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结合研究所 郭艳红
从嫦娥三号落月看军民融合如何深度发展
·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结合研究所 郭艳红
举世瞩目的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实力。探月工程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集合各种高新技术、管理、制造、人才、系统集成等,最具军民融合的优势特点。军民融合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军用、民用两种效益。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
嫦娥三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集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于一身。探月工程也是一项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高科技工程,既包括内部各单位之间在技术链、产业链之间的协同与配合,也包括与外部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在嫦娥三号任务各系统研制过程中,一大批民营配套单位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为嫦娥三号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像华力创通公司以仿真技术进入军工核心领域的民营企业仍是数量极少的个案,大批民营企业被阻挡在门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军民融合互动提供了一个好时机,政策、体制机制等寻求突破。军工集团要打破“自成体系、部门封闭、企业全能、产研分离”的状态,破除藩篱,通过吸收更多民间优势资源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集聚,形成开放竞争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格局。
★ 嫦娥三号着陆器
嫦娥三号为了获得先进高新技术和产品,深入各领域,也向民营高技术企业征集技术和产品。如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有限公司的遥控发射模块,是助力嫦娥三号按预设轨道奔向月球的核心部件之一,安装在着陆器上。由于军工生产涉及到国家安全,具有保密性,因此其竞争并非是完全市场化的。为了更好沟通信息,扩大信息渠道,需要及时定向发布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指导目录、军工产品和技术需求、技术标准等信息,指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建立装备研制需求信息分类发布机制、建立装备采购和优势民品信息互通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军民融合相关的体制、机制,使军转民、民参军的渠道通畅,资源共享。
军民融合技术是多种利益主体耦合的集中体现。为有效地推动军民技术的综合应用,推进经济和科技的紧密结合,必须明确界定各方主体的利益,激发各方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技术链与生产链的有效衔接,落实军民技术的融合,推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如军转民用技术,为激励原技术发明人,在利益分配上既要尊重技术人员成果,又避免触碰“红线”,探索把军转民技术收益投入基金,专向支持军转民的二次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军民通用资源和重大设施的共享程度。卫星技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要进一步完善军民资源共享机制和途径,促进民用产业激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接轨。
开展探月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军工集团本身实力强大,从社会上或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比较容易。而涉军民营企业由于军品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承担风险高,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面临更加困难的融资问题。民营企业要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航天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参与航天等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拓展更多融资渠道,汇集更多军地金融资源,创新融资方式,并且着力使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使之为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发挥更多价值。
201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台了《关于加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营造适应产业发展和军民结合、军民融合要求的人才工作软硬件环境,并研究制定与宇航技术和导弹武器产业人才队伍激励支持力度相当的政策措施,建立军民互动的人才流动机制。构建技术人才整体转移模式,是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互用互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能够有效衔接和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