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品 谷向阳
在对联文体趋于成熟的明代中期,在『创起亭台楼馆,门楹之间,颇尚对语』的同时, 官员在官署建筑上自题楹联的风气,也渐渐兴起。李开先在《中麓山人拙对》的序言里就曾记载过当时社会上流传着的『间有可传可远者』的几副佳联,其中有多副官署楹联,如正德年间李梦阳题河南藩司联:
依河洛而拱嵩行,人物钟山川之秀;
枕崤函而负伊阙,风气当天地之中。
王凤泉被贬滨州联:
天下雄图惟海岱;
古来循吏有龚黄。
我们当代人熟知的还有李贽于万历年间任云南姚安知府时, 在府衙的楹柱上写的两副对联。 其一是:
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
其二是:
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
在官署中题书楹联之风, 到清代更加兴盛,流风余韵直到民国年间。每有新官上任或是官衙翻新, 地方官总会自拟楹联并题书于官署的各个门楹之上。 因为官署系地方官员施政之所, 所以这类楹联内容往往有着强烈的教化意味,书体多端庄典重。
明清及民国官署楹联存世的数量很多, 但因为这类楹联书法属于利用各种材质镌刻后悬挂在官署建筑之上的, 所以实物差不多都已随着时代变迁和建筑的损毁而消失,只剩下文字记录的联文。为了直观地展现一个官署中楹联书法运用的概貌,以及这类楹联书法的社会教化功能, 我们特选取河南内乡县衙,来详析之。
内乡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 一九八四年被辟为国内唯一的县衙博物馆。 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中段北侧,坐北面南,始建于一三零四年,自元代至今的近七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历代县级政府的官署衙门。 县衙建筑共悬挂有楹联二十三副, 分别为大门联、 大堂联、二堂联、三堂联、典吏衙联(两副)、刑房联、吏房联、户房联、礼房联、兵房联、工房联、土地祠联(两副)、西花厅联、东花厅联、县丞衙联(两副)、主簿衙联(两副)、夫子院联、西账房联、东账房联等。
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郦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内乡县衙大门联
菊潭、郦,古指内乡县,天、地、柱是指天子、百姓、地方官。其上联是说,身为地方官,上受皇帝重托,下系百姓安乐,要做到既不负天子之恩,又不失百姓之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如同『一柱擎天』一样。 下联是说, 作为地方官要亲民爱民,勤政为民,在本职岗位上清弊兴利,受民爱戴,自己才能在政坛上站稳脚根。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内乡县衙大堂联
此联把欺人与欺天、 负民与负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省的民本思想。
选官擢吏贤而举;
考政核绩廉以衡。
———吏房联
此为吏房联,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门,故而联语突出了『贤』与『廉』二字,选拔人才要以贤为标准,而考核政绩则要以廉为标准。
编户方田勤并慎;
征赋敛财公亦平。
———户房联
这是户房联, 相当于现在的民政财税部门,所以联语突出了『勤慎』和『公平』,民情社情的考察要勤快和谨慎, 赋课取之于民,最要力求公平合理。
官署楹联书法承担着警示官员安抚民众的功能,要承担起这一功能,最基本的要求, 就是楹联书法作品既要符合书法艺术的基本规范, 又要遵守对联文体的基本规范。以下这副内乡县衙三堂楹联,就在修复补挂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小插曲: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此联为清康熙十九年(公元一六八零年)时任内乡县令的高以永所撰, 语言朴实,感人肺腑。 上联的核心正确对待民众,尊崇『民本』思想,爱民如己; 下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官位, 以勤政为念, 造福一方。 但这副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书并刻挂时,却把上下联写反也挂反了,上联成了平声收尾,下联成了仄声收尾,这样悬挂了二十多年后, 直到二零零七年县衙博物馆才听取了专家意见, 请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以隶书重新书写, 经镌刻制作后,替换下了原来出错的联语。(见图四)
