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
5月9日的中午,碧空如洗,大雨后的特拉维夫街头显得十分干净。我作为“以色列创新之旅”夏令营的筹备工作人员,在这最清新的时刻抵达了特拉维夫,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探营工作。
本次夏令营由皖新传媒、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联手策划和打造,参加活动的20名营员个个都是小发明家。他们将从第一届“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的优胜者中选拔产生,在7月上旬免费前往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度过十天难忘的创新体验之旅。
为了办好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夏令营,大赛组委会决定派遣人员前往以色列,与以方商讨活动的各项细节,于是就有了我们这趟神秘的探营之旅。
初访魏茨曼研究院
位于小镇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是世界领先的多学科研究中心之一,它以以色列首任总统、著名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博士的名字命名。自诞生之日起,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就参与了旨在加速以色列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众多研究项目。如今,有约2500位科学家、各类博士和硕士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或深造,这些“超级大脑”使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里独领风骚。2011年,它被美国《科学家》杂志评为美国本土之外的最佳科研工作场所。
5月11日,在此次夏令营活动的以色列合作方、施拉特公司总裁马诺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前去拜访魏茨曼学院著名的博士生导师——莫谢先生。“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莫谢先生闻听我们来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像孩子似的与我们热情拥抱握手。这位老顽童通过翻译告诉我们,他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项目,准备在7月份展示给来自中国的孩子们。
莫谢先生把我们引进他的研究室,现场表演了一个有趣的小节目。他拿出一个在中国访问时买的小瓷杯,瓷杯的中央有一个竖立的龙头,他往杯中注入一半水时,杯子并无异样,然而继续往杯子中注水至快满时,水却从杯底的小孔中流掉了,变得一滴也不剩。
这是怎么回事?莫谢露出一脸顽皮的笑容,向我们解释了杯子漏水的物理学原理,并向我们阐释了一个古老的中国道理:人的欲望就像这杯中的水,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如果不加控制地任其发展,结局就像这个实验结果一样,反而变得一无所有。
莫谢先生的讲解让我们深有感触。兴致勃勃的他又向我们介绍起他的风能净水装置。这是一个利用风能发电产生动力,将海水引入净化装置并产生淡水的系统。整套系统构思十分精巧,所需动力完全来自风力,是一件高效、经济、环保的发明,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陪同访问的马诺先生告诉我们,莫谢博士是他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十分热心科普教育的社会活动家。多年来,莫谢先生一直呼吁科学家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应该走出实验室,积极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与创新精神,而不能只做学问或是单纯为名利而工作。莫谢博士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科学家不能太自私》。
一个善于创新的国度
就国土面积而言,以色列是个小国,但在创新领域却是个大国。这个面积只有2.57万平方公里、人口810多万的国家,在2013年的人均GDP达到了3.4万美元,是中东地区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以色列最为世人称道的是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科技对于这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贡献率达到90%以上。以色列在电信、电子、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农业、军事等领域,涌现出大量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以色列出口的产品超过一半都是高技术产品;以色列创新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总数,超过了全欧洲在那里上市企业的总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弹丸小国成了一个创新大国呢?
在访问中我们了解到,与中国人类似,犹太人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然而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他们不培养“乖孩子”,而培养有想法、能思辨的孩子。犹太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鼓励,擅长提问,注重讨论,父母在孩子回家后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提问了吗”,犹太人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犹太人的鲜明特征。犹太孩子从小就海量阅读,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就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和西方哲学著作。犹太人认为,教育是孩子们可以得到的最好财富,知识越多,在社会上越受到尊重。这就不难理解犹太人在诸多领域取得的卓越表现:美国的学术界、企业界、教育界、新闻界和艺术界精英中有大量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却获得了29%的诺贝尔奖;世界最富有的人群中,25%是犹太人。
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与周边国家发生了数次战争。在国家安全面临威胁而人口不足的情况下,每个以色列公民必须要经历一段军旅生涯。在军队中,上级往往把新兵分成不同类型的作战小组,赋予他们高度的自主权以应对多变的战场环境。从军的经历,让以色列人增强了个人的意志力与决断力,更提升了创新思维和行动能力。
友谊的使者
让我们感到惊异的是,以色列并不是我们来之前想象的那样,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剑拔弩张。如今漫步在耶路撒冷的街头,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而轻松的气氛,街上很少看到警察和军人,也许正应验了耶路撒冷“和平之城”的含义。
我们走在大街上问路时,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和指路。当听说我们来自中国时,有人竟然能用汉语大声说出“你好!”。
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耶路撒冷街边的一处古建筑前轮番留影时,路上有好几辆行驶的汽车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司机怕闯入了我们的镜头,有意停车等待,直到我们拍摄完才驱车驶离,有人甚至还从车窗里向我们挥手致意。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就开始了友好交往。北宋时期,首都开封就出现了犹太人社区,他们享受着与汉族同样的权利和待遇。19世纪80年代,几万名居住在俄罗斯和东欧的犹太人为躲避当时的反犹浪潮,来到中国东北,在哈尔滨周边形成了远东最大的犹太社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犹太民族面临纳粹大屠杀时,上海成为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当时,许多犹太人也积极投身中国的抗日战争,随后又投身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两个民族的友好交往,不仅为中以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双方在科技、教育、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次即将在以色列举行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更为中以两国的交往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这批远道而来的中国少年,既是双方友好往来的使者,又是开创未来、合作共赢的先行者,我们一定会把这次夏令营办得成功而圆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