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红,曾平凤
(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
说汉语儿童话轮转换语用策略分析
彭小红,曾平凤
(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
长期跟踪观察两名3岁说汉语的儿童成长到6岁所进行的会话,建立语料库。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在会话习得过程中,已能对话轮的动态转换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策略获得话轮、保持话轮、出让话轮及对会话中的重复和冷场进行修复。从认知、社会和心理等方面分析儿童话轮转换的规律及特点,以更好地帮助儿童习得会话。
话轮转换; 语用策略; 个案研究
会话是人们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在会话过程中发话者与受话者需要不断变换角色,轮流发话,这种现象称为“话轮转换”(turning-taking)[1]。根据Sacks等人和Psathas的观点,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有三条可循的基本规律,即:(1)在话轮形成后,当前发话人可挑选发话人,则这个被选之人有资格作为下一话轮的发话人;(2)在当前话轮已经形成,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择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受话人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2];(3)如果当前发话人不能有效地利用选择技巧选择下一发话人,而受话人又不主动争取发话时,则当前发话人只得继续发话[3]。
随着语用学领域对会话研究的深入,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研究将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会话习得过程中的如何寻找话题、对话题做出回应、打断会话、保持或者放弃话题、延长会话和修补话题等方面。Jaffe等人提出:儿童在开口说话之前,他们已经能够与成人进行频繁的话轮行为,婴儿和抚养者之间共同参与的“相互对视”行为是轮流会话的起源[4]。Snow[5]最先对儿童和成人的交际话轮转换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母亲在孩子刚出生3个月就已经在与婴儿玩耍或哺乳时频繁进行话轮转换。Nninio和Snow[6]将儿童的会话能力系统概括为话轮转换能力、会话发起与维持能力、会话修补能力。周兢[7]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研究以话轮转换的三条基本规律为基础,根据两名说汉语儿童的跟踪调查所得语料,考察儿童在会话过程中是如何把握话轮动态转换的语用策略,即如何实施获得话轮、保住话轮、出让话轮的策略和重叠及冷场的修复策略,并尝试从认知、社会和心理等方面,分析儿童话轮更迭的规律及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来自对两名说汉语儿童MHR(女)和ZHZ(男)的跟踪观察。两名儿童均出生于长沙,独生子女,父母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母亲均为高校教师,父亲均为公务员,在家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语言习得环境较为理想。两名儿童语言发展正常,没有任何听觉和言语障碍。
本研究用个案纵向跟踪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性别不同的说汉语儿童与成人或同伴自然对话的语言进行追踪录音,选择语料进行分析。
(二)语料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者在自然环境下对受访小孩与周围监护人或同伴的对话进行录音,不对活动或对话内容进行任何规定,每次录音时间约为一小时。两岁以前的录音周期为每周一次,两岁以后则每两周一次。每次录音结束后,调查者对儿童的照顾者进行访谈,以便对小孩的语言产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录音结束后调查者按照“国际儿童语料交流系统”(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CHILDES)对所研究儿童的语料进行人工文字转写,最后再由一名非转写人员核查,以保证其准确性。本研究所用的语料均来源于此。
