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与国内学校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对比研究

2014-07-11 16:28俞咪君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对比

俞咪君

摘 要: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分别对广州一所国际学校十年级学生和广州一所国内重点中学高一学生进行认知灵活性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学校学生在认知灵活性总分和在灵活选择,灵活意愿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都大于国内学校学生。在灵活效能这个维度上国际学校学生和国内学校学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国际学校;中国学校;认知灵活性;对比

一、引言

1.国际学校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日益频繁,来我国投资、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侨人数每年都在快速地增长。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无法适应国内的教学方式,所以会选择进入国际学校就学。

广州市各种类型的学校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其中跨国界的本国教育是外籍人士开办的国际学校,主要特点:首先,招收的对象全是欧美内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聘请的教师基本都是本国教师,由他们负责学校的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其次,课程是按照欧美学校课程的标准设置或各国国内教学大纲标准设置,并用他们各自的母语进行教学。最后,在此类国际学校就读的学费比较昂贵,一般一年学费约从10000美金至21000美金。

笔者所在的国际学校采用英式课程,只招收拥有国外或港澳台户籍的学生。年级跨度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的大学预科班。除了语言课,其他科目都是外教进行纯英语教学。

2.认知灵活性

Martin & Rubin(1995)认为认知灵活性的含义包括三部分:(1)人们在处理某种情况时,会产生一种灵活选择的意识,从而进行多种选择;(2)具有灵活去适应某种环境的意愿;(3)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各种新情境。

Canas,Quesasa,Antoli & Fajardo(2003)认为认知灵活性是指调整认知加工策略以便适应新的和无法预测的环境变化能力,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认知灵活性是一种进行学习和获得经验的能力;(2)认知灵活性指认知加工策略的改变;(3)认知的改变将出现在新的和无法预测的环境变化中。Payne,Bettman&Johnson(1993)认为,虽然灵活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适应的能力,但这种适应并不总是发生。在某种情境下,人们能够很好地处理某种环境的改变,我们认为这是灵活的。但有时对情境的改变却不能很好地处理,我们认为是不灵活的。

3.问题提出

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以本国学生为对象的认知灵活性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有关于国际学校学生认知灵活性特点的研究。将国际学校学生与国内学校学生的认知灵活性进行对比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本研究想通过问卷形式对比国际学校十年级学生与国内学校高一学生认知灵活性的特点,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可能性原因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国际学校十年级学生和广州市某重点中学高一的学生发放问卷。在国际学校施测时,由本人担任主试,利用课上的时间先向被测学生说明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由本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在国内学校施测时,由本人担任主试,利用课上的时间先向被测学生说明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由班主任和本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份。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Martin & Rubin(1995年)编制的认知灵活性量表。此量表说明了人们在交流时存在一种选择性的认知意识。量表有12个项目,采用的是Likert6点评分,6代表“非常符合”;1代表非常不符合;2、3、5、10题为反向计分。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2。总分越高代表认知灵活性也就越高。

3.统计处理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结果分析

(1)十年级学生(高一学生)认知灵活性的总体特点

考查所有的被试在十年级学生(高一学生)认知灵活性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见表1。

通过对认知灵活性问卷所进行的描述统计(见表1),我们可以看到,认知灵活性问卷各维度的平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灵活选择、灵活意愿、灵活效能。

(2)国际学校与国内学校学生认知灵活性差异检验

为了考查国际学校十年级学生与国内学校高一学生在认知灵活性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该样本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中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学校十年级学生和国内学校高一学生在灵活选择和灵活意愿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但在灵活效能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灵活选择和灵活意愿维度上国际学校的学生要明显高于中国学校的学生,而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学校学生的认知灵活性要明显的高于中国学校学生的认知灵活性。

三、讨论

1.关于十年级学生(高一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认知灵活性进行的统计结果发现,认知灵活性各维度的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灵活选择、灵活意愿、灵活效能。这一结果表明了认知灵活性高的学生。首先,他们的灵活选择会比较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进行多种选择。其次,高中生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决定和所采取的行为都能灵活地适应新的环境。最后,高中生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2.国际学校十年级学生和中国学校高一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差异

通过对认知灵活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灵活效能维度上学校类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无论是国际学校还是中国学校的学生,当他们处于新环境或是面临新问题时,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去灵活地适应和应对。

然而认知灵活性的灵活选择和灵活意愿维度及总分在学校类型中表现为国际学校高于国内学校。这是因为国际学校相当于是将国外的学校整体地搬到国内来,无论是其文化背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资源等,都遵循其母国的教育体系,与国内学校有着极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1)课程设置差异

国内的学校基本都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科,配以一定量的副科进行教学,学生将主要学习精力集中在主课上,而没有机会全面发展自己其他各方面的特长。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国外的标准,现在比较多的是采用IB课程标准和A-level课程标准等。国际学校以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开设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戏剧、语言、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多样性课程。所有科目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活动来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比如数学日、图书周、合唱团演出、戏剧演出、历史地理游学、体育竞赛等。同时学校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如国际日、万圣节、圣诞节、中国新年等,都会举办很多由学生参与并组织的大型活动。学生在国际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去完成高中的学业,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课程的多样性设置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灵活选择和灵活意愿。

(2)教师教学资源差异

国内学校以国内教师为主,教学方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设备及多媒体教学水平相对国际水平稍落后,没有非常丰富的教

学资源及图书资源。国际学校各科目教师以其本国教师为主,同时又有中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其他国家的语言教师为辅。国际学校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每个学生配备iPad和MacBook,并在每天的日常学习中使用。图书馆、ICT室、实验室、音乐室设备及体育设施等也都非常丰富。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国外,也有部分语言教学资料来自国内。学校每年除了新建设和新设备的购置以外,各个学科和部门也都会有一笔专门的经费用来订购新的教学材料。教学资源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对资源进行多样化的灵活运用。

(3)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差异

国内学校学生基本来自国内母语为中文背景的独生子女家庭。国际学校学生来自全球各地,国籍不同,语言不同,家庭组成及文化背景都各有差异。在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下,学生能够使用同一种语言去学会理解包容并接受他国的文化。在国际学校学习,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国际视眼和思维,成为一个能够接受多元文化的国际性公民。

四、总结

通过对国际学校和国内学校认知灵活性的对比研究,发现国际学校学生总体认知灵活性要高于国内学生。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多样化,教学设备和资源更先进,学生家庭文化背景丰富。

参考文献:

[1]包国红.境外中小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李英.实施国际教育的成功探索: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3]王丛芝.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中西小学教育比较的一个视窗[J].小学教学参考管理,2004(10).

[4]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认知灵活性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2006,14(3):308-309.

[5]李美华,白学军.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心理学探究,2005,25(2):35-43.

[6]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7]Martin, Anderson & Thweatt. Aggressive Communication Trai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Scale and the Communication Flexibility Scal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98,13(3):531-540.

[8]Matthew M. Martin & Carolyn M. Anderson.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scale:three validity studies. Communication Reports,1998,11 (1).

[9]Canas,J.,.,Quesada,J.F.,Antoli,A,and Fajardo,I gnitive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dynamic complex problem-solving tasks,Ergonomics,2003,46.

(作者单位 广州英国学校)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