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翔
通常意义上的国际新闻实际上是“他国”新闻,主要指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新闻。由于实力和政策的限制,地方媒体一般不具备国际新闻的采制能力,通常只能采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提供的稿件,加之受众获取国际新闻渠道的增多,导致地方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缺乏独家性,在时效性上比不过国家级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尽管受众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处于上升状态,但许多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却呈下滑之势。面对国际新闻这块吸引着众多受众眼球、令人垂涎的美味蛋糕,地方媒体怎样才能分享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作为区域性传媒,地方媒体用于报道国际新闻的版面和节目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刊发新华社或国际台当天提供的所有国际新闻稿件,必须要有所取舍。同时,不同地区的受众由于文化、历史的因素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其新闻需求及消费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偏好,省级媒体在新闻选择上要以目标受众对国际新闻的特定需求为取向。由于国内传媒的国际新闻绝大多数来源于新华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如不采取差异化策略,就会出现国际新闻报道千报一面、万台同声的景象,其传播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近年来,新华社的国际新闻采集发布能力显著增强,其提供的国际新闻稿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这为各家报纸、电台、电视台依据各自的市场定位和传播特性各取所需、错位竞争创造了条件。比如,国家级媒体在选用国际新闻时一般偏重于政治、外交、军事等硬新闻,地方媒体在确保不遗漏当天重大国际新闻的同时,可以偏重于选用科技、教育、娱乐等软新闻,避免不同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内容雷同,造成吸引力的下降。对比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晚间新闻节目《一天零一夜》和同时段的央视一套《晚间新闻》关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报道可以发现,央视一套所挑选的新闻大多强调事件的最新进展及中日两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和表态,凸显官方的视角,如《驻日记者讲述灾情》《日本发生强震,日本政府紧急应对》《驻日使馆:在日中国人无伤亡》《中方愿提供援助》等。而作为地方媒体的山东台则通过《海啸危害大堪比灾难大片》《日本防震经验:民众有序撤离,整个东京没有建筑物坍塌》《日本大地震对中国影响》《太平洋板块活跃》《全球100年来大地震盘点》等知识性、链接性内容,增强地方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软色彩。2011年3月11日至14日,央视《晚间新闻》在山东省网的收视率在0.33%左右,而《一天零一夜》(21:40至22:15)的收视率为1.69%。①事实上,山东台《一天零一夜》对日本大地震的报道没有任何新闻资源上的优势,但是具有可视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因此收视率高于央视,而这其实就是《一天零一夜》“差异化”的报道策略。
选择国际新闻,应尽可能让所选新闻能接近国际社会的真实环境。国内新闻通过设置议程而对受众产生的拟态环境是否接近真实环境,受众比较容易鉴别,但由于国内受众对国际环境较为陌生,媒体国际新闻通过设置议程形成的国际社会拟态环境基本就是国内受众认识国际事务的主要渠道。明确了国际新闻报道应尽可能贴近国际社会的真实情况之后,如何通过议程设置凸显“地方关注”、本土化视角?传统研究中总结按国内新闻的视角来选择国际新闻,即国内媒体设置国际新闻议程的标准一般包括: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后续报道、相关中国、中国关注、软新闻,但这种视角更适用于全国性、中央级的新闻机构,地方媒体应当灵活地将国内视角变为本地视角,将中国关注变成地方关注,紧密结合地方形势,按本地新闻的视角、地方受众关注的议题选择相关国际新闻,尽量使国际新闻为地方发展提供借鉴。例如,《深圳商报》在国际经济新闻中,特别注意联系对深圳经济的影响。
大部分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并非原创,面对同一信息源,各媒体要体现各自的风格。地方媒体国际新闻要做出自己的风格,就要确定编辑思路,重新创作国际新闻,使之无论从内容取舍、文字风格、报道角度等各方面都与原材料有差异,展现的应该是与地方媒体定位风格相符合的国际新闻。
原创性策划。原创性策划就是以自己的视角、方式来组织报道,此举能使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形式上获得独家性,建构起不同地方媒体不同的国际新闻报道风格和特色。如河南电台交通广播的国际新闻节目 《午间登陆》,通过对节目和稿件的精心策划和编排,通过主持人独特的充满激情的播报和点评,有效弥补了省级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先天不足,把一道本来平淡的“家常便饭”,烹调为脍炙人口的“精美大餐”。由于这档专业频率的非主流节目越办越火,收听率一路攀升,最终“喧宾夺主”,成了交通广播的头牌节目,其主持人连续三届在河南电台听众最喜爱的十佳主持人评选中名列前茅。
做好背景报道。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新闻事件,受众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媒体在刊播有关新闻报道的同时进行解读,可行的策略就是做好背景报道,提升新闻的附加值。这种解读不仅能对受众起到释疑解惑、引领思考的作用,而且能赋予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的独家性,从而有效提升其国际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云南卫视《新视野》栏目,通过邀请专家做客昆明演播室或连线北京专家的做法,对国际热点事件尤其是军事事件进行立体解读,充分发挥了新闻的解释能力。新闻背景是报道深度的体现,能够帮助受众更全面深入地把握事件,对国际新闻的深度开发,以及提高国际新闻的市场竞争力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让新闻“动”起来。在重要国际新闻事件中,地方媒体虽然无法派出记者奔赴现场采访,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和独家报道。相比纸媒,电台电视台的国际新闻报道更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地方广电媒体应充分发挥媒体优势,通过连线报道,让新闻“动”起来。例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近年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通过电话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驻外记者或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国的海外华人,这些报道往往成为当天地方媒体新闻节目的亮点。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等多档新闻栏目,通过与新华社驻外记者连线,及时获悉国际事件的最新动态,实现了地方媒体在第一时间捕捉第一新闻源。
体现接近性。哥伦比亚学院派的主要成员约瑟夫·克拉珀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到了选择性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②只有那些有可能把自己也扯进去的邻里事件才真正引人关注。以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一天零一夜》对2011年日本大地震报道为例。在2011年3月13日和14日的节目中,《一天零一夜》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与在日山东藉学生进行了连线。由于与日本隔海相望,对于来自日本的海啸和核辐射是否会影响山东,山东地方媒体的报道反而比央视的报道更具有吸引力。这些都是接近性的直接体现,也是本土化视角的常用做法。很多时候,本土化视角只是稿件中的几句话、几个字,但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化编辑策略——媒介联动。地方传统媒体的媒介联动操作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在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版面或电台电视台的国际新闻栏目中定期开辟报网、台网互动内容,例如网民新闻评论、民意调查、国际知识竞赛、网民向编辑提问国际新闻背景等,通过传统媒体发布网络互动内容,同时又把网民回馈通过传统媒体刊播,形成一个良性渠道。第二类是地方传统媒体国际新闻与知名网站合作,不定期共同策划与国际新闻相关的活动和内容,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同时也互相增加媒体曝光率,促进各自品牌推广。总之,互联网时代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国际新闻打破垄断、回归“本土化”的时代。在媒介技术和公民新闻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其他媒体的优势发展传统媒体是一个趋势,也是对传统媒体编辑的巨大考验。一个新时代的地方媒体国际新闻编辑,应该要有媒体融合推进的视野和具体操作模式探讨的规划。在面对同一来源的国际新闻时,地方媒体的编辑只有用心编辑,并通过对新闻的精挑细选,用心设置议程,精心策划,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把国际新闻做得风生水起,各具特色。
注释:①张 超:《地方媒体国际新闻的差异化报道策略——以齐鲁电视台报道日本大地震为例》,《现代视听》,2011(9)。
②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