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抒情类文章的写作

2014-07-09 23:18胥照方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抒情感情情感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作文部分第一次提出了“能写抒情类文章”的要求。这对2014年高考作文的体式结构将会带来巨大影响。从全国高考考场若干年的实践来看,每年均有一大批才华横溢感人肺腑的抒情文让我们阅卷者不给高分不能。据专家抽样分析的数据统计,全国每年写抒情文而夺得高分的作文要达到25%以上。因此,可以说2014年江苏《考试说明》作出这样的要求,实质是顺时而化,与时俱进。

何谓抒情文?顾名思义,是以情感的抒写作为主要写作目的的文章,是散文重要的形式之一。一种文体是否是抒情文以抒情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而定。一篇文章可以兼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等文章基本表达方式,但如果抒情所占的比重最大,所表达的感情充分、鲜明、强烈,甚至通篇充满抒情即可视其为抒情文。需要注意的是,抒情文与记叙和议论类的文章的分类是相对的。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把它与具体的记叙、描写以及议论结合起来,或者说抒情常常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为基础。否则“假话,套话,空话泛滥,胡编乱造甚行。或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或陈旧呆板,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衰退颓废,表露偏执……”(何永康语)反而降低了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反感。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抒情文呢?

一.寻找动感源,情真意切写情。“作诗不可以无我”是古人一贯的主张。抒情,抒发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是作者自己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的独特的感情,是作者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感受,因此,最忌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例如,面对同样的枫叶,在《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眼里,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胸怀大志的毛泽东眼里,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革命的热情把枫叶都染红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深入体验生活,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如2006年湖北考生写的这篇满分的抒情文:

三生有幸遇上你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的回眸,亿万次的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惟一的你!

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对你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牢固,那么寒冷……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问寒问暖,情浓如水。

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乐的微笑。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母爱。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

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孩子,亲爱的: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地哭,惹得我高兴地哭……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考场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本文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写出了对一直关心“我”的老师的真挚、深沉的感情,文中对老师的肖像描写、对老师在场外送考的想象,都写得真切动人。文章从“题记”入手,扣上命题的要求,结尾时,又进一步照应“三生有幸”,首尾圆合。特别是“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一句,更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读来令人动容。

二.选好动情点,于细微处见情。写作抒情文的目的是为了感染读者。歌德曾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给世界的吻。”生活是琐碎的,写真情实感不能理解为照搬生活的本来面目,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加工,要找准能够打动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动情点,也就是要选择能抓住人心的事情。在生活中,人们遇到了某种悲哀的事情,往往会独自伤心饮泣或嚎啕大哭,这是一种自我宣泄,其目的是排解心中的痛苦,其宣泄的对象往往是静默的遗像、无言的小河,寂寥的夜空等。如果把这种痛苦写成文章,其交流的对象就成了读者,读者能受到感染,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一个人用自己的动作、声音表达蓬勃的朝气、果敢的精神,或相反地,表达忧伤或平静的心境,——这种心情就传达给别人,一个人受苦,用呻吟和痉挛来表达自己的痛苦,——这种痛苦就传达给别人;一个人表达出自己对某些事物、某些人物或某些现象的喜爱、崇拜、恐怖或尊敬,——其他人受了感染,对同样的事物、同样的人物或同样的现象也会感到同样的喜爱、崇拜、恐怖或尊敬。”好的抒情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效果。endprint

如2002年全国卷满分作文《心灵的选择》的结尾部分:

放飞心灵,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不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也不需要冥思苦想,你就可以独倚在窗边,尽情聆听雨点美妙的韵律,品味人生无限的永恒,在“月明星自稀,日出月亦微”的境界中咀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这时的你没有俗事的纷扰,不必为俗事所累,这一刻相信你的心灵早已展翅飞翔在那梦的天空!

黄沙吹落了岁月的沧桑,驼铃依旧响在游子的心头。但吹落的是泪的苦涩,是心的犹豫,而驼铃荡出的是涤净的心灵气息!

