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香 李化友 邓琪琪
(①西部黄金克拉玛依哈图金矿有限责任公司 克拉玛依 834000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0)
哈图金矿带属于准噶尔弧形构造(Ⅰ级)西翼的玛依拉-扎依尔褶皱带(Ⅱ级)内的扎依尔-达尔布特复向斜(Ⅲ级)东段之北翼。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的分析哈图金矿成矿带的分布特征,提出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分布特征及其相互成矿关系的新认识。
区域内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向,由上古生界地层构成的达尔布特复向斜、达尔布特断裂、安齐断裂和哈图断裂均呈北东向展布,构成区域基本骨架。而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侵入岩活动,后期构造叠加和对老构造的破坏,造成区域内断裂构造极为复杂、发育。
达尔布特断裂、安齐断裂、哈图断裂为区域主干断裂(图1)。三断裂大致呈平行延伸,走向50°~70°,倾向北西,倾角65°~80°不等,它们提供了岩浆侵入及热液上升的通道,主干断裂两侧发育有派生的次级、更次级的断裂、裂隙构造,这些派生构造提供了含矿热水溶液活动、运移的通道,使热水溶液在不断循环流动运移中,含金质浓度逐渐加富成为矿液,并在断裂、裂隙提供的储矿构造场所充填、交代、富集形成金矿。
图1 哈图-萨尔托海构造简图
(1)哈图成矿带:位于哈图断裂之北,铁厂沟花岗岩体之南,矿脉围岩大部分为火山碎屑岩,部分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闪长玢岩等。该带金矿脉与闪长岩(脉)等具有一定成生关系。
(2)安齐成矿带:主要位于安齐断裂两侧,出露主要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包古图组及太勒古拉组,断裂构造控矿明显,基性岩断续成带状分布,且为矿脉主要围岩,次为火山碎屑岩,带内基性岩明显对金矿床有一定控制作用。
(3)达尔布特成矿带:位于达尔布特断裂之北(断裂上盘),矿脉围岩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及部分基性岩、超基性岩。该带金矿床除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外,矿床成生作用也与基性、超基性岩密切相关,在金矿石中也发现有与铬尖晶石共生或互生的包体。
(4)包古图成矿带:位于包古图断裂之南包古图河一带,发现年代较晚。主要由阔个沙也金矿床及一些金矿点组成,该带控矿因素比较复杂,矿床类型属破碎带型。
矿区构造格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安齐断裂是矿区规模最大主干断裂构造,上盘发育的次级断裂是矿区的支干断裂构造,主、支干断裂构造组成了矿区的构造格架,并把矿区分割成不同地质构造特征的构造小区,这些断裂构造多与金矿脉形成密切相关,主要断裂构造有北东向、北西向断裂。
(1)北东向断裂(安齐断裂)
通过矿区东南为该区主干断裂。断裂走向50°~60°,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在区段内破碎带宽大,最宽处可达120 m,断裂带内片理化带、压碎岩、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等极为发育,且多呈碳酸化、硅化、绿泥石化、弱黄铁矿化等蚀变。可见后期北东向扭性小断裂叠置其上,切过片理化带,其间夹砖红色断层泥,经淘沙见有明金,化学分析最多含金达1.74×10-6。该断裂早期为压扭性左行扭动,晚期为扭性左行扭动,具多期复合特征。在哈图金矿齐Ⅰ金矿区深部的934中段展开过安齐断裂带的追踪,其岩性为凝灰岩型破碎带,含矿弱,但其上盘L27-14脉的品位较高,说明是次一级构造带成矿,证明该断裂为控矿断裂(图2)。
图2 934中段平面图
(2)北西向断裂(F1、F2、F3)
该组断裂走向285°~305°,倾向西南,倾角40°~80°,少数者为直立。断裂长度300~1000 m,宽度0.5~2 m,最宽处达5 m以上。断裂西段接近安齐断裂时,断裂明显弯曲,与安齐断裂交汇,在安齐断裂另一侧未见其踪迹。该组断裂在平面上呈近平行展布,在剖面上呈迭瓦状排列,具有由北向南倾角依次变陡的特点。断裂呈拐折状、舒缓波状、分枝复合状等特征。破碎带由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石英脉等组成。带内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明显,破碎带一般都具上、下两个断层面,层面平直光滑,面上具多组擦痕,有呈近垂直、近水平及斜列上冲者,且见后者切割前者,说明该组断裂具多次活动,即先压后扭,最后南西盘(上盘)向东逆冲,本组断裂属压扭性断裂(图3),此断裂带的两侧分布有一定规律的矿脉,证明此断裂带一侧的容矿作用十分明显。
图3 齐II金矿区深部中段平面图
(3)北东东-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亦为本区主要含矿断裂,断裂走向80°~90°,倾向北北西,倾角58°~72°,断裂长数十至数百米,断裂结构面明显较北西组简单,断裂构造运动早期为压性,晚期为压扭性,断裂亦具舒缓波状特征。
通过系统编录和分析研究哈图金矿近20年探矿的岩芯,总结出哈图成矿带从西部到东部依次为:凝灰质泥岩-泥岩、凝灰质泥岩-凝灰岩-玄武岩、凝灰岩-玄武岩、厚层玄武岩-薄层凝灰岩(图4)。
图4 哈图金矿西部、哈图金矿中部、哈图东部齐II矿区岩性特征分布及矿脉分布特征
