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

2014-07-11 19:20王利祥等
绿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育苗技术

王利祥等

摘要:对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印楝的出苗率(可达90%),从而为印楝进一步的推广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印楝;育苗技术;营养袋育苗

中图分类号:S72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16403

1引言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属楝科,常绿乔木,是一种具有速生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优良经济树种。此外,由于其植株各部位都含有印楝素(azadirachtin)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还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潜力的杀虫植物。印楝的多功能性,不仅使其在农药、医药、饲料、化工原料等领域得到应用,同时在解决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化学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印楝为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国家的乡土树种,在我国并无印楝自然分布。1995年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与元谋县林业局合作,从印度引种在元谋县试种并喜获成功,到目前为止,在造林极端困难的元谋县已发展种植42000余亩,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在推广引种种植的同时,国内利用其所产种子开展了多种育苗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等多种指标综合评测、考量,最后选准了实生营养袋育苗技术[2]。育苗过程中,从育种、播种到苗木的移栽、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均至关重要,因此,对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育种技术

21苗圃地选择与整地

211苗圃地选择

印楝喜热耐旱,苗圃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温度与含水量。种植印楝要求温度极端低温在

0℃以上,无霜,且育苗要经过整个干季,需大量的水浇灌,水源必须充足,同时要排水通畅,以防积水烂根和出现苗期病害。

(2)充分的光合作用。印楝喜暖,苗圃应选在开阔地。若在山地育苗,必须选在阳坡。同时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壤土、壤土育苗,最好是生土。

212苗圃地整地

首先在选好的地点,清除地面上的杂草和秸秆枯叶后,耕翻一次,并捡出作物的茬桩和草根。翻土深度不低于20cm,通过犁耙,做到土粒细碎,土面平整。地整好以后,把需要掺入的沙和有机肥均匀地撒上过磷酸钙或别的磷肥。然后,把它们与土壤混合均匀。

依据地形,沿水平方向把土划成15~16m宽的苗床。床面宽12m,两个苗床间的步行道宽03~04m。苗床或长或短,或弯或直,依据地形而定。在气候潮湿,雨水多,或排水困难的地方,苗床高出步行道10~15cm;水源不足或土壤保水性差的苗圃,苗床和步行道在同一水平上。

22容器育苗地的制作

培养印楝苗经历的时间较长,一般需9~10个月。为防止起苗时营养袋破裂,需用较厚的薄膜制作营养袋。至少要选用“双面三丝”(即袋的两面贴在一起有03mm的厚度),最好是“双面六丝”的营养袋。袋的下部均匀地打有6个(双面贴在一起为3个)直径约6mm的孔[3]。若袋子上未打孔,可剪掉两个底角而形成两个较大,照样可流出袋内多余水分的孔洞,以利苗木生长。袋的大小,秋季育苗至少要15cm×20cm(即袋子的两面贴紧后,宽15cm,高20cm)的袋子;春季育苗,10cm×20cm的塑料袋即可。

23营养土的配制及装袋排杯

营养土的配制要求所用的土应该选择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不宜选用老苗圃地的土、菜园土和过肥的土。营养土内所配的肥最好用堆沤时间长、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牛羊粪等厩肥、饼肥和垃圾肥等,还可保持土壤疏松,增强土壤透水透气性。

装袋排杯时按占营养土总重量约20%的比例,把有机肥均匀地撒在土上,若有必要,再放上沙或土。按每平方米苗床05~10kg的比例,撒上过磷酸钙,拌匀后过筛。然后用废塑料瓶、铁皮或竹筒等把土装入袋内,装填到袋高的2/3时,双手抱住塑料袋并上下抖动几次,使袋内的土贴实,然后装土至袋口,再上下抖动几次。装袋的要求是:袋内土贴实,土面接近袋口,能单独站立。在苗床上码放袋子的要求是:每袋直立,袋袋靠紧,袋口高度一致。为播种、移栽和拔草方便,每排放10~12袋。

24种子培育

241选种

据在原产地的调查和国内种植实践证实,不是所有印楝树的种子都宜采收作繁殖用,也不是一个地方的印楝种子可在任何地方育苗栽种。必须在与引入地立地条件相近的地方,选择树形好、生长快、种子产量高、种子印楝素含量高的树采种,再经引入后的验证试验,证明适生、优良,然后再在这些树上采种,作为扩大种植的种子。

在选定的采种地,选择果实成熟期一致的优株,或小片团生母树种,果实果皮全部或大部变黄即可采收。一株树上果实成熟前期、盛期和后期的健康成熟果都可采收作种,但以在成熟前期和盛期采种为优[4]。若采种量少,可在树上采摘成熟果;若量大,则每日在地上捡果皮发黄而不带褐色的落地果,或刚落地的白色种子。

242种子处理

作繁殖用的种子,若就地育苗,在脱皮去肉的当日可运到育苗地育苗。种子洗净后,晾干到种子表面发白即可播种。若运距较远,洗净的种子,要薄薄地摊晾在屋内、棚下或遮阴的架上,并经常翻动,直到种子含水量到11%以下(若运输时间不长,到12%也可以)。若无水分快速测定仪器,可抓起一把种子摇动,发出如带壳干花生一样的脆响声音时,可净种后包装起运。种子干燥以后,用筛子筛去泥沙,捡出石粒土粒、枝叶残渣和其他植物种子等杂物,以及带果皮果肉、种壳破碎和种壳表面发黑的废种即可用。

