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梅枝 张新宪 吴小萍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息肉行EMR治疗的患者85例,2012年8月前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8月后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43例,实施综合护理,进一步完善常规护理,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AS及SD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镜下行高频电切息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健康知识得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胃镜;电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49-03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gastric polyp electrocision under gastroscope
WANG Meizhi ZHANG Xinxian WU Xiaoping
Room of Endoscop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Shanwei 51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 electrocision under gastroscope. 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 underwent EMR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during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3 were collected, 42 patients admitted before August 2012 was as the control group, who were implemented the routine care, 43 cases admitted after August 2012 were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o were implement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further improved the routine care, and on this basis implemented the psychological care. Result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health knowledge and care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 electrocision under gastroscope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effect,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patients, shorten hospital stays and improve health knowledg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scores to nursing work.
[Key words] Gastroscope;Electrocision;Care
胃息肉为临床常见疾病,常采用手术切除阻止疾病恶变[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临床治疗胃息肉的常用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但是该项操作为侵入性操作,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及出现恶心、呕吐等异常现象,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2]。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息肉行EMR治疗的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由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8岁,平均(55.1±9.6)岁。所有患者均以上腹痛、黑便及腹泻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无其他消化道合并症。息肉类型:单发性息肉51例,多发性息肉34例;病理分型:腺瘤性息肉28例,炎症性息肉24例,增生性息肉18例,高级别内瘤变15例;发生部位:胃窦28例,幽门25例,胃体21例,胃底11例。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基本社会医疗保险30例,公费医疗9例,自费46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中学31例,大专及以上22例。2012年8月前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2012年8月后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护理及检查等方面不做统一规定。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进一步完善了常规护理,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疾病健康指导,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对手术结果的过度担心手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的解释电子胃镜及电切术的特点,使患者对息肉切除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及步骤有更详细的了解,如何处置在操作过程中的不适症状,通过对其进行术前心理辅导使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得到消除或减轻,以保证能够顺利的开展手术。所有的患者均需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3-4]。(2)饮食护理:术前12h内禁止进食。(3)术前准备: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均应在术前做好,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将利多卡因麻醉药物配置好,准别好抢救使用药物。
1.2.2 术中护理配合 患者的咽部麻醉提前15min开始,将利多卡因喷洒于喉部,2.5mL/次,每次间隔5min,共3次。静脉通道于术前建立,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持续进行。为了避免内镜置入困难或者患者将胃镜咬坏,需要放置牙垫,采用胶布固定。对患者的体征密切观察,喉麻成功的标准为肌肉松弛,呼吸平稳,痛觉消失。利多卡因的喷洒次数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型,如果为高大或肥胖体型的患者则增多2~3次,以使麻醉效果最佳。护士应对患者在电子胃镜插入操作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随时监测。应特别注意在使用利多卡因后发生的血压降低、呼吸暂停、癫痫发作及惊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5]。
1.2.3 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在术后24h内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继续观察并记录。术后8h内禁止饮食,采用静脉输液对体质较差的患者补充能量。术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果不存在黑便、呕血及腹痛等症状则可以进食,所食用的食物主要为凉流质、半流质饮食,辣、酸、烫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食用。患者均于术后5d出院,并于12~24周后复查胃镜。
1.3 指标评价
采用自制评分表评定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其内容包括治疗、护理、饮食等10个项目的内容,每个项目配有3个答案:掌握、部分掌握及不知道,其赋予的分数分别为3分、2分及1分,30分为调查表的满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随着量表得分越高而越好。采用我院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中患者处于焦虑状态的标准为SAS标准分高于50分,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标准为SDS标准分高于53分,分别于入院时及手术前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AS及SD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SAS SDS
对照组 42 干预前 51.38±8.22 54.21±8.75
干预后 49.06±7.97 48.45±7.40
观察组 43 干预前 50.25±8.39 53.47±8.61
干预后 41.91±6.42 42.63±6.95
干预后t 6.08 4.13
P <0.05 <0.05
2.2 两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住院天数
(d) 健康知识得分
(分) 护理满意度
[n(%)]
对照组 42 5.5±0.8 21.9±3.6 34(80.95)
观察组 43 3.4±0.5 28.6±4.2 42(97.67)
t/x2 2.98 3.43 5.27
P <0.05 <0.05 <0.05
3 讨论
胃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治疗胃息肉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内镜下切除[6],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护士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指导及护理能使患者更密切的与医生配合,使治疗信心增强,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常规护理,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AS及SD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镜下行高频电切息肉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健康知识得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作为一种应激源能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的反应可以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的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4,8]。此外,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不同程度的担心病情及预后,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及术后疼痛的担忧等均使其容易产生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为患者术前提供心理护理,可以使其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缓解[9]。患者能够顺利配合治疗的前提为术前心理护理的实施,进一步保证了患者情绪的稳定,完成操作的关键问题为术中尽量保持轻柔的操作,指导患者要耐心,进镜顺畅及医护的密切配合也有重要的作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成功的保障为术后对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为患者提供适合的饮食指导及康复指导,以降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快速康复。患者回到病房后对其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了解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饮食方法,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技术要娴熟,使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要以积极主动地态度配合,为治疗成功提供保证[10-12]。
综上所述,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与护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及医学知识等都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不断的丰富更新,语言沟通能力的大力提高,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此外,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如息肉的大小、形态、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此外,护理人员是否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否得当及术后是否为患者提供了正确的护理方法等也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世琴,王小明,黄林,等.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8):1411-1413.
[2] 曾艳.电子胃镜胃息肉电切术2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73-7974.
[3] 何燕,严丽丽.接受胃镜下治疗患者焦虑的心理干预[J].重庆医学,2007,36(15):1560-1561.
[4] 周积逢,叶海林.心理干预对老年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微创医学,2009,4(4):451-452.
[5] 何洪珍,印娟.胃镜下行息肉治疗术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16):183.
[6] 李益龙. 消化内镜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7-140.
[7] 邱惠娟,郭琴.胃镜下胃息肉高频电切的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6):586-587.
[8] 叶玲,刘霆,冷爱民,等.胃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决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5):659-661,664.
[9] 王兆家.胃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22):269.
[10] 杨晓云.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5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5):63-64.
[11] 张志华,陈哉考,蒋美娟,等.内窥镜消化道息肉电切术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70-71.
[12] 袁维.无痛内镜下胃肠息肉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80-81.
(收稿日期: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