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玉 李晓华 王琳娜 范博 姚丹
[摘要] 为帮助医学生尽快提高职业素质,适应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服务模式的需要,在通过临床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将医德、医态、医术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培养作为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点内容,并结合工作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及在各类突发事件、医疗纠纷中有关职业素质、医患沟通等问题开展教学,旨在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尽快成长为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 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3-0107-02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如何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是目前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为帮助医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变,在即将开始的医疗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尽早掌握运用好医患沟通技巧,我们在近两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融入了医生职业素质教育及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等教学内容,非常受医学生欢迎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1]。
医学不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相互融合的特点。因此,医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素质,还需具有道徳文化素质、语言及行为素质、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的优良素质。
2 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要求医生在医治患者躯体疾病所致损害的同时,还必须对患者心理疾病和社会因素等影响身体健康因素进行干预治疗[2,3]。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这就对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医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医生职业素质的学习培养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及人文理念的进步,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掌握现代医疗技术,用一流的服务来全面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同时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医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实习带教中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的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4-6]。
3 在临床教学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法
3.1 加强医德医风宣教,培养依法行医意识
目前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有关医德医风的教育多数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及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讲座进行,内容显得枯燥乏味,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医疗工作有关医德医风的经典案例为基础开展教学和讨论,大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习及临床检查、治疗等操作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些疾病的症状、体征时,一定让同学们联想到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名词,要时刻理解并感受到这些患者的痛苦存在,同时懂得医术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未来执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理解医术乃仁术的深奥哲理。
在临床实习阶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依法执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专业诊疗规范,及时规范地书写各类诊疗记录。当今由于患者在就医中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明显提高,在各类医疗纠纷中新闻媒体的不当炒作及医闹事件频发等极大地增加了医生的工作压力。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活动中时刻要有举证倒置的法律意识,同时通过医疗安全、医疗事故分析研讨会等形式让医学生从各类差错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医学生正确预防处理医疗纠纷的常识,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7-9]。
3.2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临床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仪表,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掌握运用好语言技巧,以饱满的激情、丰富而幽默的语言去感染每位学生。大多数的医学大学生对临床专业课学习尤为重视,对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专业课教师易产生较强的崇拜心理,专业课教师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他(她)们在教学中对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拓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带教老师在将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将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传授给学生,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来履行医生的神圣职责。教学中我们还结合典型案例及在医疗纠纷和各类突发事件中有关职业素质内容的经典案例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进行重点剖析,从接诊、抢救、治疗及手术前后等重点环节的职业规范及医患沟通细节方法进行讲解,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增强记忆、提高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热点话题讨论,模拟医患双方展开辩论和中心发言,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同学们在言语表达、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10-12]。
3.3在临床实习中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刚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常见疾病的诊断学基础后,对典型病人的阳性体征及一些诊断治疗性操作较为关注,而在医患沟通能力及医生职业素养等方面有明显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学院制定了医学本科生一对一的导师带教负责制,重点加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每位学生个性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问诊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临床教师应做好亲自示范教学。问诊是医患沟通的第一步,是医生获得病史资料的重要手段,问诊中注意礼貌服务,耐心倾听并记录,适时引导患者及家属叙述出患病过程中的关键点,在查体时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做到全面细心,切忌不要遗漏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的阳性或阴性体征。临床实习带教中老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给提供学生为病人检查交流的机会,以学生为主,带教老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在与病人和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注意适时表扬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成绩,提高实习学生在患者及亲属面前的威信,让患者接受并能主动配合医学生的实习活动。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及医患沟通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尽快提高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临床思维开展诊疗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其他教学方式所难以企及的[13-15]。
我们学院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以重视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实施以“医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在临床教学实习阶段注重职业情感、执业能力及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结合本课题内容,通过“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育人的根本性、强化专业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