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文圃山陵园景观规划与建设

2014-07-09 18:11曹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年20期
关键词:陵园景观规划

曹东

摘 要:文章结合具体规划设计典型案例-厦门海沧文圃山陵园的规划与建设,分析得出一套完整的城市近郊陵园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希望能为其它现代城市近郊陵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文圃山;景观;规划;陵园

文圃山位于海沧开发区中部,西面与龙海市行政界相邻,南面正对古楼水库,距海沧行政中心约7千米,距海沧大桥约8千米,距新阳工业区约6千米,距海沧港区约12千米,距角美镇约14千米,距青礁慈济东宫约2千米。

1 环路规划

“一环”指围绕全园的主要车行环道,兼具消防车道功能。米黄色的石板,如茵的绿带,沿山蜿蜒而上,两边配以盛开的三角花、李花、杜鹃、梅花等,营造清明节前后春花烂漫的园区美景,并在视野开阔地,设置观景眺望平台,使原本景观单一的道路,变得丰富而多彩多姿。距离西入口区牌坊200米段为林荫道,两侧十二对雕塑石像生充分體现福寿安康,种植常绿松柏类植物,给人以万古常青,静谧神圣之感。

2 轴线规划

2.1 华夏轴线

本轴线陵园的主轴线,形如龙状。龙是人祖的化身,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整个轴线以龙作为起点和端点。起点是两根“九龙吐珠”的华表门柱,暗喻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气势宏伟。由此向北拾级而上通过“人之门”——同根文化广场——“地之门”——河洛文化平台——祭天坛——“天之门”,最终到达炎黄景观平台的“龙”字碑。同根文化广场位于“华夏”轴线的起点,地处山间盆地,四周青山,具有风水学上的“绿坑”之说。景观以突出思念、思根和孝道为主,入口林荫广场的标志主景盘龙柱,在背后群山的衬托下宏伟而庄严;通过林荫广场沿着台阶上行,来到同根文化广场,整个广场中心铺装由大块面青石板铺设而成,以华夏人民的共同文化之一“易经八卦”为肌理,突出“根”这个主题,演绎闽台两岸人民的历史发展和心声。中心广场以方、圆两种几何图形为构图主体,在广场四角设四个铜鼎,寓意四海升平,也与“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完全吻合。广场中心是一座“神龟驮碑”碑台,碑上刻“闽台魂”三个草书大字,石碑反面镌刻有关闽台关系的史料。广场前的半圆形大型花坛,让人感到灵动生趣,花坛内的传统石刻雕塑增添了广场文化气息。

广场以山脊密林为界,成藏风聚气之局。在广场北部以高程错落式平台为依托,在3米高的景墙上布置以不同字体出现的凹凸图块表现中华民族百家姓的姓氏图腾,突出思念、思根和孝道。围绕同根文化广场,形成同宗、同源、同根的中心园区,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整个华夏轴的入口空间由大量的天梯、石刻、花坛、树池等元素构成一条错落有致的入口景观带,整个陵园景观就此拉开序幕,让人赏心悦目。

河洛文化平台位于同根广场和祭天坛之间,属于景观休息平台,中间以日晷雕塑为主要景观。祭天坛位于园内中心的山峰,群山皆拜卧此山头,以传统艺术的城墙方式围合成错落式平台,其中5个小平台上错落布置5组休息亭,以“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的形式来布局,突出中心大平台。大平台的主体铺纹是刻有古代吉祥图案的花岗岩,平台高低错落,以闽南特有的色彩和建筑形式演绎皇家祭天的尊崇和气势,集中体现祭祀文化的内涵,是华夏轴上的一大景观高潮,并与同根广场一起构成整个陵园的景观框架。“龙”字碑是轴线的端点,在碑的两侧是华夏子孙的两个始祖——炎帝和黄帝的祭祖碑,寓意两岸人民是最具有完整性和紧密性的大家族。“天、地、人”三门,沿轴线抬升,设计理念与主体建筑“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相吻合,根据不同的含义刻写不同的历史故事。沿轴线两侧有各种神兽的雕塑祭台或历史碑铭,在两侧规则种植的榕树阵列衬托下,更显壮观。两侧以地缘、史缘、物缘、血缘、神缘为代表,突出闽台同属中华一统思想。

