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7-13 09:40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314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礼堂村民传统

黄 梅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 314000)

“礼堂”,古有“习礼讲堂”“众家祠堂”、基督教有“礼拜堂”,是“举行典礼、集会、惩戒、奖赏、讲课的厅堂”,新中国以来有了“会堂”“大礼堂”“俱乐部”的称谓。与之相比“文化礼堂”不管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应有一个质的飞跃,应该是在一定区域内,最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是大众热情参与的精神家园。

一、从我省文化工作发展看“文化礼堂”的重要意义

“礼堂”是封建社会、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产物,与新中国后出现的“会堂”“讲习班”“扫盲识字班”,“大礼堂”在“教化”功能上有些相同之处,而在内涵、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特别是“文革”时期村村都有的俱乐部、大礼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是“穿老鞋,走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追溯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不难寻觅它的发展轨迹。起先,宣传部门提出“文化示范户”是指政府表彰具有好学精神的个人或家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文化示范户”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是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承担者,原因在于早年经济发展的条件限制,文化生活在社会中的作用尚未被深刻认识。

之后,政府又投入建设“文化中心”“文化广场”,从个人微观层面提升到国家社会宏观层面对居民文化生活的推动。中心、广场的场所,是一个单纯提供文艺演出、开展文体活动的室外空间。城镇、农村社区提供场地,邀请文化单位组织带领人员、设备为居民带去表演、展览和电影播放。但在这个过程中唱主角的是工作者,群众多是看客,而且场地在室外受天气牵制。

与“文化广场”只提供演出场地不同,文化礼堂属于室内空间,突破了天气对文化活动的限制。更重要的一点,“文化礼堂”强调深层内涵,要为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归属,发挥文化对人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

“文化示范户”到“文化礼堂”,文化场地从私人领域到公用广场再到村村有礼堂,文化活动从零星个人转入到文化组织带领再到鼓励大众广泛参与,文化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文化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大众精神生活必需品。

随着时间推移,浙江省的文化工作不断深化。从原先单纯的提倡学习文化知识到文艺演出下乡,现在则认识到要不断挖掘文化“精气神”和“凝聚力”。开展文化礼堂建设,注重精神内涵的发展要更甚于外在文化表演形式。如果只为了追求“高、大、快”的任务观点来应付上级考核,单纯以演出场次、扩建多少场地、投放几场电影、图书室里有几册图书等数据作为文化礼堂建设的绩效考核,“文化礼堂”只能昙花一现。因此,指导者、执行者以及媒体评论者在发起“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要重实效、重作用。不能只呐喊不行动,不能因为建设初期的一系列困难而不作为,更不能只关注设施建设忽视活动展示对受众精神层面的提升。而应该深入当地了解民情,寻找适合的本土文化养料,并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使“文化礼堂”能有一个积极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以城乡区域传统文化对比看“文化礼堂”建设的优势所在

“文化礼堂”选择在农村开展,主要是因为城市的文化设施、场所,比较密集、普遍,文化氛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各个阶段、各个文化层次,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活动形式与去处,而在农村,这些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精神享受,是农民非常迫切的愿望,这是其一;新中国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举措,像“文化中心”的建设、“文化示范户”的推广、“文化广场”的建立,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也经常开展,“文化礼堂”的建设有很好的文化基础,这是其二;相对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较为滞后,也正因为如此,农村的传统文化、传统的风俗习惯、礼仪保存得较为完整,“非遗”资源较为丰富,传统文化的土壤肥沃,这是其三;相比之下,浙南丘陵地区的农村,由于交通比较不便、信息较为闭塞,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得更为完整,如祠堂、族谱、家谱等传统文化资源更为丰富,“文化礼堂”的建设,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浙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有所逊色,但深受“海派文化“影响,文化信息畅通,群众思想、观念较为开放,所以对远去的传统文化更有吸引力,对新的文化行为方式更能认同与接受。可以说“文化礼堂”在当今时代被提出、创建、发展、提高,充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三、融传统文化与“文化礼堂”为一体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

笔者所在的嘉兴市秀洲区,自提出建设“文化礼堂”之初就十分重视此项文化工作的开展,积极在5个镇16个试点村开展“文化礼堂”工作。文件公布至今,各个村最大限度利用村中资源高度完成了“文化礼堂”场地设施的改建扩建。

但就秀洲区而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棘手。

其一是“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形式主义遗风仍有影响,应付检查、走走过场;其二是资金不足,必要的设施器材配备不足;其三是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支撑力度不够;其四是“大路货”普遍,缺少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文化品牌。

笔者以为,着重挖掘发挥“文化礼堂”的“食堂”“学堂”“会堂”“展堂”功能,融传统文化与“文化礼堂”为一体,推动两者共同发展,或许是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一个良策。