243种子催芽

把处理好的种子用麻袋装起,放入水中浸泡48h,取出将水滤干。播种前,将浸泡好的种子与干净细沙按2∶1的比例充分混匀,置于温室大棚中的沙床或平整的地板上,厚度为5cm。底层垫一层细孔沙网(便于废种清理),上面盖一层遮荫网,每天浇少量水保湿。5d后,种子开始露白,就可逐渐拣出发芽种粒用于播种。如此连续拣种7d左右后,就可清理废种,完成催芽。对现采洗净的鲜湿种子,不须进行任何处理,可直接用于播种;鲜干种子,则须用清水浸种12~24h后才可用于播种。催芽时则应做好沙床(地板)、沙网等的消毒工作。endprint

3播种与苗木移栽入杯

31苗床播种

播种须均匀,盖土厚1~15cm,播种后及时浇水,此后应每天浇水1次,使苗床保持湿润。10d后有少数苗木开始出土,13d后部分小苗2片子叶出土打开,此时可开始移入营养袋中。13~16d为出苗高峰期,20d后苗木基本出齐,应及时移栽。苗木出土,2片子叶打开,而真叶又未长出时,是移栽的最佳时节,此时移栽成活率可达95%。

32营养杯播种

培育印楝实生苗也可采用直接在营养袋内点播的方法。将拣出经催芽处理后的芽种或鲜种点播于营养杯(袋)中时,芽种应使胚根朝下,盖土厚以1cm为宜。此项工作应于10月中旬前完成,否则气温下降会使苗木成活率降低,后期的苗木营养积累少,木质化程度低,难以过冬。点种后应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因干燥造成幼苗死亡。7~10d后苗木开始出土,15d后苗木基本出齐,此后应做好查缺补苗工作。

33移栽技术

移栽前,应把苗床和袋土浇湿,小心取苗,小心栽苗;移栽时,尽量保持苗木根系的完好。移栽应先取壮苗,每袋1株,栽植深度以覆土至苗木根部以上1cm为宜,过深不利于苗木生长,过浅则浇水后苗木易倒伏。移栽应在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苗木应随取随栽,尽量减少嫩苗根系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移栽后第1次浇水一定要浇透,让苗木根系与土壤充分结合,而且出水口应安装喷头,以免冲坏嫩苗[5]。以后7d内,每天浇水2次,但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以保持袋土湿润为宜。15d后应做好补苗工作。

4苗木管理

41查缺补漏

移栽工作结束后,可能还有5%左右的空袋率,应及时补齐,后补的苗木应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因失水再次死亡。

42水分管理

幼苗长定后,应视情况浇水,以保持苗地或袋土的湿润。次年4~5月份,高温干燥,此时,应根据情况做好浇水工作,以促进苗木生长。印楝苗较耐旱,但不耐涝,因此,雨季天应做好排水工作。

43施肥与除草

幼苗期杂草较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苗木移栽结束后30d内,应追肥1次,以加强苗木的养份积累,保证安全过冬。追肥用复合肥,每袋施2~3粒为宜,也可用06%的复合肥液进行根外追肥。12月至次年2月为苗木停止生长期,不必施肥;3~4月,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特别对弱苗应视情况多施1~2次,让其生长赶上壮苗,施肥方法同上。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44冬季管理

印楝苗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中旬为冬眠期,这段时期,苗木基本停止生长。在低温作用下,部分苗木会得猝倒病和根腐病。此时,应增强苗木的通风透光性,并做好排涝工作等。

45病虫害防治

印楝病虫害较少,幼苗期有尺蠖、蛞蝓等食叶害虫,可用毒丝本、功夫、乐果等杀虫农药喷。印楝苗木感病也较少(有少量的白粉病和白绢病),防治时,只须在喷洒杀虫药时加一定量的多菌灵、硫悬浮剂等杀菌剂即可。如白粉病较重,用1∶1∶500倍三唑酮、多菌灵,隔3~5d喷1次,连喷3次,效果较好。

5结语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印楝苗木出圃率达到90%左右。同年6月份,苗木成长高度可达40~50cm,地径可达04~05cm,即可出圃上山造林。

通过对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可有效的提高印楝的出苗率和成活率等指标,从而为印楝进一步的推广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永祺印楝栽培[M]北京: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2] 龚建英,余雪标,周铁烽印楝及其开发研究现状[J]热带林业,2005(4):16~20

[3] 王瑞波,刘新龙,张燕平环境因子对印楝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4(2):15~18

[4] 张燕平,赖永祺,彭兴民,等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 [J]林业调查规划,2002(3):98~101

[5] 高成杰,唐国勇,李昆,等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6):1964~1972

Abstract:Azadirachta Indica isafine tree species with gooddrought tolerance and insecticidal effects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overall process of raising seedling technology withpocketcontainer,whichcan effectively improvethe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up to 90%)of Azadirachta Indica,thereby providing good technical support for itsextendingimplantation

Key words:Azadirachta Indica;raising seeding technology;raising seeding withpocketcontainer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苗技术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
简述红豆杉快繁育苗技术以及管理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毕节市早实核桃实生育苗技术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乡土树种与国外优良树种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