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探析

2014-07-13 06:24:00王锁明
观察与思考 2014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特色群众

□ 王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探析

□ 王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它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富有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特色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各环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就是要求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改革实践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就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的力度,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特色 根本特色 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在这两次党的文献中,都将实践特色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之首,足见实践特色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同样明确了“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它体现在哪些方面?其重要性何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又怎样进一步丰富这一特色?可以说,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当前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

在中文语境中,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研究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335页。所谓实践特色,顾名思义就是事物具有独特的实践色彩或风格。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呢?这在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一般地说,它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烙有鲜明的实践色彩或风格,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尊重实践、依靠实践,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创造,勇于在实践中检验,推动在实践中发展,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而在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富有实践特色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最直接体现在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多种形态存在,但首先体现于它形成了赖以实现前进目标的实践形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不懈探索,努力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问题,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终于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核心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6日。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一条后发达国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传统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光明道路”②何民捷:《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人民日报》2012年11月7日。,它“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同时又“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刘长军:《矢志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因而也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突出体现在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根本上就在于它始终贯穿着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实践的推动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说到底即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就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安徽小岗村启动中国农村改革的尝试,还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其“首发权” 都在基层一线、都在人民群众。可以说,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先行试点到逐步推开,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也恰恰是在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给予科学概括提升的必然结果。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还体现在把实践探索看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路径可遵循,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大胆地去“闯”。而实践探索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闯”法,它不仅是获得规律性认识的基础,而且还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最强大的动力。事实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实践探索无所不在。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靠的是实践探索,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靠的是实践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靠的也是实践探索。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贯串着强烈的实践探索精神。邓小平的“猫论”以及“摸着石头过河”,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性。在我国改革实践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探索的内在关联,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立足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

二、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依据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旋律、主基调,深刻回答了如何进一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因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三者形成、发展和统一于改革开放实践之中。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而且是一种运动和制度,具有学说、运动和制度三种含义或三种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也是多种形态的统一体,它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基本制度这三种形态,其中无一不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例,它的孕育、创立、丰富和发展,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逐步实现和体现的。改革开放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还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因此,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抑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三者都是同改革开放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的正确性、可行性,也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开放实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离开改革开放实践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意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是其他三个特色的逻辑起点和前提基础。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在实践中铸就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三个特色的逻辑起点。首先,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其次,实践是活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传统文化为生长沃土和发展依托,又将当今时代元素注入民族传统而使之充满活力;再次,实践是潮流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应时代潮流并持续创造的过程,是包容开放和与时俱进的。因而,实践特色是其他三个特色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理论特色离不开实践特色提供的活水源头,民族特色离不开实践特色增添的青春活力,时代特色也离不开实践特色培育的时代精神。总之,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就必须首先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把握好实践特色与其他三个特色的内在关联。惟其如此,其他三个特色的丰富和发展才有可靠保证。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源于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提出,正面回应了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各种热议。“三个自信”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清醒认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为任何不切实际的吹捧所驱使,也不会因任何恶意的贬损而动摇。应该说,近年来外国媒体、政要和民众,多数对中国发展是认可的,这是我们“自信”的依据之一。然而又必须指出,“三个自信”虽是在当今中外对比中激发出来的,但是归根到底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的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展开,逐步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穷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实践的巨大成就,没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应对能力,就不会产生“三个自信”的“底气” 和勇气。我们要巩固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必须努力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注重实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分不开的,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一步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从此我们党奋力开创和推进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的崭新实践,从农村率先改革到城市全面改革,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等,无不是通过实践探索而逐步达成,也无不烙上实践第一的鲜明色彩。回顾与总结3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得到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探索而“闯”出一条新路。因而,实践特色“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那么,如何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呢?笔者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今天,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应该在这几个方面给力发力。

(一)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紧贴时代变化而不断变革的过程,也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针对“两个凡是”的僵化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路线着手拨乱反正,恢复实践权威,重树实践标准,为推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舆论准备。针对离开生产力而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生产力标准,从而在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种种空想的界限。针对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成为后来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最主要标准。可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中,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正是由于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实践才取得了重大胜利。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固守某种理论教条或模式,也从不固化某种具体制度,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丰富和发展的。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正在于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地解放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首先,“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都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要讲“新话”。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同过去相比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不能教条地、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第三,还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②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并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现实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环境。

(二)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页。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和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结合世情、党情,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难题,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正确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没有变,所以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为此,就“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继续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54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生根发芽到成长壮大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以改革开放实践作为最基本的动力,其发展成果也都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宝贵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不仅如此,改革开放还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正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不断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也体现得更加充分。改革开放实践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此外,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某些方面不相适应的制约,以往各项改革在实践层面的展开还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因此,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将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实践作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大胆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努力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一致上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总之,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实践形式,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④《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四)进一步加大实践层面的探索力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源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获得也依赖于在实践中持续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每一个进步,不论是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决策方案措施的出台,都是与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一步,看一步”、“有一点,总结一点”的实践探索分不开。事实上,从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到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格局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努力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出了一条既超越传统社会主义、又避免资本主义弊病的新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⑤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8年第24期。。时代是变动不居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①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就必须更加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倾听实践创新的呼唤,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②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力求在优化行动方略、健全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措施上取得新进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愈益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方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所有重大改革实践,无不反映了党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正是在人民群众的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明晰、理论体系逐步丰富、基本制度也逐步成型。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完成攻坚克难,就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而且要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将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有机结合起来。此其一。其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旗帜。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果为人民所共享,实现中国梦与提升人民主体性内在统一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 。”③唐晓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视域下中国梦实现路径探析》,《观察与思考》,2013年第10期。为此,首先要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支不支持”、“满不满意”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来推进各项事业。其三,要拜人民为师,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尊重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各方面群众的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创优源泉充分汇聚起来,鼓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也一再表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源泉,也是我们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动力。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根源于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散发着强烈的实践探索精神,深刻回答了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为此就要始终以实践为基础,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尊重创造,坚持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探索,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事业,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惟其如此,才能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宋雪玲

作者王锁明,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思政教研部副教授(南京 210093)。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特色群众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中医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