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海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学生个体基础、自学能力、领悟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关注、相信、鼓励每个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大力强化“教”与“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追根溯源。现在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首先教师的“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的整合、课堂情境设置、教学反馈评价及教师自身的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填鸭式”教学多、学生自己思考练习的时间少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自觉性各不相同等原因使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于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应竭力避免的。
二、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1.透彻理解教材
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首先,理清教材中每一个内容领域的编排意图,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其所属单元或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其次,应学会推敲细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话。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高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的奥秘。
3.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比如,教授“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货物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4.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了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致使课堂出现“纸条到处贴,黑板到处挂”的现象。如初一《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书本上举了很多的例子,虽然其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但大部分内容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多媒体技术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推进的,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