约在明朝成化到嘉靖年间(一四六四———一五六六),是对联文体得以真正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至少发生了三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一是春联的载体由桃木变成了纸质, 并迅速地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形成春联新风俗。已知的关于用红纸书写春联的最早记载, 是嘉靖年间的福建《汀州府志》: 『春帖: 大夫之家俱用五色笺书联句, 以贴于门或厅堂柱间, 虽工贾亦买而贴之, 以见除旧布新之意。 』二是居家和园林的斋室亭台楼阁之上,开始出现楹联。至于这类楹联书法所依附的材质,应该肯定是木板。李开先在同一篇序言中还说到自己『遍设对扁,以见志』,说明这类第宅园林楹联应是直接书写在木板上或镌刻在木板上的。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谈及竹雕的『此君联』时,也说过『从来柱上加联, 非板不可』, 这也可为佐证。至于字的颜色,李渔在《居室部· 联匾第四》中随手举出『石黄』『乳金』『石青』『石绿』和『墨字』数种,悬挂效果应该还是极其美观的。 三是官署和祠庙开始悬挂楹联书法。
梁章钜《楹联丛话》中说: 『庙中楹联,宋元时绝无传句,大约起于明代,至本朝而始盛。文昌殿、关帝庙两处,撰者尤多,几于雅、郑混杂。』正如梁章钜所判断的,祠庙楹联正是在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下面分述一下儒释道三教最早出现的楹联:
图四:内乡县衙更正的楹联
儒家祭祠以文庙为主, 最早的孔庙楹联,当数李东阳(一四四七———一五一六)题曲阜孔府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此联清代时由纪晓岚补书, 还出现了『富』字上不加点以寓『富贵无头』、『章』字竖划贯通以寓『文章通天』的书法史趣闻。
李东阳去世一百一十年之后,乔应甲在天启年间(约一六二六年)出版的《半九亭集》, 便收录有作者编撰的文庙楹联(含明伦堂)八副。 书中与文庙联并武庙,与文庙应该同为儒家祭祠场所。这列 的,还有关帝庙联三十副,关帝庙 又称说明楹联书法与儒家祭祠的结缘, 已经形成了风气。
佛教楹联的出现, 最早的可以算是杨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题四川宝相寺联:
音即是观,观人观我观世界;
士何称大,大经大法大慈悲。
时间上不相上下的还有李开先在《中麓山人续对》的『序言』中引用的唐荆川(一五零七———一五六零)所题一联:
一榻禅关,贝叶风飘尘虑却;
半间方丈,昙云日影色空忘。
佛教寺院与楹联书法相联后, 两者交融得最为彻底, 楹联最终成为寺庙建筑和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 万历年间的《万宝全书》中便收有六副僧寺楹联,后佛教楹联成为传世数量最多的祠庙楹联形式,到了民国期间,上海佛学书局印行的一本《佛教日用文件大全》中,特设了『联语』一章,专门讲授佛教楹联的作法。
道教楹联的出现最早应为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的『序言』中引用的顾鼎臣(一四七三———一五四零)书道观联:
道院阐玄风,看八百班行联玉笋;
宗门兴景运,愿三千世界涌金莲。
之后,《万宝全书》中也收有道观联六副, 李渔的题江西庐山简寂观联也成为最负盛名的道教楹联作品:
天下名山僧占多, 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语佛说尽, 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
除以上儒释道三教外, 其实其它宗教如基督教、 伊斯兰教也都与楹联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载清初康熙皇帝曾撰写过基督教对联,一副是:
全能全知全美善;
至公至义至仁慈。
清末及民国曾有多种基督教楹联专集出版问世,如清代木刻本《圣教对联》、民国本《教会对联》等。再就是自清代开始,伊斯兰教清真寺也时常悬挂回文或汉文楹联,如清代书家陆润庠(一八四一———一九一五)曾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前礼拜大殿书写过这样一副楹联:
礼原一敬勤昭事;
拜懔五时贵竭诚。
图五:西湖岳庙中赵朴初楹联书法
当代更是有伊斯兰教楹联的专书问世,收联很多。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民间人物祭祠,也属宗教联语的范畴,这类民间祭祠场所的楹联作品,明清以来数量巨大,至现代不衰。 如杭州岳庙于一九七九年重新修复,赵朴初先生为其正殿撰书楹联(见图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宗教祠庙楹联书法诞生伊始, 在装饰殿堂的同时还担当着弘扬教义、 劝化群黎的重任, 所以此类楹联书法的社会教化功能,意图最为明显,手法最为多样,功效也最为显著。 祠庙楹教化功能的共同点是劝人向善,但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却又因教派而异,因祭祠对象而异。
