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虹
摘 要 本篇论文阐述了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形成,分析了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系统构成,探讨了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中国特色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对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 技术理论 形成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JI Hong
(Heilongjiang Polytechnic,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scribe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hoping to attract academic for the atten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epth thinking.
Key words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echnology theory;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1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
二十世纪初,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潮影响下,一批身怀理想的有识之士远渡重洋,寻求教育救国的良方。他们开始接触到了电影、幻灯等国外的教育方法,感受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形象直观,特别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文盲型的国民教育,就将这种教育方法引入了中国,《养真幼儿园》、《驱灭蚊虫》、《养蚕》等上海国光影片公司制作的优秀作品都是为了实现“扫盲”和“普及科学”而创作的。电影教育的明显收效使得教育界认识思考这种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地应用到了实际当中,由于这种教育方法需要用电,而且在当时的中国又是比较“现代化”的方法,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就被命名为“电化教育”,我国的教育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中国的特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化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并且成立了电话教育处,在逐步的推行和改进过程中,就形成了现在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
2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体系构建
围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我国的教育界有很多的争论焦点,比如说教育技术的学科与教学论同教育心理学之间是否有本质差别,之间的研究内容有没有交叉重叠,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论是否会取代教学技术。我国的特色教育理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求证教育技术学领域独特体系的过程,结合了国际上的教育技术及上文我们探讨的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内涵,教育技术学逻辑的起点等多维度、多方面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超越国际的全新认识,正确地把握了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我们首先来了解理论体系的组成成分:
2.1 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成
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大致有三大部分构成,对于学科意义和作用的实际认识,对于学科基本概念、原理的把握,也就是知道了一个学科指的是什么,对于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要求我们知道怎么做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个体系的具体构成。
2.2 理论体系的具体构建
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构成也是有类似于上面的三大部分构成:一方面是涉及到“教育技术学”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其研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的哲学范畴,包含了教育哲学和技术哲学两大类内容,由于教育技术学以“借助于技术的教育活动”为逻辑起点,学科的定位就是教育,所以,应该以教育哲学为主要基础去整合和吸纳技术哲学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是涉及到“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其内容是属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部分。最后一方面就是教育技术学的运用方面,关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以及方法的运用,解决一些教学实践的问题,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科学应用部分。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教育技术学科的独特本质,独立于其他学科。这种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形成,既没有和其他的学科体系交叉重叠,也不可能被其他的学科理论所取代。所谓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能够取代了教学设计甚至是整个教育技术学的这种说法是根本无法成立的。
3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
3.1 结合国情,开展教育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根据我国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水平,普遍采取了幻灯教学的教育技术。在硬件上,组织建立了幻灯机的生产厂家。在软件上,成立了数家幻灯片生产厂。到了八十年代的末期,将教育技术的改革重心转向了与文字教材配套的电教教材开发上,同时提出了中国特色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深入学校”的口号。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可谓相当符合当时的国情,所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3.2 重视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应用endprint
我国教育领域的分工还是相对细致明确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中的电化教育就必须要具备区别于其他教育方法的专业特色。所以,电化教育明确了自己以现代教育媒体应用为重心的专业特色,区别于美国将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大纲策划和教学目标制定等作为主要任务的模式,专注于实现教育手段和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李克东教授就曾在其项目就是为了实现电化教育的优化,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可以说,现代化教育传媒的开发利用就是我国特色教育技术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技术的关键点。
4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创新发展
进入了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特色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构建出了丰富完善、适应国情的教育技术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发展,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因此,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要继往开来,求实务新。在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关键的。我国在近几年中都急于将教育技术与世界接轨,做了大量的教育技术引进工作,进行比较研究,避免失掉了我国教育技术的民族性。
随着AECT1994的概念的引入及其与电化教育核心内容的逐渐融合,我国的电化教育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逐渐地形成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创新型的研究成果:
4.1 学科定义的完善和应用领域的设定
由于学科的定义会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研究范畴和主要对象,甚至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美国最先提出教育技术的定义,随后AECT又相继在1977、1994和2005年公布了教育技术的全新定义。逐步确定了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以及研究领域,其内涵不断完整深入,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多巨大的影响。
在应用领域的设定过程中,因其对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都有很大助力,对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设定出应用领域,更好地在学校中起到良好的效果,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将应用领域与课程整合,逐步深入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当中。
4.2 信息化时代教学理论的构建
国内外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由于学科专家并不熟悉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所以这种信息化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依赖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秉承着教育技术界优良的传统,我国的中青年学者在近几年来的研究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5 结束语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教育技术学具有自身十分明显的特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系,在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为学生打造了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对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北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2010(6).
[2]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北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理论探讨,2010(6).
[3] 何克抗.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