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鸿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80-01
ICU患者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于各种感染的发生。而口腔是病原微生物浸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ICU病人病情危重,生理机能紊乱,不能经口进食,致口腔唾液分泌显著减少,口腔干燥,易于细菌繁殖;另一方面,由于气管插管或经常性的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易引起口腔粘膜损伤,使口腔的天然屏障作用减弱;再一方面,因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增强了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而大量的细菌分解产物又易发生口臭。因此如何更好的做好口腔护理,就很有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为ICU病人做好口腔护理,我科从2012年10月起始用自制银甘漱口液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住院病人56例。男29女27,年龄15-89岁,平均63岁,住院时间最少1天,最多18天。昏迷8例,气管插管3例,(请老师帮我设计完整谢谢
1.2方法 操作前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口腔护理的必要性,以取得病和人家属的理解支持。 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每日2次。实验组清醒配合患者用生理盐水含漱后,用银甘漱口液30Lml浸泡灭菌棉球后按照口腔护理常规依次擦拭口唇-牙齿-颊部-硬鄂-舌面。昏迷患者,操作时先借助压舌板,手电筒照射,观察口腔粘膜,舌面。如果病人口腔污物较多,先予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后予以银甘漱口液进行口腔擦拭,有经口气管插管者必须由两名护士配合完成,应先检查气管导管的气囊充气是否足够,以保证气囊与气管壁的密封,病人取头偏一侧体位,由一名护士固定患者气管导管。观察口腔,如果污物痰液较多者先用用吸引器吸净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必要时可先进行口腔冲洗,然后采用银甘漱口液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改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常规口腔护理,
1.3判断标准:1.3.1口腔清洁无异味;1.3. 2并发口腔感染,口腔黏膜有明显的糜烂或溃疡,或齿龈有红肿化脓,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1.3.3无口腔感染,口腔黏膜正常,齿龈无红肿化脓,分泌物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2 结果
口腔护理的效果 对照组第二天就发生口臭2例,第五-十四天共发生口臭8例,发生口腔溃疡2例,霉菌感染3例。实验组共发生口臭1例,口腔溃疡1例,霉菌感染1例。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的口臭率和口腔感染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请老师帮助做个统计,我实在不会了,)
3讨论
3.1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ICU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更易致口腔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还会引起患者局部器官或全身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口腔护理就很有必要性。
3.2 口腔护理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2]在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前,我们应该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之保持清洁湿润以及预防口腔疾患的重要性。在操作中,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漱口液,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加强口腔的动态观察,定时采集标本,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
3.3银甘漱口液是我院自制的。其配方为金银花15克,甘草5克,薄荷5克,冰片5克,由制剂室煎煮后过滤取汁装袋密封备用,每袋30ml。在本方中,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它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作用。甘草可以和诸药,解百毒,性平、味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去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清香升散;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冰片临床多取其醒脑开窍、清热止痛、防腐生肌的作用。
3.4 中医认为口腔疾患发作是阴虚火旺的表现,也就是机体的精血或津液亏虚后,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从而引起口腔疾患。银甘漱口液具有清热解毒和抑菌杀菌的功效,对于 ICU患者中因病情需要留置人工气道和留置胃管者,或营养不良、禁食、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制酸剂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论
口腔护理是预防和治疗ICU患者口腔疾患,保持和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可靠方法。我们选用银甘漱口液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能够有效地达到口腔清洁,去除异味,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而且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对患处黏膜刺激小,无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供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7.
[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