本个案研究分别从MHR(03;02;08—06;04;06①06;04;06:表示小孩年龄为6岁4个月零6天,以下类推。)年龄段和ZHZ(03;02;06—05;07;09)年龄段各选取9个观察点进行研究。本研究只关注语言表达层面上的习得情况,不分析儿童使用非语言手段来表达会话含义的情况,并排除模仿、含糊不清和故事、诗歌、歌曲中出现的运用话轮转换语用策略的情况。对儿童在话轮动态转换过程中获得话轮、保住话轮、出让话轮及对重复和冷场修复的语用策略运用情况得出相应研究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1)在话轮动态轮转换中,两名儿童在3岁左右时已能运用语用策略实施获得话轮、保住话轮,出让话轮,并对话轮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及冷场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2)尽管在不同年龄段两名儿童对话轮转换策略运用的次数存在差异,但在四类策略中,获得话轮及出让话轮的策略比其他两类策略运用的比例明显要高;(3)在不同年龄段的话轮转换策略运用情况中,MHR的获得话轮策略均比出让话轮策略运用比例要高,比例最少的为重复及冷场修复策略的运用。而ZHZ的出让话轮策略比获得话轮策略运用比例高,保住话轮策略与重复和冷场修复策略运用的比例相当。
表1 MHR话轮转换语用策略运用次数及比例
表2 ZHZ话轮转换语用策略运用次数及比例
(一)获得话轮的策略
学龄前儿童话轮转换主要研究儿童在会话过程中如何获得话轮、保住话轮、出让话轮及对话轮转换过程中的重叠和冷场进行修复四个部分。根据话轮转换发生的三条基本规律,分析语料发现,学龄前儿童在会话习得过程中,已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语用策略使话轮成功转换,保证会话顺利进行。
在成人会话中,听话人将可能运用补充语义、尾部建议、恰当加尾、同声附和、礼貌插入语等策略获得话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获得话轮策略是两名儿童运用得最多的策略之一。其中,补充语义及尾部建议这两种策略出现次数最多。然而,儿童在获得话轮时,很少出现成人会话中运用礼貌插入语这一策略,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学龄前儿童更注重获得话轮的结果,而对于礼貌概念较少关注。在对获得话轮策略运用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 MHR(03;06;08)和 ZHZ(03;02;06)观察点中,两名儿童均存在通过重复前一说话人尾部词或短句的形式获得话轮,且此重复分别为27、22次,而在之前及之后的语料中,并未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这一时期,儿童对于话轮获得策略正处于进一步掌握的过渡中。
1.补充语义
Dixson[8]指出,自选说话人可以在恰当的时刻对于当前说话人的话语语义做一定的补充,借此机会获得话轮或者发言权。在例1中,INJ的话语“甜吧”这一形容酸枣糕味道的话语在语法上已经很完整了,但在语义上却并不完全准确,单纯的甜并不能准确形容酸枣糕的味道。CHI用“一点点”从语义上补充了INJ的话语,成功获得了话轮,并讲述了她的意见:除了甜外,酸枣糕还有辣的味道。
例1%exp①%exp:即%explanation,表示解释对话情境。: INJ②INJ、INQ、INO、INV、INK、INM、INP、INR均为调查研究者代号,FRD表示研究对象的朋友,MOT表示研究对象的母亲。and CHI③CHI表示研究对象。are eating Jujube cake.
*INJ:甜吧,……
*CHI:有一点点辣,有一点点甜。(MHR03;02;08)
2.尾部建议
自选说话人在恰当的时刻给一个尚未结束但已经接近可能结束之处,或者语法临界处加上一个他建议的恰当的结尾[9]。在例2中,在INQ的话语“太高了”之后,显然是想劝CHI放弃爬到雕塑背上的想法,但CHI在INQ的话语后马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表明自己不想放弃,成功获得发话的机会。
例2%exp:CHI wants to climb up the statues in the small park.
*INQ:灰太狼太高了.
*CHI:这个老虎也很容易爬。(MHR05;01;18)
3.恰当加尾
“恰当加尾”是指在听话人估计说话人马上要结束谈话的时候,他可以不留间歇地给前面一位说话人已经完整的话语加一个恰当的结尾。在例3中,CHI巧妙地给INO的话加了一个恰当的结尾“掉到了地上”,以此获得话轮,开始表达她自己的体会。
例3%exp:INO and CHI are talking about a story.
*INO:又掉下来一只。
*CHI:掉到了这里上。〈最后一个〉[/]最后一个皮皮鼠掉下来的时候好好笑的。(MHR05;02;19)
4.同声附和
听话人或者自选说话人能够预测当前说话人话语的结尾部分,从而和说话人同时说出同样的内容来结束一句话。在例4中,在MOT说完“不是”之后,CHI已经猜出了MOT接下来要说的话,因此与MOT同时说出“是四川来的”。这样,CHI成功地获得了话轮。
例4*INJ:亮亮阿姨是哪里来的?