西部以火山沉积相的凝灰质泥岩为主,向中部逐渐有凝灰岩和玄武岩出现,到中东部变为以凝灰岩和玄武岩互层为主,而最东部变为以玄武岩为主,少量凝灰岩,矿区岩石的展布特征代表了沉积环境在侧向上的变化。西部地区为湖相环境,主要形成凝灰质泥岩和泥岩,局部夹薄层含碳凝灰质泥岩;中部为湖陆交互区,形成凝灰岩-玄武岩-凝灰质泥岩组合,中东部以陆相火山作用为主,形成玄武岩-凝灰岩互层,东部靠近火山口,形成厚层玄武岩-薄层凝灰岩。
哈图金矿成矿作用开始于矿区深部,即成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运移,最早在矿区深部形成较高温的石英-钠长石脉。矿区深部400 m以下,由于围岩中断裂和裂隙不发育,成矿流体沿着围岩中的孔隙运移并成矿,形成大量小规模石英脉和蚀变岩型矿体,而在浅部围岩中发育的断裂和裂隙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很好的通道,并最终在断裂或裂隙中形成以含矿石英脉为主的矿体。
哈图金矿金构造成矿作用与花岗岩的关系密切。西准噶尔地区海西期岩浆活动频繁,晚石炭-早二叠世花岗岩岩基(铁厂沟、哈图、阿克巴斯套、庙尔沟、红山和克拉玛依花岗岩等)和晚石炭世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岩株,侵位于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中。
花岗岩岩基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花岗质岩浆相关的岩浆水以及深循环的地下水,沿着安齐断裂进入与其伴生的次级断裂中,从深部向浅部和远离安齐断裂的位置迁移,在哈图金矿深部靠近安齐断裂的部位,沿着东西向断裂迁移形成蚀变岩型矿体,而在矿区浅部和西部沿着北东、北西向断裂迁移形成石英脉型矿体。
与花岗质岩浆有关的富含金属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沿着北东向安齐断裂流动,进入与其伴生的东西向、北西向以及北东向次级断裂从深部向浅部迁移。迁移过程中热液流体与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岩发生水岩反应,导致其中的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发生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毒砂化和黄铁矿化等,玄武岩发生碳酸盐化、透闪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斧石化,导致蚀变围岩富集金属成矿元素。
据历年哈图金矿岩性观察,总结出在矿区浅部,形成的主要矿物为黄铁矿、少量毒砂和磁黄铁矿,在矿区深部蚀变围岩中形成含金毒砂-碳酸盐细脉,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自然金,少量黄铜矿和黝铜矿,金主要为包裹金和粒间金,其中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
通过构造研究和分析,建立哈图金矿带的成矿模式:
(1)构造标志:区域性北东向深大断裂是本区的导矿构造。近东西向与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往往是金矿产出的有利部位。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韧性剪切带及裂隙群,是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及金矿体直接就位空间构造。岩体接触带旁侧、附近的小型构造破碎带、区域性片理化带、挤压破碎带以及断裂或裂隙的密集带,也是容矿有利的场所。
(2)岩浆岩标志:华力西中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与金成矿的关系较为密切,中酸性小岩体是该区的一个重要找矿标志。此外,与这些岩体同期形成的同成分岩脉也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
(3)地层标志:本区多数金矿床、金矿(化)点,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硅质凝灰岩、玄武岩等,此类岩分布区应引起足够重视。
(4)钻探过程中岩芯的标志: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黄铁绢英岩化、赭石化、钠长石化等围岩蚀变是金矿的找矿标志;石英脉破碎、裂隙发育为含金石英脉的重要标志;前人采掘的老硐、废矿坑附近也是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通过对哈图金矿及其周边金矿的研究,发现所有金矿具有类似的成矿作用(朱永峰等,2013)。基于此基础上建立具有找矿意义的成矿模式,从而更好的为生产所用。
[1]林彩香.哈图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L27-8脉成矿特征分析.新疆有色金属 2003(1):14-15.
[2]安芳,朱永峰.新疆哈图金矿蚀变岩型矿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矿床地质,2007.26:225-336.
[3]朱永峰,安芳,徐存元,等.新疆哈图及其周边金铜成矿规律和深部找矿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4]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齐I金矿区934中段以下L27、L27-8等矿脉详查地质报告.2006~2007.
[5]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齐Ⅰ矿区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