够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更好的还原真实世界,使观众有强烈参与感,报道更具感染力。
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春节特辑》有一个环节:零点时刻,海外华人现场欢呼声,使中国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远离祖国的海外赤子们的爱国情怀和浓浓思乡情。比如报道赛事,现场观众的加油声;大型庆典的鞭炮、礼花声等,都给人强烈的现场参与感。
同期声可以与电视新闻其他表现元素互为补充。许多拍摄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比如交通、天气等无法到达拍摄现场,运用当事人的同期声叙述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虽然观众没有看到新闻事件的背景画面,但同期声足以使观众感受到当时的场景。还有就是拍摄制假售假等需要偷拍的节目,无法保证画面质量,为客观反映事实并能保证记者安全,这时同期声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它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比如:笔者看到的2014年6月的新闻《央视记者卧底跟拍团伙偷拍女性裙底》《广州臭脚米丝》,记者进行偷拍,同期声起到了真实再现场景的作用。此外,优美的现场同期声,还可以使电视新闻整体结构自然、流畅。例如,笔者看过的广西卫视的新闻特写《妈妈我很想你》中村庄的鸡鸣狗叫声,杨六斤吃野菜饭津津有味的现场声、背木柴回家时的大声喘息声,使观众随摄像机走进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情境之中,真切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一部高质量的电视作品离不开恰到好处的同期声。那么在电视新闻中如何正确使用同期声呢?
第一,应用同期声要适节目需要,不要生拼硬凑,在保证真实性同时还要结合艺术性。
第二,同期声运用要简洁明了。要紧紧围绕主题,采用最真实可信、最富感染力和最精华的部分。
第三,避免“摆拍”同期声。“摆拍”同期声使电视新闻失去真实性,不仅使被采访人物或现场场景看起来做作、不自然,而且易引起观众反感和排斥。同期声要做到“言之有用”,同画面、配音等自然融合。
第四,同期声的使用要适度。多数情况,应以画面为中心,声音为画面服务。
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思维,或悲伤或喜悦或激动等;音乐可以产生联想,提高工作效率,音乐的作用和艺术魅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电视新闻中,背景音乐作为声音元素的一种与画面相辅相成,能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艺术性。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也是多样的。比如,钢琴曲高雅、动人,管弦乐磅礴、大气,民乐则或细腻、轻快或哀伤悠扬。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音乐还能起到讽刺、喜剧等效果。
首先,背景音乐可以引导受众的情绪,拓展新闻的外延和影响力。例如雄壮的音乐令人产生敬仰之情,柔和的音乐令人产生放松的感觉。悲伤的音乐令人动容感性等。如我台最近改版的《满城新闻》节目,编辑在正式播报新闻前加了一个内容摘要,配以动感、节奏紧凑的音乐,在保留新闻严肃性的同时,又增添了时尚的元素。一下子拉近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感。在我台今年3月拍摄的新闻故事特写《写诗的女孩》中,为表现女主人公克服疾病和贫穷,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新闻最后女主人公念了一首励志诗,配以一首励志歌曲,既充分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让新闻故事的主题得以升华,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其次,背景音乐可以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新闻事件更丰满、有立体感。比如:在反映我们的子弟兵抢险救灾新闻中,没有用配音,而是采用救灾的慢动作画面,配以非常感性的背景音乐,在深深打动观众的同时,也把大家带到了救灾的现场场景。
再次,在电视新闻作品中又不能乱用背景音乐,一定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主题的需要和事件发展的需要恰到好处的运用,保证衔接的流畅、自然。否则就可能看起来生接硬拼、不伦不类,甚至出笑话。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较深的艺术造诣,并且深谙节目编、作流程和技术,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