*CHI:是北京来的。
*INJ:哇。
*MOT:不是。<是四川来的〉 [〉]
*CHI:<是四川来的〉 [〈](MHR03;02;08)
(二) 保住话轮的策略
从儿童所运用的获得话轮的策略可以看出,在每个句子结束的时候,当前的说话都面临着被下一个自选的说话人把话轮接过去的可能。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为保住自己的发话机会不被抢走,儿童在发话时会运用一些语用策略来保住自己的话轮。在儿童与同伴的会话中,相比较于与成人会话时保住话轮策略种类的运用更为丰富。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儿童更注重获得话轮的结果,而较少关注在获得话轮的过程中应讲究的礼貌,否则被夺走话轮的可能性会更大;而在与成人尤其是与录音人的会话中,录音人一般会尽可能让儿童多说话,不会轻易打断,因而儿童需要用到的保住话轮策略也就相对较少。
1.搪塞语
儿童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常常面临着一句话说完而下一句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在例5中,为避免话语中出现停顿而被另外一个说话人获得话轮的企图,儿童利用搪塞语:“哎呦”“算了”“啦啦啦”将句法单位之间可能出现的空间填满,以防止自己的发言权或者话轮被对方获得。
例5*CHI:我跟你说我现在演戏才#跳舞第一个演戏。
*INO:好,开始.
*CHI:跟你说每个姿势都是这样的。哎呦。这边。演习开始。&dududu,算了。唱歌哪一个。哎呦。大家好。我是我的名字是闪闪.我大名叫莫涵蕊。我是湘景幼儿园柠檬园的小朋友。我今年四岁半了。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我给大家表演的节目叫小鸭子……(MHR04;06;16)。
2.未完成标记语
儿童运用的保住话轮的另外一种策略是利用类似于“首先”、“其次”、“因为”等未完成标记表达法,向听话人表明当前说话人在第一个可能的结束之处出现之前,至少还有几个分句。这是儿童运用得最多的保住话轮的策略,且主要以关联词作为未完成标记语的情况最多。在例6中,CHI运用了“因为”这一未完成标记语,向INV表明在出现对应的标记语“所以”出现之前话语并未结束,从而成功保住话轮。
例6*INV:哦-?这样子啊!那她要是做老鹰的时候就抓不到啦!
*CHI:自己加紧抓嘛!比如可以往后面跑,因为后面#最后一次最容易抓,中间的最#最安全,前面的第二安全,所以最好是抓最后的。(MHR06;04;06)
3.话语未结束语
话语未结束语策略,即指在会话中采用一些连接词项,例如,“但是”、“并且”、“然而”、“所以”、“当”、“因为”、“然后”等从句或句子,使一句原来可能完整的句子变得不完整,让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至少还有一句话要说,因而还没有到达可能结束之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话语未结束语策略是儿童运用得最多也最为熟练的一种策略。
例7%exp:CHI is telling the rules of the game to INV and her other two friends.
*INV:这样赢了,赢了,输了之后干嘛呢?