2.2 天衢轴线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思想体系中,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天与地是古人心目中地位最高的自然神,承载和哺育了人类,最受人们崇敬。天衢轴线由林荫小广场沿溪流渐渐向上,经天门、天桥、天池,达到“天缘阁”,在阁后是一弧形的功德廊,寓意人类历经一番辛苦,终至天界,从此功德圆满。

水景营造上扩大山上原有水塘,增加水池的蓄水功能,形成天池,在天池旁边设置木平台,供游人休憩停留,观赏天池的静谧神秘。溪水沿山势或急或缓,水声叮当,清理并扩大山涧溪沟,并选择九处(寓意九九归一)进行处理成池成潭成瀑成沟成涧,使溪流或大或小,潭溪相接,游步道或穿溪而过、或行走于林间。利用山体上原有的 “天衢石”,将文化与休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石景交错其中,水石或藏或露。溪边局部根据地形设置休息平台或景观廊亭,游人或观流水之形,或闻其声,让观景休憩乐趣无穷。溪流两岸栽种一些菖蒲、鸢尾、艳山姜等湿生植物,丰富景观的同时保护生态。近百米长的山溪,代表了闽台关系源远流长。

3 分区规划

各功能区内巧妙运用园中园的设计手法,丰富园区内容,赋予陵园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大公园,通过依山造势、就地取材的手法,利用墓葬区的合理布置,墓碑的艺术化处理,结合植物景观和园林建筑小品的穿插,建一座陵园“公园”,让逝者安逸宁静地置身于优美的园林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3.1 入口区

入口区共占地293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入口,其中西入口为主入口,东门为次入口。西入口区:共占地22900平方米,以林荫神道通向陵园入口牌坊,红线范围宽10米,行车道宽7米,2.5米宽的右侧单边人行道。这是一条精神通道,两侧十二对石像生雕塑犹如忠诚的士兵守护在陵园入口,在庄严和肃穆中感受典雅和安闲。整条神道两侧列植常绿松柏类植物,以体现常青永恒之意。牌坊为入口标志,形式古朴、厚重,采用具有浓厚闽南建筑风格的造型和图案,牌坊上对联雕刻“风调雨顺,吉位佳运”,横批为“文圃山陵园”。穿过牌坊过一石桥,在道路轴线端点的山坡前树立一个大型广告牌宣传文圃山陵园。牌坊西侧为二期入口生态停车场,东侧结合溪流设计湿地景观,局部大水面建临水景观亭,烘托入口公园式陵园的优美景观氛围。(图1、2)

东入口区:共占地6400平方米,是入园的次出口,入口道路中设有牌坊,两侧绿树成荫,并在入口南侧设有一圆亭,顶部为笔形宝顶,加强入口氛围。圆亭南侧坐北朝南处建造祭拜佛堂,内供佛像、山神、罗汉像及十二生肖雕像,提供礼仪落葬、鲜花租摆、网上追思等服务项目,为逝者祭祀、超度,是一个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佛堂东侧结合入口设置生态停车场,满足清明节扫墓人流量大时临时停车的需要。

3.2 众贤区

位于“华夏”轴线两侧区域,总占地215700平方米。厦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闽南、台湾两岸密切相关的特色文化,因此该区主要是以体现闽南(厦门)文化特色的墓葬区。在此基础上,除了办公及服务用房这组功能建筑外,把众贤区分为名人园和以概括的形式体现人生不同职业的六个陵园,安葬各行各业的先贤,分别以“崇高”之意体现“文”、“武”、“德”、“艺”,“智”、“美”等各行业的贤能智士。同时也运用与逝者职业相关的这些景观元素来制作艺术墓碑、雕塑、园林小品等,结合绿树草坪美景形成公园式的陵园文化场景,渲染氛围。

