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凉战”下的“新丝绸之路”格局

2014-07-07 17:00:07关林张鹏飞
党员文摘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关林 张鹏飞

乌克兰危机致使美俄对抗走向公开化,其激烈程度虽比上世纪的冷战低一些,双方斗而不破,但形成全球“凉战”格局,一时间也难以改变。这也給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带来新的机遇,并借势突破周边的安全困局。

中国面对海上重压

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变化,让美国一些人的心思膨胀起来。

最近,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会议上说:“相信全球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反应将产生寒蝉效应,阻止中国考虑类似的行动。”

驻冲绳美军部队的将领声言,美国海军能够在西太平洋击败解放军。驻日美军司令部、美军太平洋总部的将领纷纷出来帮腔。美国防长哈格尔访华时,与中方高级将领发生争吵。

由于海上中国大而不强,美国鼓动日本、菲律宾等亚洲邻国,激化与中国的领土、领海争议。

战略专家米尔斯海默撰文批评奥巴马搞错了乌克兰问题,认为美国要“遏制中国——这个美国未来的唯一对手”。

奥巴马启程访问亚洲四国之前,接受日本《读卖新闻》专访,首次承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改变了美国不在中日领土争端之间选边站队的一贯立场。他还说:“在我的指挥下,美国将在亚太地区与日本这样的同盟国紧密合作,再次发挥主导作用。”

美国谋中亚两面夹击

美国还盯上广阔的中亚地区。

4月初,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彼斯瓦尔来到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本来,经过多年磋商,哈萨克斯坦准备在今年内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协议,三国共同建立“欧亚经济联盟”。而且哈方官员声明,它并非一个排他性的组织,不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彼斯瓦尔却说,既然有俄罗斯参加,目的就是对抗西方的。

彼斯瓦尔暗中渲染,俄罗斯可能采用“克里米亚”模式,对中亚国家构成新的安全威胁。她还信誓旦旦地宣布:“美国将从根本上支持中亚国家保护其领土完整和独立。”与此同时,欧盟则透露,打算开辟一条3300公里的油气“南部走廊”。

目前,哈萨克斯坦输往欧盟国家的油气资源,占其总出口量的56%,但是,现有管道要经过俄罗斯。现在,欧盟计划铺设新的纳布科油气管道,绕过俄罗斯,把中亚国家和里海地区的油气输往欧洲,以削弱对俄罗斯的路径依赖。

欧盟认为:“中亚地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与那里建立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意义。”

美国布下战略大棋局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面积接近400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美国能源部门曾经估计,那里可开采的石油资源约2000亿桶,占全球的16%,还有丰富的煤炭、钨、铬等资源。

中亚五国独立以来,美国极想在那里打入楔子,由此北遏俄罗斯、南下印巴、东阻中国、西连欧洲大陆,使得美国全球战略形成相互呼应的网状结构,掌握全球主动权。如果能够控制中亚地区,美国可以直接威胁俄罗斯腹地的安全,同时扰动中国西部边疆,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中俄都得调整国防重心;并且,美国可以利用分裂势力,对俄中两国内部进行渗透,进而影响两国的民众,阻止两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在此次乌克兰危机当中,俄罗斯多次祭出天然气出口的法宝,威胁基辅当局,要对西方的制裁采取反制措施。美欧如果能控制中亚地区,掌控那里巨量的油气资源,西方的能源短板就会转变为一种优势,进而通过油价大幅波动,搞垮俄罗斯经济。

上合组织阻挡美国渗透

中亚腹地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机场,距离美国十分遥远,可是,乘客们一下飞机,就会看到机场跑道上停着十几架庞大的灰色军用运输机,机身上清晰地写着“美国空军”字样。它们就是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推行“大中亚”战略计划的一个缩影。

2001年,美国向俄罗斯“保证”,不会在中亚国家驻军,终于换得普京总统对于美国攻打阿富汗军事行动的认可。谁知美军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就这么赖到了今天。

美国方面当然没有闲待着。他们打着“反恐”旗号,在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到处宣讲人权观念和民主制度,中亚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但如今,人们看到,美国丢下的精确制导炸弹滥杀无辜,地上长出的罂粟花毒害民众,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念,诱惑就不像从前那么大了。

借助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成员国中国的力量,俄方多次要求美国军队离开中亚国家的军事基地。美国眼见强推“大中亚”计划效力递减,2011年遂改变包装。前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亚地区,推出华盛顿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建立以阿富汗为中心,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国际经济与交通网络,帮助中亚地区发展市场经济。

被动俄罗斯反思对华关系

2008年,格鲁吉亚要求加入北约,俄罗斯不肯再忍,与其爆发战争。

乌克兰转身离去,立即影响到俄罗斯经济格局和军工生产。比如,俄罗斯大量先进的战斗机、军舰和战术导弹,交由乌克兰生产,已下的150亿美元军火订单,难以收到货物。而且,未来存在泄密可能。

俄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评论说:“这是一个让俄罗斯感到极其痛苦的时刻。”其实,他更想说的是,亲兄弟投奔西方怀抱,俄罗斯感受到锥心之痛,却无可奈何。

近来,美国和欧盟加紧针对中亚地区的活动,俄罗斯如鲠在喉。明显感到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试图在自己南部搅浑水,俄方只得被动应对。

过去,俄罗斯希望同中国的合作偏重于军事方面,对中方同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不甚热心。中国连接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从1997年就开始规划,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很大原因就是俄罗斯施加了阻力。

而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俄罗斯也在深化对美国的认识,更加珍视同中国的战略协作关系。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就说,“在(西方)企图给俄罗斯套上制裁绳索时,中国表现得像一位坚定的伙伴。中俄在美国力量薄弱的中亚地区联手,就能缓解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消极影响”。

“新丝绸之路”各方共赢

面对乌克兰危机,中亚各国也不愿看到乱局在自己国家发生。

比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公开表示,乌克兰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内部经济社会问题。他说,苏联时期,乌克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富庶的加盟共和国,而今,乌克兰的经济总量竟比哈萨克斯坦还少25%。对于乌克兰这样有5000万人口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乌克兰沉迷于街头政治,最终搞乱了自己。

而中亚国家相对于乌克兰来说,保持了政治稳定。土库曼斯坦2010年的经济增速达9.2%,位居世界前列;乌兹别克斯坦增幅也超过8%;中亚五国近几年平均增幅虽有下降,但仍在5%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框架下,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额达到459.4亿美元,比上世纪90年代初增加100倍。中国是中亚五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亚油气资源最大的购买国。

最近,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召开安全会议,各国呼吁防止外部势力利用社会矛盾和问题,试图制造新一轮颜色革命。他们认为,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利于各方合作共赢。

中亚地区是美国及其盟友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而且,中俄互信已经达到更高水平。中方顺势而为,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计划,自己不谋求势力范围,不谋求地区主导权,将会成为国际区域合作的一个典范。

(邱宝珊荐自《特别关注》2014年第6期)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10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信息(2016年9期)2017-01-18 05:50:04
中亚速览
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 06:08:22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中亚信息(2016年7期)2016-10-20 01:41:29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面向中亚地区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5年20期)2015-08-05 16:40:03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43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