*CHI:um,输了之后,然后另外两个人的#赢的她再&O po。如果谁再[!]赢就站第一个,哦,谁再[!]赢就站中间,然后谁#再[!]赢的话就站前面-?(MHR06;04;06)
在例7中,CHI向INV以及她的两个朋友讲述游戏规则,而她的两个朋友不同意玩这个游戏。在这样的情况下,CHI的话轮极易被打断,为保住自己的话轮,将游戏规则顺利讲解完成,CHI运用了话语未完成标记语“然后”、“如果”来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话并未结束,从而成功保住话轮。
4.加大响度
在保住话轮的策略中,正在说话的人可以通过提高音量或加快语速来使话轮不被夺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对话中,尤其是在其与同伴的会话中,儿童通过运用此策略来使自己的话轮不被抢走。如在上述例7中,CHI在其话轮中三次对“再”进行大声强调,以提高听话人对其说话的注意力,并使其话轮得以成功保住。
(三)出让话轮的策略
当前说话人在必要的时候可能会主动把话轮出让给听话人。通过对成人对话的分析,何兆熊[10]总结了3种出让话轮的策略:提名选定,仅指定话题,完全自选。黄衍[11]总结了6种放弃自己话轮的策略:称呼语,相邻对,附加疑问句,及3种话轮套语的策略。笔者认为,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即在说话人提出问题的时候已指定了话题,因而可以归为仅指定话题策略。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出让话轮策略是两名儿童运用得最为熟练、掌握得最好的一类策略之一,尤其对于ZHZ,是其运用得最多的一类策略。在对儿童出让话轮策略运用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提名选定及仅指定话题是其运用得最多的策略,而话轮套语策略相对来说运用得最少。
1.提名选定
提名选定即说话人通过提名的方式来选择下一位说话人,从而把话轮出让给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下一位说话人话语类型往往也同时被上一说话人所指定。在例8中,“妈妈”不仅被指定为下一说话人,同时妈妈的话题也被CHI所说的话决定了。
例8%exp:CHI wants to press the button on the computer keyboard.
*CHI:妈妈,按这个键咯!
*MOT:我说了,哪个键都不能按。(ZHZ05;07;09)
2.仅指定话题
当前说话人话轮即将结束时,可以限定下一说话人的话题,但不指定说话人。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仅指定话题”是儿童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出让话轮的策略。在例9中,CHI仅限定下面说话人的话题,表明自己出让话轮的意图,而并未指定说话人。
例9%exp:CHI, his mother and the reporter are having a walk.
*CHI:有一个鹅卵石。要不把它带回家?(ZHZ05;06;08)
3.完全自选
完全自选,即当前说话人既不限定下一说话人的话题,也不指定下一说话人,而是完全由听话人自选,并决定说什么。在例10中,CHI的回答“不知道”表明了其放弃话轮的意愿,但对接下来的说话人或说话类型并未作任何规定,是完全自选的。
例10%exp:CHI and the two reporters are talking about a picture in a story book.
*INK:你看那两个人在干嘛?
*CHI:不知道。(ZHZ04;02;29)
4.称呼语
在会话中,儿童还会利用含有称呼语的短语、句子、句子组合等发出话轮出让信息。这里的称呼语包括姓名、称谓等。在例11中,CHI放弃了自己的话轮,并选定姐姐为下一个说话人。
例11*CHI:姐姐。
*INM:嗯?
*CHI:这个东西怎么这么难打开,我实在想不出来。(ZHZ04;06;25)
5.附加疑问句
由于附加疑问句通常触发话轮更迭,在儿童的会话中,也常利用含有附加疑问句形式的短语、句子组合等传达出让话轮的意图。在例12中,CHI在讲述完自己的观点后,用一个附加疑问句“对不?”将话轮出让给FRD。
例12*CHI: 我上次,〈就是里面有个〉[/]里面有出口,嗯,一进去就可以把脸变下去,对不?
*FRD:&jing ge有个出口。(MHR06; 03; 08)
6.话轮套语
当前的说话人利用含有“我觉得……”、“你知道……”、“我不知道……”、“请问……”等套语的短语、句子、句子组合等实施出让话轮的语用策略。相对来说,这种策略在两名儿童出让话轮的策略中运用得最少。在例13中,CHI在运用了话轮套语“你以为”出让了话轮的同时也限定了INP的话轮类型。
例13*CHI:你以为只有你快。
*INP:我真以为只有我快。(MHR05; 00; 20)(四)重复和冷场的修复策略
大多数时候,会话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参与话轮转换的参与者构成,然而,无论何时都只有一个人说话。“重叠”是指在话轮更迭过程中,两个说话人都试图同时说话的情景。“冷场”是Yule[12]所指:当两个人试图同时发出话语但却出现了“没有了语流”,或者在该发生话轮更迭的地方却失去了顺利的交流节奏的现象。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令人尴尬。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学龄前儿童已懂得运用策略进行修补,但对这一类策略的运用并不成熟。
1.修复“重叠”的语用策略
打断或者抢夺别人的话语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当出现重叠的时候,就必须有一方出让话轮,主动退出。尽管儿童在获得话轮的时候更关注结果而常常忽视礼貌,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会话中出现“重叠”的情况时,儿童通常会采取主动退出来进行修补的策略。
例14%exp:INJ and CHI are eating Jujube cake.
