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结论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014-07-11 22:25顾维敏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圆锥铅笔圆柱

顾维敏

【主题与背景】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如何让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呢?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普遍具预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认识上,是比较肤浅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尊重、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知识基础,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经历有质量的学习活动,把教材上的知识结论变成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去试验、去发现。这些是我们教师在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学案例】

笔者本学期听了校内的一节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只圆柱形铅笔,给出铅笔的长和底面直径,让学生求铅笔的体积。然后出示了铅笔用刨笔刀削好之后的形状,教师问:“现在能求出这只铅笔的体积吗?”(老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无非是想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要想求出现在这只铅笔的体积,必须先学会如何求出铅笔上端圆锥体形状的体积。)老师提出问题后,有一个学生说:“能”。可能是该教师觉得要尊重课堂上学生的想法,于是就请这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位学生说:“只要知道相关的数据,我就能求出这只铅笔的体积。”教师问:“你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我需要知道铅笔圆锥部分的高是多少。”学生说道。这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了铅笔圆锥部分的高是20毫米,并且还强调其他条件和削之前的圆柱一样。这时这位学生说可以先求出铅笔圆柱部分的体积,用底面积×铅笔圆柱部分的高,然后求出铅笔圆锥部分的体积,用底面积×圆锥部分的高×1/3,最后把这两部分的体积相加就是这只铅笔的体积。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说:“看来他是提前预习了今天的学习内容,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随后就揭示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个圆锥和圆柱容器(用纸做的),并且进行了说明:圆锥和圆柱的容积就可以看成它们的体积。课件出示了这样一句话:将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装满沙倒入圆柱容器中,要装几次才能正好装满?让学生进行猜测,随后就进行“倒沙”试验……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传统圆锥体积的教学课,这种形式的教学是肤浅的,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操作而已,这样的学习活动没有学生内部思维活动的加入。圆锥的体积推导方法是由教师直接出示的,教师知道可以用空心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是因为教师知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知道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不同的,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想法。显然,此时学生的这种“倒沙”试验是被动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如果你是学生,会怎么想?验证方法的得来比实际操作实验得出的结论更重要。数学学的是方法,若干年后学生记忆最深的也许就是所学的数学方法,那也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其实这节课教师逃避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想到把圆柱变成圆锥。如果仅仅把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教学过程大可简化,只需几分钟做完试验、导出公式,便可将公式灌输给学生,其余的时间就可让学生计算圆锥的体积,成为一个“熟练工”。然而,“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优秀教师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教师要做点火者而不是灭火人。

本节课有学生会在课前进行预习是必然的,如果在教学中有学生很快说出计算公式,势必会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原本是不知道这个结论的。教师在上课开始前可以做这样的提问:你能想出什么方法自己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呢?这一问题的实质不是公式本身,而是在于发现公式的思考方法上。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能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现成的教案,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参与,在一种从头到尾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创新,只有他们直接经历了,才容易明了创新是怎么回事。”小学数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创新是应该允许失败的,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无论其成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们的课堂却缺乏这种对失败的宽容,这是一种典型的“因噎废食”。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教师更要把创新看做是学生一种不可或缺的“试错”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绝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试验,否则将会出现形似探究实际上还是讲解灌输的教学。教师要将自己假设成学生,了解学生的思维实际,善于将书本上结论性的知识创设成学生乐于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必须引导、关注学生的探究方法,适时给予探究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

编辑 郭晓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锥铅笔圆柱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