经典的画面与深沉的情感,激起我们最大的共鸣。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是艺术的生命。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谈何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记叙类抒情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这就叫“文学来之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可以讲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许多同学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素材。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感人,只要认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

②细微原则。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人人久久品读的生动画面,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清代诗画家郑板桥诗“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这是何等的撼人心魄!四句诗,三句写了逼真的细节,母亲临死前“叮咛难割襁中孤”;只有三岁的“我”由于饥饿,拼命地抱母索乳;母亲逝去了,不懂事的“我”还在为索乳呼叫。诗句感情强大的震撼力,都从逼真细节中爆发出来。

三.运用动情法,竭尽所能煽情。江苏高考作文权威专家何永康先生曾多次对考生坦言,要“善于‘煽情”!何老师用一“煽”字,表明他对“真情”的渴盼至切。

这“煽情”是有技巧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对比、象征、衬托、联想、夸张等等。一般来说,直接抒情多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结合使用,在这些写作的基础上,画龙点睛或是点明题意。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间接抒情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运用也比直接抒情要广泛。但在大多情况下,两者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升华情感,效果往往不错。这里特别强调以下几种方法

①“点染”突出法。“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在叙述、抒情性问题中,作者通过有意点明自己主旨的句子和语句抒发对文中人、事、物、景的强烈感情。情感是一种不可名状的、难以言表的心理感受,仅仅用“唉”“啊”等感叹词来抒发感情,是不可能感染读者的。所以,写作抒情文的时候,往往要把情感蕴含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们在“情化的自然”中去体味人物的情感。正如T·S·艾略特所说:“要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惟一的办法是设法寻找客观应和的事象,换言之,即是能够直接成为某种特别情感公式的一组事物,一个情景,或一连串事故。”

如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中间有一段:

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路灯已经亮起来了,白光柔和,却又是那么的无力。

几句写景,让文章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氛围和悲情色彩,让我们产生这们的预感:一个感人的故事马上就会产生。

②“你”字倾诉法。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感情,用“你”作为倾诉的对象,拉近作者与读者及作品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距离,这个不同于“他”的“你”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作者所热爱、所怀念的人或物,通过与“你”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比较容易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难以抑制的不吐不快的情感在“你”的疏导下就显得格外蕴藉而富有魅力。如刘思齐《泪中的怀念》:

夜深了,你(毛岸英,编者注)走了,我穿上医院的长大衣送你到病房大楼的入口处。秋夜的风已经是冷飕飕的了。你劝我回病房,我坚持要目送你走出医院的大门。你拗不过我,无奈而留恋地向大门的方向走了几步后又突然转过身来,向着我深深地、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一躬,当时我吃惊得呆住了。你慢慢地伸直腰,倒退了几步,几次欲言又止,两眼痴痴地望了我一会儿,然后急切地转过身走出了大门,再也没有回头。

我呆呆地、呆呆地站在楼门口……

不经意的一次分手竟成了她与心上人的永诀,也正是在这不经意间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发现了心上人今天有些“特别”令她吃惊:你显得“无奈而留恋”,你“向我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一躬”,你“欲言又止”,你“两眼痴痴地”……领袖之子毛岸英作为一个国际战士的伟大情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行云流水般的倾诉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有利于使文章在真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无限的文字魅力。

③技巧强化法。由于作者常常要把情感蕴含在具体的形象中,所以在写作抒情文的时候,常常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拟人、比喻、对比、象征、衬托、联想、夸张等等,并以此来强化情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所以,比起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来,抒情文往往有更多的修饰,看起来也显得“花哨”一些。如2013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作者运用对比、排比、比喻、联想、引用等多种艺术手法,让美丽与丑恶对现,抒发了自己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者的浓情大爱。

秘鲁作家略萨说:“因为文学,使人类的语言不断进化,达到了精致和美妙的高度,这增加了表达快乐的可能性。”抒情文较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应当更精致更讲究文采。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辅以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胥照方,语文教师,现居江苏东台。责任编校:舒 坦endprint

猜你喜欢
抒情感情情感
最好的感情
情感
会抒情的灰绿
感情工作
台上
不分对错
约会
感情强烈的叹号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