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海
城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受家庭因素和自身素质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学习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另外,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考试科目,学生没有压力,因此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但是高中信息技术需要合格才能毕业,并且生活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试与现实的矛盾就要求在每个学生都掌握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对于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提高其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集体讲授的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觉得“吃不饱”,不利于学生的提高;暂时落后的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师教的知识,导致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矛盾,笔者尝试进行分层教学,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分享给大家。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在班级中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评价和总结。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后达到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法将学生分层:①试卷测试法。在每学期之初,教师给学生安排一份测试卷,试卷题目难易有别。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的水平。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根据基本操作水平的判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②谈话或问卷测试法。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教师还可以采取问卷或者谈话的形式。③注意特殊学生。对于一些实际操作与表现或测试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做好相应的分组。
三、城镇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备课要分层进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备课。为了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对A组学生和B组学生规划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防止分层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A、B两组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将全体学生都要学会并且熟练运用的知识与只要求A组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分开;在照顾B组学生的同时,还要适当增加给A组学生拓展学习的知识内容;如果B组学生中有愿意并且具有一定能力学习A组拓展内容的,也要对其进行鼓励。
(二)授课要分层进行。所谓的授课分层进行,并不是说将两组学生分开进行不同的授课。现实教学条件和教学场所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开讲授同一课时的内容。否则两组学生总会有一组处于学习的间歇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时,要同时照顾A、B两组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以增加学生课堂知识以外的拓展内容为主。
(三)辅导要分层进行。不同组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例如,A组中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好,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其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帮助他们积极拓展课堂以外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纵深学习,敢于创新,积极思考。B组中的学生虽然学习兴趣不高,但是教师不能因此对他们另眼相待,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寻找成绩落后的原因。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教师要帮他们纠正学习方法,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方式,掌握课本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和知识,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学生全面进步的教学目的。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处于A、B组之间,有一定天赋,但是缺乏相应的努力。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四)对学生评价要分层进行。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结合其学习目标来把握。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看其是否达到所处层次的目标。对于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A组学生本身学习热情较高,因此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进步,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进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B组学生也要适当鼓励,尤其是竞争性的鼓励与评价,改进其之前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调整学习方式方法,认清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认真做好分层评价,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做好城镇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第一步。在备课、教学方法、作业和教学评价方面做好分组,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不同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激励学生有所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以前传统授课方法存在的缺陷,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