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应急监测“威尔逊”台风和云南鲁甸地震

2014-07-10 03:29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陈卫荣黄世存
卫星应用 2014年10期
关键词:威尔逊减灾灾区

· 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陈卫荣 黄世存

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应急监测“威尔逊”台风和云南鲁甸地震

· 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陈卫荣 黄世存

近期,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在7月底的“威尔逊”台风和8月初的云南鲁甸地震中,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充分发挥作用,紧急监测受灾区域,为灾后救援、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等提供了重要的空间信息支持。

一、“威尔逊”台风监测

2014年第9号台风“威尔逊”于7月18日登陆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登陆强度达强台风级。7月18日至20日,海南大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及云南东南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简称资源卫星中心)获悉后紧急调度我国在轨运行的陆地观测卫星,包括高分一号、资源三号、资源一号02C、实践九号A、环境减灾卫星A/B/C等卫星,对四个受灾区域进行高、中分辨率相结合的持续观测,并及时开通了卫星数据产品应急共享通道,将灾区数据第一时间提供给国家相关部门。

在此次灾害监测中,从7月18日至28日连续11天共调度国产陆地观测卫星7颗,安排卫星成像25次,采集、处理灾后数据255景,覆盖灾区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千米,并通过数据共享通道提供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等部门进行灾后救援、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和分析。

在卫星调度过程中,针对受灾区域较大的情况,首先安排高分一号16m宽覆盖相机、环境减灾卫星A/B卫星等幅宽较大、重访周期短的相机进行全局覆盖,可较快了解台风推进情况和受灾区域范围(图1);对重点受灾区域安排高分辨率相机进行侧摆成像,做到了对灾区的高效数据获取,为减灾救灾、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图1 环境减灾卫星B星红外相机拍摄的“威尔逊”台风遥感影像

二、云南鲁甸地震监测

北京时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5.0°,东经97.8°)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资源卫星中心获悉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动资源三号、高分一号、资源一号02C和实践九号A等四颗高分辨率卫星,8月4日至13日共安排7次应急观测。同时,第一时间开通卫星数据应急共享通道并提供地震灾区震前和震后影像数据共计44景(震前存档数据16景,震后应急观测数据28景)。数据提供给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科技部等部委的10余家单位。同时,这些数据已通过国家空间数据获取与应急应用协同体系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应急响应机制,分发给20余家单位开展抗震救灾空间信息提取和灾害机理研究等。

经震前震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解译山体滑坡55处,其中阻断道路45处,受损严重的是鲁甸县与巧家县交界处龙井村附近沿牛栏江道路,3.8km长的道路出现滑坡十几处,如图2所示;阻断河流形成红石岩村堰塞湖,面积约90万平方米,如图3所示。在灾后第三天的遥感影像上发现鲁甸县龙头乡政府驻地出现两处蓝色灾民安置房,面积共计6201m2,如图4所示。充分体现了此次地震灾后救援工作组织的及时性。判读解译成果图能客观、真实呈现受灾现状,精确定位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与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山体滑坡导致的道路中断位置与山体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堰塞湖位置,为搜救工作中及时了解灾区灾情现状、疏通灾区中断道路以及消除堰塞湖等易造成次生灾害的隐患区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

图2 滑坡体中断道路三维影像

图3 滑坡体导致堰塞湖三维影像

图4 龙头镇救灾安置房卫星影像

猜你喜欢
威尔逊减灾灾区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双面威尔逊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妙招没有,蠢招倒有一个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