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重庆 400067)
浅谈表演游戏在实施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周蓉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重庆 400067)
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自发的创造性活动不仅促进幼儿创造性和主动性发展,而且使童话、故事更具有感染力,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本文用教育家和文件要求突出游戏的重要性,讲述表演游戏在在幼儿园实施的形式,继而说明表演游戏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表演游戏 问题 对策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名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可以说,儿童与游戏密不可分。儿童与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整个学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游戏应该是始终贯穿于其中的。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了采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从那以后,教育家们开始了对游戏的探究,德国的福禄贝尔更是作为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施实践体系的教育家为学前游戏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代的学前教育活动也始终是以游戏为主。《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并提出幼儿园开展游戏的具体要求: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给予适当的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表演游戏也是属于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都属于自由游戏的范畴。表演游戏虽然也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游戏,但是,先在的故事(不管是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品还是来自于幼儿自己的创造)规定了游戏的基本框架。在表演游戏的展开过程中,幼儿会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联系起来。即使依据的这个故事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创编的,但在表演之前游戏者之间都会有一个基本达成一致的脚本,角色的行为或多或少地都要受这个脚本影响,不能随意作为。所以,表演游戏要受到“故事”框架的规范,它的结构性很强。而且,“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脚本”,需要所有游戏者的“认同”或“约定俗成”。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表演游戏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既来自于“故事”为游戏提供的框架,也来自于教师的指导;幼儿按童话和故事中的情节扮演角色,按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游戏还是一种创造性的自娱活动,所谓“故事”,不仅可以指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以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表演的创造性可以通过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时,自由发挥增减情节、替换语词或动作表现出来。表演游戏对于游戏的要求既让表演游戏具有结构性,也突出了创造性。
通过有关学者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幼儿园一般很少开展表演游戏,而且从教师组织的表演游戏来看,从故事选材到组织指导,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幼儿教师一般以幼儿园书为依据,按照书上的内容走,表演的故事也是很久不变的。不注重幼儿年龄适应性选材。例如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情节十分生动,但对于这个故事本身的理解,更加适合大班的孩子表演。也有些经过改编,变成寥寥几页。这种适合了小班孩子,但也使故事本身的美感给丢失了。很多好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被这种“改编”和老师的选择给流失掉了。
我们发现在幼儿园里表演的故事大多是德育。忽视了儿童文学自身的浪漫、夸张、幻想、想象的特点。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平铺的语言,苍白的表演角色便于说教式的。教师也总是再现故事情节,缺乏创新意识。只是把故事演完就算了。
教师过于强调教育目标和计划。在教师讲完故事,就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角色动作。表演游戏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和模仿故事中的对话。从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由于教师仅仅把表演游戏当作故事教学的手段,表演游戏的运用被呆板地限制在语言教学领域中,教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其他课程领域相关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视而不见,一心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和框架,拽着幼儿沿着故事教学这一条窄道往前走,幼儿一旦有“越线”和“出轨”现象,立即就被老师拉了回来,从而导致许多很好的教育契机和课程生成机会白白流失。比如在中班《狼的遭遇》故事教学中,有这样一幕:
例1:表演游戏《狼的遭遇》扮演“兔子”的幼儿对饥肠辘辘的“狼”说:“我有一个主意,我们比赛跳远吧!要是我跳得比你远,你今天就不能吃我了,”“狼”同意了,于是“兔子”悄悄地咬住了“狼”的尾巴,和它一起跳了起来。突然,一个幼儿发现了问题:“不对,兔子跳得没有狼远!不信,你量量!”旁边演“大树”的孩子也说:“就是,兔子的脚都落在了狼的后面,它应该跳到前面才对。”“兔子”看看自己的脚和“狼”的脚,没有说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然而,一直在一旁观看的教师介入了:“演到哪里了?下面该谁讲话了?别吵别吵,我们接着演。”
这时,距离远近及其测量问题已经让幼儿产生了疑问和兴趣。这是让幼儿学习“测量”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来自于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这个活动中让幼儿探索距离的远近,一下子让课堂有了延伸。使幼儿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但是,教师却一直只想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要幼儿把故事完整地演完,因为“这是这次活动的内容”。课与课之间的内容界限,然而就在这种看起来严谨有序的安排中,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因此忽略,不同课程领域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断了。孩子的好奇心也给无疾而终。
这种目标极其单一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语言活动本身成为教师控制下的模仿、重复和练习,幼儿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只是一些破碎的、静态的词汇、句子。表演游戏仅仅成为故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本属于自由游戏范畴的表演游戏却被置于集体教学的从属地位,成了面向全体的作业或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严格规定的“知识的集体加工”的过程。丧失了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和教学中所能发挥的课程生成等诸多功能。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运用不当会祸及幼儿的身心成长,看似简单的游戏教学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智,作为教师不可掉以轻心,年龄不同的幼儿表演水平不同,教师要根据表演游戏的特点结合幼儿表演水平进行恰当的指导。针对以上阐述的几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改善:
表演游戏的依据是文艺作品,所以要选择幼儿理解又便于表演的作品,作为开展表演游戏的前提。
选择的文艺作品要符合的两个要求:便于幼儿理解、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本班的教育任务,选择内容健康活泼,富有教育意义,还应符合儿童生活的经验。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理解童话、故事。
作品要易于幼儿理解的童话、故事。作品要有一定的场面和适当的表演动作。但场面和动作要适合幼儿年龄水平。静态对话、静态描述过多的作品不适合幼儿表演。故事情节起伏较大,情节发展节奏快,按一条主线发展,重点突出,这样,便于幼儿理解也具有吸引力。
特别是新游戏的开展,需要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幼儿掌握作品: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童话,用不一样的语调,手势生动地再现角色特点,能帮助幼儿迅速领会作品,并有想游戏的兴趣。读到强悍的动物时,运用粗的声音读,弱小的动物用纤细的声音。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带领幼儿准备表演用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一起准备道具、场景和服装等,幼儿参加了准备工作不仅容易激发幼儿玩游戏的愿望,而且使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了作品人物的特征。以后谁说到扮演的这个人物,他们就会知道他的特征了。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表现出对表演游戏大的兴趣,关心幼儿游戏的进展。要帮助幼儿合理的分配角色。幼儿关心自己表演的角色,所以角色分配十分影响幼儿表演的情绪和游戏的质量。角色分配要与幼儿商量。如果遇到缺乏勇气的幼儿可以叫他先扮演一个小角色。鼓励幼儿自己用语言、动作生动和有感情地表演。教师可参加到游戏之中,以角色的身份提醒儿童,及时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总之,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说任何游戏都要有教学目的、教学结果,不能过于功利性。表演游戏和文艺表演不一样,虽以文学作品为依据,但也具有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表演。以表演过程为满足符合了表演游戏的特点。所以,指导表演游戏更要去尊重幼儿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1]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孟瑜.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09(4).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5]亲宝网.幼儿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http://www.06abc.com/topic/20091003/15196.html.
[6]烘烘老师.幼儿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二).http://www.chinajiaoan.cn/you5/onews.asp?id=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