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婧
随着阿里、腾讯等巨头秣马厉兵,2014年或将成为移动支付争霸战史上最火爆的一年。
微信红包团队产品总监弓晨怎么都没想到微信红包会如此火爆,起初她和同事们只把微信红包当做是春节的一个应景之作而已。
除夕夜,当人们每隔几分钟就在微信上享受抢红包的狂欢时,微信红包团队的成员却在深圳腾讯大厦办公室度过了一整晚。在最忙的那几天,将近100台服务器支撑起了微信红包系统的满负荷运作,服务着全国几百万的用户。
而在系统设计之初,微信红包团队本以为只要现在十分之一数量的服务器就能支撑这个轻量级的产品,然而到了除夕夜,他们却只能祈祷在用户需求狂涨的情况下,系统千万不要崩溃。好在他们的担心并没有应验。
微信红包的病毒性传播使其在春节期间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这款明星产品也让腾讯尝到了甜头。微信红包能够大红大紫的逻辑是其基于着强大的移动社交生态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微信红包之所以引发病毒性传播,是因为它凸显了微信朋友圈的社交优势。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人最多达到482万人。流量最高峰出现在零点前后,在达到瞬间高峰值时,每分钟就有2.5万个红包被拆开。从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共领取了4000万个红包,每个红包平均10余元。
其实早在微信红包上线前5天,支付宝钱包就率先添加了“新年讨喜”功能,用户通过“发红包”和“讨彩头”,就可以与通讯录中的亲朋好友互动。春节期间,支付宝钱包的红包发放总金额达到2亿元,平均金额超过50元,最大的更是达到19万元之巨。
不过先行者不一定是第一个撞线的优胜,先行与先烈毕竟只有一字之差。
据悉,红包类产品的最早设计来自阿里,让阿里不舒服的是,这一次他们在自己先试水的产品上输给了老对手腾讯。难怪马云在自己的来往账号上毫不客气地称微信红包如同“珍珠港偷袭”。
在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看来,抢红包、绑银行卡确实对推进微信布局移动支付市场有巨大的作用。不过抢红包很大程度是游戏,微信支付能否借机成为移动支付的香饽饽,还需要观察。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弥漫硝烟的背后,是阿里和腾讯在移动战略上酝酿的一场大战,这边嘀嘀打车、华夏基金、去哪儿网和大众点评刚和腾讯结盟,那边,新浪微博、快的打车、天弘基金和高德地图就成了阿里的伙伴,好戏才刚刚开始。
现在的市场已经是“移动支付为王”时代,移动支付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支付达1.98亿笔,总金额超1.1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30%和206.46%。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跃居各类支付业务之首。到2016年的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过6000亿美元,是2011年的三倍。
各方显然已经决心在移动支付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百度的百付宝、小米支付公司、“京东白条”纷纷高调出战,就连一向财大气粗的银行也不愿放弃,移动支付成为多方争夺的“蛋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之战虽然热闹,但移动支付习惯的形成、线上线下商业的整合、移动支付安全的保障才是真正的考验。随着阿里、腾讯等巨头秣马厉兵,2014年或将成为移动支付争霸战史上最火爆的一年。
被动了的奶酪
微信红包在春节期间确实打了场漂亮仗,并再一次威胁到被马云视为命根的支付宝。从坐拥近3亿用户的微信在2013年8月进军移动支付后,马化腾开始明争马云已有的“奶酪”。微信5.0版本推出后,财付通作为唯一与微信绑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把支付宝晾在一旁。
这并不是阿里与腾讯在2013年的唯一交锋。马化腾希望借助微信实现闭环的电商模式,因而在当年7月26日,微信首先挑起了争端,全面整顿公共账号,其中大量淘宝卖家的公共账号被清理出去。
腾讯这么做是因为不希望自己成为阿里发财的垫脚石。在微信支付功能开通前,许多淘宝卖家在微信上建立公共账号,消费者从公共账号获取商品信息,通过链接在淘宝上完成购买过程,最终在支付宝上完成支付,微信直接成为了廉价的信息发布平台。而随着微信支付功能开通之后,消费者可直接在微信内完成整个消费过程。
对腾讯的宣战,阿里选择正面应对。腾讯清理淘宝卖家微信公共账号仅仅5天后,阿里表示从数据口切断一切微信来源,暂停面向微信的第三方应用服务。接着淘宝网开始禁止新发含有外链二维码的图片。
不过,这丝毫未影响到微信切入移动支付的脚步。作为回应,马化腾把战场延伸到移动支付的新兴领域——打车软件市场。
2014年伊始,嘀嘀打车发起攻击,在全国32个城市以“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的返现方式推广微信支付。仅仅10天后,快的打车与支付宝几乎套用了前两者的推广模式,在全国40个城市推出“乘客返现10元,司机奖励15元”。
这次马化腾进攻的又是马云早已视为囊中物的市场。早在去年4月初,快的就获得阿里数百万融资,加上第二次的投资,总数近亿美元。一个月后的5月29日,支付宝与快的达成支付合作,接入支付宝支付方案及信用体系等服务。或许是意识到了打车软件市场的价值,在快的获得阿里融资的同月月底,嘀嘀获得了腾讯1500万美元融资,在共1.18亿美元的三轮融资中,腾讯投资4500万美元。
随后,腾讯拿出4亿推嘀嘀打车,阿里便补贴5亿联合快的打车。“醉翁之意不在酒”,烧钱的背后是巨头O2O之战,他们要买的无非是移动支付用户、习惯和关注。
马化腾依靠微信关系链的优势进军O2O领域让马云感到无限的压力。就在阿里O2O服务淘宝点点低调上线后3个月, 腾讯也发布了O2O产品微生活会员卡。
马化腾势要与马云争夺到底。去年,互联网金融的焦点本来集中在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也飞速增长。之后众多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在理财领域进行布局,当然这也不能少了马化腾。1月22日,微信理财通正式上线,7.394%的7日年化收益率,1000万的红包,以摧枯拉朽之势要“撬”余额宝的墙脚,引入合作方华夏基金更被业内视为马化腾的重拳出击。endprint