3.3 英烈区

位于华夏轴东侧,紧靠众贤区,包括烈士陵园和英烈园,总占地27000平方米。烈士陵园指搬迁后的海沧区烈士陵园,重新规划后更好的展现海沧区综合文明素质,也是提高整个陵园底蕴和品味的重大举措。陵园纪念部分呈几何规则式布置,以纪念解放厦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和支前船工等48位烈士。规划通过在鲜花丛中层层升高的台阶,以及烈士情景雕塑、升旗广场和烈士纪念碑等形成庄严、肃穆的轴线,方便游人、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先烈的缅怀、祭祀,营造一个芳草萋萋、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景色怡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3.4 康乐区

该区作为普通的墓葬,主要体现老百姓平凡人生中的康乐思想,占地123500平方米,主要包括安逸堂(即室内骨灰寄存和室内壁葬)、石材创作加工坊和四个室外墓葬园(即公益性墓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受传统佛、儒、道、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自有一套人生观和处事哲学,根据人们不同的修身信条和对待生活的平凡愿望可把室外墓葬区分为永康园、永乐园、永泰园、永宁园四个小园,景观营造上多点缀体现健康、快乐、顺泰、安宁的艺术雕塑小品,墓碑上可雕刻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信条作为墓志铭,例如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形式灵活,各具特色。

3.5 华贵区

位于二期范围内,占地214700平方米。该区相对墓葬的规格较高,环境较好,利用山上奇石,辟建高档的名石名木景观。根据各自不同的特色和情趣,分为毓福园、毓禄园、毓寿园、毓喜园、毓奇园、毓雅园、毓秀园、毓锦园八个小园。“福禄寿喜”是中华民族传统吉祥物,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魅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具有文化价值。它不仅代表了民众真诚而深切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承载了民众禳灾纳吉的美好愿望和憧憬,同时福禄寿喜及吉祥观念在民众的生存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为民众在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导人们走向和谐圆满的生存状态,其中健康、向上、乐观的思想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积极作用。

3.6 极乐区

位于二期范围内,占地95800平方米。厦门历来是侨胞、港澳同胞进出大陆的口岸,人们较易接受西方文化,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徒众多,同时在海外的闽南藉华侨数以百万计,该区主要为部分落叶归根的华侨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教徒提供墓葬园,景观形式也以西方陵园景观为主。

全区以西方传统园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代表植物来划分陵园,共分为枣椰园(枣椰树是伊斯兰教的象征),玫瑰园(在西方,玫瑰与永生相关,人们常将玫瑰花瓣散于死者墓上,同时红色玫瑰也是耶稣爱与受难的强有力象征),圣莲园(睡莲和莲花在不同宗教里都被看作圣花,作为再生的象征,是葬礼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葡萄园(葡萄藤是基督教中代表精神生活和生命再生的重要象征符号),百合园(百合是西方献给天神的植物)。在确定各陵园的景观主题后,在植物和小品上体现陵园主题,模仿西方園林植物造景。在园区内建一座西式礼仪堂,满足教徒超度的需要,体现西方宗教文化气息,让人们一入墓区就能深刻感受到与其他墓区迥然有异的景观风格。

由于整形修剪的树篱和灌木是西方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造景要素,因此在景观表现手法上围绕建筑和不同的墓葬园内用整形修剪的植物来体现西方园林风格。树种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形成高墙、绿廊、圆天棚形或列柱状“绿色建筑”,修剪成方块、圆锥、球形等几何形状。还可结合植物迷园、花圃、花结园等造景方式放置体现西方园林景观的雕塑小品,形成静谧空间。

4 结束语

现代陵园作为一个尊重生命、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时应该注重将历史文脉、人文景观与陵园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使得现代陵园成为一个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绿色开放空间,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和人文景观,让人们在这里感觉不到陵园的沉重和压抑,而是得到适当的休闲、体验艺术与文化的气息,思考人生的启迪,感受历史文脉的凝聚与延续。

猜你喜欢
陵园景观规划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走进陵园(外一首)
迎接“十三五”规划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