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元
摘 要:我国社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我国文艺艺术与社会政治有着重要联系,政治直接影响文艺的发展,同时文艺艺术推动着我国政治前进的步伐,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国家文艺事业能体现出该国的政治思想,同时新中国文艺政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有着紧密关系,本文将对两者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中国文艺政策;马克思大众文化;影响
前言:现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当代文艺艺术受到各界的重视。当代艺术不但能带来商业利益,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商业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速度,在短时间之内满足大众对文艺的追求与向往。
一、新中国文艺艺术政策
1.1我国文艺艺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马克思大众文化艺术主要倡导文艺与大众相融合的接触方式,更好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同时加强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效益[1]。我国文艺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不断完善,经过六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文艺政策已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文艺工作者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同时文艺工作者不断的创作作品推动我国文艺政策前进的步伐。文艺工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作出更多贴近大众生活的文艺作品,丰富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同时展示出我国文艺艺术的不断改变。
1.2马克思大众文化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的基本经验与新中国文艺政策有着紧密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在传播工作中倡导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传播过程要贴近大众生活,选用高效的传播工具作为文艺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传播工作主要目的是让大众在短时间内接触文艺作品,提升大众生活的整体质量。大众文艺创作过程中应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模式,应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进行文艺创造,文艺艺术经济来源主要取决于大众消费,在作品创作时应与大众实际生活相关,贴近百姓生活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提升对文艺事业的重要性的同时,大幅度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二、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内涵
2.1中国文艺政策的创建
中国文艺政策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政策主要对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关策略,可以说政策可以解决一定的政治问题。政策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与体制运作方面,一般运用国家政策来监督社会整体利益,体现出政策的重要性,文艺政策主要针对文艺这一特殊领域的政策[2]。马克思主义文艺政策起源于1942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对这篇文章的报告中,毛主席强调文艺工作必须具有相关政治性,提出文艺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重要武器,文艺属于政治工作,文艺主要流动在民间,文艺工作可对大众进行直接教育,其作品中的中心思想将直接传入大众,对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一定作用。
建国后不久,我国面临着内部敌人与外部敌人的双向挑战,苏联文艺思想在我国大量传播,针对这一现象,毛主席提倡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方面做到百家齐放,同时在学术方面做到百家争鸣的局面尤为重要,然而这一现象只维持了一年半的时间,我国又回到了文艺只属于政治的倾向中,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严重破坏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我国文艺事业处于低谷阶段,其中主要原因是大众对文艺的不重视,其次是当时人们对文艺存在较大的歧视,对文艺工作性质难以接受导致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出现停滞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文艺事业进行全方位调整,调整主要与社会主义发展相融合,人们的思想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不但接受文艺艺术同时更多的关注文艺的发展,迎来了我国文艺艺术发展的最佳时期,并制定出贴近大众的文艺口号,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此项举措为文艺事业开辟了宽广的道路,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发展的舞台,文艺工作者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出文艺的自身魅力,推动着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速度。
2.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主要目的是将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内容通过人民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播,语言选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使人民全方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同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是通过广大群众的认同与理解,使其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社会主义发展中,全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创造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新局面,推动我国文艺艺术发展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提倡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命题,其三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并且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3]。中国化是主要的核心思想,统领着时代化与大众化,时代化是关键,主要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大众化是基础,是中国化与时代化扩展的重要途径。
总结:新中国文艺艺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有着紧密关系,文艺艺术主要服务于大众人民,现如今我国文艺艺术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关注,我们应认识到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彦斌.当前我国文化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与完善[J].中华文化论坛,2012,5(01):121-201.
[2金宜洪.新中国文艺政策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文化背景[J].纺织大学学报,2013,9(06):324-345.
[3]张丽丽.论文艺的科技发展及文艺制度的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院报,2012,6(02):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