除了当天一度“掉链子”的华夏基金服务系统,第二天每人20元的红包已让每一个参与抢红包的用户兴奋不已,上线第二天微信理财通方给出的官方数据是规模已超过8亿,已超上线久时的南方基金现金通、民生加银现金宝。
不过,就在微信理财通上线第二天,阿里支付宝品牌部向各大媒体发布了一则新闻通告,开头以第三方口吻指出,所谓“7.394%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多么昙花一现的数字,并提出此数据不具备参考性。言下之意即是奉劝准备从余额宝上逃离的用户,不要为眼前利益所蒙蔽,要坚持长线投资。
直接进军互联网金融,表明马化腾终究将手伸向了阿里的腹地,难怪被抢了奶酪的马云会直言,看到微信我也很紧张。
反击保卫战
一场“隔空互呛”正式打响了阿里的保卫战。
去年10月,阿里金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直接炮轰微信朋友圈已成为推销仿真商品的平台,并指出微信账户有被盗风险,质疑微信支付的安全性。而支付宝钱包在用户数量超过1亿后,选择了品牌独立。
一天后,微信支付做出反击,打出“你敢付,我敢赔”的口号,宣布与人保财险合作推出支付资金被盗全额赔付的保障服务,给用户吃下“定心丸”。在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看来,支付宝具有存量账户上的优势,搭配“余额宝”令其金融属性更强,而微信用户黏度很强,微信支付在用户规模上有后发优势。
马云当然也看到了支付宝在社交属性上的短板。 去年10月,本刊记者收到阿里公关邀请开通“来往”的短信。原来,马云在阿里内部论坛发帖,强调了移动通信产品“来往”的重要性,并要求每个阿里员工11月底前必须有100个外部的“来往”用户。马云还称:“‘来往最大的特色是几万名员工不服输的精神,用愚公之精神去挑战X信。”
在疯狂的拉人攻势下,数据显示,去年10月21日一天,“来往”新增了524万用户。第三方数据称,“来往”近期用户环比增长率达到了154.55%。
随后阿里继续出招,新浪微博在阿里圈地移动支付领域中正式发挥作用。2014年1月,支付宝与新浪宣布联手推出“微博支付”,这意味着用户可在新浪微博上完成闭环支付。
去年4月,阿里5.8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双方表示,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双方的融合不断升温。去年8月,新浪微博与淘宝网联手打造的微博淘宝版正式上线,两大平台开始互相支持账号打通。而此次再打通支付功能,则是阿里在微博上建立新商圈的信号。
目前,微信联手易迅网推出“微信商城”,使得微信从单一的移动IM应用升级为兼具电商、支付、游戏功能的“杀手级”应用,越来越多地攻入支付宝现有领地。在此背景下,支付宝与微博的打通似乎势在必行。
王维东认为,社交和支付的关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在营销方面给商家带来更多的价值。“从目前各大支付平台的竞争态势来看,移动支付的核心还是在线下市场。目前的线上支付格局基本已定。”事实上,阿里一直缺乏像微信一类的移动社交产品,与微博全面打通,推出“来往”是“守城”的选择。
战略制高点
在第三方支付时代,支付宝的竞争对手是财付通。那时,支付宝遥遥领先于财付通。如今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微信支付凶猛来袭,势要扳回一局。
移动支付的诱人市场是阿里和腾讯竞争的根本原因。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亿元,同比增速707%,而2014年这一市场规模还将增长141%,移动支付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但支付宝仍占据着75%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虽排名第二,但其5.8%的市场份额,意味着追赶支付宝仍需时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支付之争折射出阿里和腾讯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的业务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他们都知道未来的战略制高点在移动端,谁能掌握,谁就能在电商、金融等领域赢得更多利益。
圈用户的腾讯为了令用户在自己的生态下达成一站式服务,就免不了去构建电商业务;而圈电商的阿里,为了防止流量不受用户其他行为的限制和牵制,在建立一个真正的闭环生态圈的同时,就免不了要去封杀想要分流的第三方平台。阿里与腾讯的对抗,无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业内最为重要的纷争。
阿里和腾讯战火还未停息,百度、小米、京东等公司也纷纷加入战局。去年7月,百度百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2月底,小米成立了“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宣布进军移动支付市场。与小米其他子公司法人代表不同,雷军亲自担任小米支付公司的法人,足见支付业务在小米布局中的核心地位。而京东则凭借一纸“白条”也迅速切入信用支付。
移动支付市场已经逐渐演变成群雄之争,这背后实际上是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争夺。移动支付被看作移动端最大的入口之一,相比于台式电脑,手机的便携、高使用频率等特性使其连接线上线下的优势更明显。随着应用场景增加,移动支付将介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白热化竞争的背后,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拥有5亿网民、4亿移动手机终端用户的国家,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一轮的并购、洗牌已然开始,互联网格局重塑有可能成为现实。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