第宅厅堂楹联书法,可分为两种,一是用于庭院各处的门楣与楹柱之上的, 镌刻于竹木金石等材质上的楹联书法作品。 二是用于堂屋、 客厅、 书斋等室内墙壁之上的, 以宣纸书写成经轴装裱或装框的楹联书法作品。
如前所说, 当明代中期春联从桃木板走向红纸的同时,亭斋楼阁的楹联作品,也被镌刻于其它木板之上, 成为居家庭院及私家园林的重要点缀。 明代中晚期出现了以宣纸竖向对称书写并立轴装裱的楹联书法作品, 这类楹联书法出现后即与中堂相配合占据了传统厅堂正面的最显要位置,此传统流传至今。
在中国封建社会, 除皇族和官宦巨族之外,真正掌握社会话语权的是具有一定经济和文化地位的士绅阶层, 他们承载和延续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在『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理想序列中,『修身』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治国』只有在出仕后才能实现,『齐家』既是现实生活最主要的内容, 也是教育后代延续家族荣耀的关键所在, 所以第宅厅堂楹联书法的主旋律是家庭和睦、生活节俭和事业勤奋。下面我们以典型的北方民居———乔家大院以及南方特色民居———客家土楼为例加以论述。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 是清代晋商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 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 乔家大院占地八千七百二十四点八平方米, 由六幢大院十九个小院共三百一十三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乔家大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风格, 全院布局严谨,建筑精巧,尤其是大院各个门楹上的对联,华文丽辞,熠熠生辉。书者有慈禧,有清大臣李鸿章,有清代书法名家,也有宅主人自为;内容有政要乡邻的赞赏溢美,有祖传治家箴言,有对风物雅景的情感抒发,有对子孙的希冀期望。对联均以木板精雕,彩底贴金。
以下举几副典型的楹联书法作品:
现在的乔家大院黑漆外门之上, 嵌着一副由李鸿章所题写的楹联, 以铜材铭刻制作, 联文为: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这副对联表现了传家和持家的两条至理,只有培育子孙成为贤才,才会有家族的进一步昌盛和光大, 兄弟之间只有和睦相处协力经营,家族资财才可以持续丰盈。
大门对面的照壁上, 刻有砖雕『百寿图』,两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题赠的一副意味深长的篆体楹联(见图六):
损人欲以复天理;
蓄道德而能文章。
此联从人的修为出发, 指出行事要依乎天理,顺应规律,节制个人欲望,加强道德修养,积善成德,方能做出人生大文章。
五院楹联: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图六:乔家大院照壁篆书联,左宗棠题
谓读书即便不能成就功名, 也会使自己人品高雅脱俗; 施德不求回报, 自然能够心态平和。
六院楹联: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当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谓俭可养德, 反求诸己。 二院祖堂内『德荫百代』匾额下有一联: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
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上联从俭德引伸到中庸之道, 下联从知、行、忍总结出大院主人的为人之道以及成功之道。
南方宅院建筑应该首推江南园林,其楹联多以写景为主, 或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主人的博雅、放达或闲适之情,装饰和表达功能胜于其教化功能。 因此我们选取另一类东南民居———客家土楼的楹联书法作品来略加论述。