1.食堂

这当然不是一般概念中一日三餐的食堂。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发现在不经意的日常饮食中也传承着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发展至今,每个地区的餐桌上都有它们独到的历史记忆。

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二月初二吃撑腰糖糕”就是嘉兴一些乡村里的传统风俗:旧时正月干了一年活计的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己放一个假,农历二月后又开始新一轮劳作。所以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农村里会做糖糕给壮劳力吃,让他们更有力气做农活,因此得名“撑腰糖糕”。这习俗也寓意期盼新一年有好收成。还有冬至夜吃“红糖桂圆鸡蛋”等等风俗,都是嘉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绝对可以成为文化礼堂中吸引人的一大特色。打造本村“特色食堂”并不是要求村民集中吃大锅饭,而是要让村民在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弄清楚节日饮食、婚丧饮食都该吃什么,又有哪些关于饮食的典故出处,由此发现传统饮食文化之美。通过“美食”把一代代人不同的记忆、将村庄的故事、历史传递给更多人知晓。

2.学堂

笔者曾在油车港镇参加过一场葬礼,发现农村社会之中还保留着一些过去的丧葬传统。农村家中老人去世,身上要带一个布袋,男不放梳子女不放扇。老人的亲属披麻戴孝也都各不相同:儿子身披长衫,女儿女婿则穿短衫,孙辈短衣上还须缝制一块红布;女儿要为老人叠六斤四两“银元宝”等等。但细问礼仪风俗由来,现在农村里大多人已经回答不上来,只有少数年长的老者能说出一二。

这时候就希望村里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当地有威望的老者,在学堂内授课讲述关于传统文化常识,普及一些我们时常为之却不知道出处的传统习俗。

有的人或许认为传统文化只需依葫芦画瓢效仿先人就可以了。但只有明白传统习俗的由来、典故,才能帮助人们践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村里能够开设学堂,给孩子们点聪明痣,举办成人礼,给青年讲讲嫁娶礼仪,为老人举办祝寿典礼,都不失为一种增加居民传统文化知识,和谐邻里关系的好方法。

当然重要的是在大家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要识别精华与糟粕,移风易俗始终是文明社会积极提倡的意识形态,

3.会堂

会堂是提供村民商讨村情村务之处。其功能类似于过去宗族祠堂,但也有所区别。过去的村落多以拥有相同血脉的村民聚居而成。在祠堂内商讨要事,并请乡村中有名望的乡绅主持会议,使会议的结果获得认可。祠堂可以说是公正威严的象征。如今秀洲区与浙北地区村庄状况类似,村落是通过行政划分,不以血脉为联络,缺少祠堂等村民自行商讨集聚的场地。

“文化礼堂”则可以弥补这一空缺,提供场地,无论是今年的种植计划还是本月的节假日活动安排都可以让村民自主在“礼堂”内商讨;也可以容纳一些村民在其中处理不涉及法律底线的问题纠纷以减少政府与村民间的直接冲突。还可以邀请本村有民望的村民主持,使得结果公正性、公平性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文化礼堂”才不只是个文化活动空间,更赢得了村民精神上的依赖性和归属感。村民也就更愿意参与本村建设,为自己的村庄献计献策。

4.展堂

展堂,具有展览陈列演出的功能,这部分功能也是现阶段各个试验村落“文化礼堂”设施中普及率最高的功能。嘉兴市的几个试点村落都开设或计划开设类似活动。

例如,嘉兴嘉善“十字绣”活动室、秀洲区各镇的排舞活动、王店村姑嫂摄影等。在了解这些试点村的活动开展情况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排舞、十字绣还是摄影团队,都是近几年才开始着手,具有特色文化较少,历史底蕴不浓厚。类似嘉善桃花村的“两分两换”旧物展之类,从乡土田间汲取出来的文化“汤汁”还远远不浓。

一些村民会不愿意展示乡下的“土气”的技艺和表演,宁愿跟风模仿电视里“流行时尚”的东西,才是有“腔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支持他们组织庙会、网船会等一些乡间固有活动,或者建立像“母亲博物馆”等有故事、有纪念性的展览。通过“文化礼堂”的平台,让村民展示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拥有信心,创造出传统文化精品。

若要建成富含底蕴的“文化礼堂”,不是轻而易举的工程。文化礼堂要做到有场地,有新意,更要有长效机制,让村民有的“玩”,愿意“玩”,更要“玩”了还能“玩”,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必不可少。各地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村民、指导者、政府部门都要牢牢把握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做出准确定位,做好活动规划与实施。

“以文养文,以文传文”,我们要用传统文化支撑或充实“文化礼堂”,借“文化礼堂”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礼堂”和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寻求“1+1>2”的积极效应,“以文化心”,最终达到“勤善和美”的至高境界。

猜你喜欢
礼堂村民传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台州农村文化礼堂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