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浩+郑欢+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5.020
1 种参的来源
可以是当地海上参,也可以是当地的养殖参,但必须是选择个体较大的,无伤的,且三年以上的参,注意运输时避免挤压。
2 种参的人工升温促熟
2.1 暂养方式
在室内水泥池中暂养,水质要清澈,暂养密度应控制在30头/m3。
2.2 人工升温促熟
积温值应在800 ℃•d以上,亲参性腺成熟并可自排放。培养时间2个月左右,(可具体情况具体定)。刺参摄食旺盛的温度为13~15 ℃,因此,当温度升至13~15 ℃时应恒温培育,不要再继续升温,直到要采卵前7~10 d,其温度可升至16~18 ℃,此外,亲参入池头3 d不要升温,待其适应后,每日升温0.5~1 ℃左右,切不可升温过快,如升温过快,容易排脏。
在整个促熟过程中,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饵量为4%~7%,为使促熟的亲参昼夜摄食正常,白天应用黑塑布遮光,这样可避免亲参白天挤压在池的角落里不食不动。(人工配合饵料配方可供参考用,复合维生素1%,矿物质微量元素2%,复合酵母粉2%,蛎壳粉2%,脱脂鱼粉4%,海虹肉粉2%,滩面油泥50%,海藻粉20%,网泥粉20%)。
改善水质,定期倒池,以清除池底粪便,前期7~10 d倒一次,后期要每天倒一次池。倒池时,避免过度刺激,轻拿轻放,避免或减轻亲参之间的挤压,防止皮肤损伤,排水前应把亲参刷落到池底,避免亲参挂壁干露。
充气,连续充气,保持溶解氧充沛。
3 产卵、孵化
获得大数量优质的受精卵是人工育苗的前提。首先种参达到成熟后,可以自然产卵,这样的卵成熟度较好,但往往数量不集中。通常经人工促熟的亲参个体大且较丰满的个体用于刺激对象。刺激的方法有:阴干、流水、变温刺激,同时加入异性性产物进行诱导产卵。还有加大密度刺激,紫外线灯的照射。通常多在下午倒池时进行刺激,这样在晚上19:00左右就可以陆续产卵。产卵时雄性个体首先排精。而后雌性个体陆续排卵。亲参产卵时为避免精液过多,应先将雄参捞出,精子呈白色细线云雾状,卵子呈赤橙色细线状,且入水易散开。海参卵为沉性卵,所以孵化密度不宜超过10个/mL,否则卵大量堆积、缺氧,影响正常孵化。孵化水温最适为21~23 ℃。适温为17~26 ℃。孵化温度与产卵温度温差不应超过3 ℃,一般应在1~2 ℃以内。孵化时要用木耙每隔30~60 min搅动一次池水。搅动时要上下搅动,不要呈圆弧式搅动,以避免池水成漩涡使受精卵旋转集中,影响孵化率。
4 幼体培育
4.1 幼体选育
胚体孵出后,健壮的幼体多集中于水体的中、上层。此时,应将浮于水上、中层健壮的幼体即小耳状幼体选入培育池,这一过程称之为“选育”。选育的方法有:虹吸法,网箱浓缩法、拖网法或撇取法。
4.2 浮游幼体阶段的培育管理
4.2.1 控制合理的培育密度 一般为0.2~0.6个/mL,最多不超过1个/mL。
4.2.2 换水管理 幼体刚刚选育后开始的2~3 d水质比较新鲜,幼体个体也小,饵料蓄积也不多,因此可以采用添水的方法,每天10~15 cm,待水添满后再开始换水,按水量约1/3~1/2,根据水温情况,适当处理。
4.2.3 饵料投喂 幼体选育入池后,即应投喂饵料,饵料为单细胞藻类和代用饵料酵母,常用单细胞藻类为盐藻、小新月菱形藻,还有角毛藻,酵母为海洋红酵母或面包酵母。每天投喂2~4次,根据摄食情况适当增减。主要观察胃内饵料多少,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5 稚参的附着
随着耳状幼体进一步成长,当其发育到大耳状幼体后期,幼体体长收缩,变态为樽形体,樽形体起初能活泼地游动,后期大部分将转入底层。樽形幼体出现约1/3时应投放附着用的玻纹板,每立方米水体可投入60~80片玻纹板。投放附着器应注意掌握好投放的时间,不能太迟。因为投晚了大部分稚参已经沉到了池底,会失去稚参的分散附着机会,达不到均匀附着的目的。
稚参附着后,开始改变食性,主要饵料为底栖硅藻,也可用海藻粉碎液代替,或用人工配合饵料。
6 敌害防治
常见的敌害有桡足类,水豆(又称玻璃海鞘),线虫,它们和稚参争夺饵料和生活空间,猛水蚤还能用发达的口器撕裂捕食稚参。若大量繁殖会使稚参数量锐减,应及早发现,及早防治。
(收稿日期: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