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见图七),由洪坑林氏二十一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建造。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五千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四层,直径五十七点二米,内通廊式。奇特巧妙的建筑设计,科学完整的功能设置,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精雕细琢的制作功夫, 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振成楼这幢『东方建筑明珠』于二零零八年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振成楼中计有二十多副楹联书法作品,既装饰了土楼,又以艺术的手法的告诫子子孙孙做人、为官和处世的准则。振成楼正大门两旁的石门框上镌刻着一联:
振纲立纪;
成德达材。
意为只有纲纪健全, 并在纲纪的约束之下加强品德修养, 才能成为品行兼优的人才。联语既阐发了哲理,又诠释了楼名。振成楼的中厅是族人议事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全楼楹联最密集之处。 中厅四根高耸的石柱上分别刻有这样两副楹联:
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
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
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
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前一副谓孝悌以睦其家, 勤俭以成其家; 后一副谓成不骄败不馁, 居官廉居家俭,这两副联语可谓字字千金。振成楼的后厅楹联:
振作那有闲时? 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图七:振成楼全景
此联高度概括了客家人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奋发进取的情操,表达了土楼主人认真读书,关心国事,胸怀天下,广济苍生的理想和追求。
关于楹联书法的社会教化功能,我们最后要论述的是最为严格意义上的楹联书法作品,即竖向对称书于宣纸后,经装裱或装框而形成的精致艺术品。 这类楹联书法作品经常与中堂相配合,悬挂在客厅书斋的当门墙壁上,也可单独并列悬挂于侧面素壁之上。 晚明以来,特别是清代及民国以来,由知名书法家和各地名流雅士所留下的这类楹联书法作品数量巨大,成为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宠儿。 这类楹联书法作品多应亲朋师友索书,多从个人修养着笔,很多联语中蕴哲思,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所以也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下面选择几副作品进行赏析:
纪昀联墨:
佩服若兰,守身执玉;
清论如乐,和气在堂。
上款为『兰泉大兄大人雅属』,下款为『晓岚弟纪昀』(见图八)。 上联化用《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和《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焉』,意为身上的佩饰衣服如兰花一样清
雅,而其人谨严温润,宛如美玉。 下联谓受赠者所发高论,如清幽的古乐,故而堂上如有一团和气萦绕。 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此联对人以兰、玉相期许,书法则清雅闲逸,可谓书联合璧,观之怡情冶性。
曾国藩联墨:
义路悬规,礼门植矩;
和神当春,清节为秋。
落款『涤生曾国藩』。上联化用《文心雕龙》语,期人以入礼门行义路,且要中规中矩。 下联出自陆云诗,夸人有春之和,有秋之清。书体中正中有开张,赏之振人心神。
左宗棠联墨:
从古爱人须学道;
自来明善可诚身。
上款『拜庭一兄属』,下款『左宗棠』。此联勉人学道以爱人,明善而诚身。联文言之谆谆,书法洒脱自若,给人启发之余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彭玉麟联墨:
图八:纪昀联墨
做世间过得去的事;为天下不可少之人。
上款『繁禹一兄大人雅属』,下款『雪琴彭玉麟』。 上联要求做事过得去,看似要求宽松,实则有着严格的自励自警之意。下联提出了更高的人生目标。 全联书法刚劲顿锉,读后生奋然前行之豪气。
于右任联墨:
树德兰在畹;
立节柏有心。
上款『叔塘仁兄正』,下款『于右任』。此联赞人德馨若兰,节劲如柏,言简意赅,言短意深。 书法则浑厚华滋,奇崛生姿,细味联文书法,不由人击节再三。
总之,由名家书于宣纸的楹联书法作品,是楹联书法作品中的极致,其优雅的文辞和高妙书法相配合, 在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给人以教诲化育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