*CHI:还有一点点+/。
*INJ:酸不酸?不酸吧。
*CHI:〈还有一点点〉[/]还有一点点辣。(MHR03;02;08)
在例14中,CHI正要跟INJ形容她所尝到的酸枣糕的味道,INJ因感受到酸枣糕的味道并不酸而急于询问CHI,插了一句“酸不酸?不酸吧。”这时CHI马上停下,等待INJ的话轮结束再继续之前未说完的内容。
2.修复“冷场”的语用策略
在对MHR和ZHZ的语料分析中,冷场的情况出现得较少。但当出现冷场时,儿童已懂得运用策略来修复冷场的尴尬,主要有重复策略、提名策略、反问提示、搪塞策略等。重复策略指:当会话中出现冷场的尴尬情况时,前说话人通过重复之前的话语来进行修复。提名策略,即在冷场情况下通过点名来指定下一名说话人,如“平平姐姐,我是问你呢。(MHR06;04;06)”反问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反问的形式来提示下一个说话人接过话轮,从而避免冷场的尴尬。在例15中,CHI对INR的问题不能立即给出正确的答案,为了不至于停下谈话而造成冷场,CHI就用了“er”这样的搪塞语。
例15*INR:这个人是不是骑马过来加油啊?
*CHI:e2#不对,马不能加油。(ZHZ05;05;21)
成人在交际过程中,会利用动态语用意义达到交际目的的语用策略,即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通过对两名3岁至6岁说汉语儿童成长会话语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也能在话轮的动态转换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策略获得话轮、保持话轮、出让话轮及对会话中的重复和冷场进行修复。尽管可能由于性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两名儿童对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获得话轮策略及出让话轮策略是学龄前儿童运用得最多、掌握得最好的两类语用策略。
受心理水平、认知能力和社会交际等因素的制约,儿童对于各类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获得话轮的过程中,儿童更关注获得的结果,礼貌插入语策略在儿童会话中未出现;儿童话轮中的语句数量较少、语句长度较短,对于保持话轮策略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单一运用关联词语作为未完成标记语来保住话轮;学龄前儿童的话题跳跃性很大,大多是通过指定话题或提名选定策略将话轮出让给下一说话人后又发起另一新的话题;而对于重复及冷场的修复策略运用得最少、最不熟练,有时甚至不能意识到会话中出现了冷场情况。儿童语用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进一步跟踪被试儿童,研究其语言发展过程,同时还应对更多儿童的会话进行分析。
[1] Edmondson,W. Spoken Discourse: A Model for Analysis[M]. London: Longman, 1981:28.
[2] Sacks et al.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 Language, 1974,(50):696-735.
[3] Psathas, G. Conversation Analysis[M]. Thousand Oas: SAGE, 1995:95.
[4] Jaffe,J., Stem, D. & Perry, C. “Conversational coupling of gaze behavior in prelinguistic hum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1973,(2):321-330.
[5] Snow, C. E.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babies”[J]. Journal of Child Langunge,1977,(4):1-22.
[6] Ninio, A.&Snow, C.E.(Eds).Pragmatic Development[M]. Boulder:WestviewPress,1996:12.
[7] 周兢.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J].心理科学,2006 ,(6):1370-1375.
[8] Dixson, R.J. Everyday Dialogues in English[M].New York: Regents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3:161.
[9] 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60.
[10]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09.
[11] 黄衍.话轮替换系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1):16-24.
[12] Yule.G.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45.
An Analysis o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s Turn-taking Pragmatic Strategies
PENG Xiaohong, ZENG Pingfe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
A linguistic corpus has been set up to to analyze two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from 3 to 6 years old. By means of longitudinal, mathematic and statistics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already been able to,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use pragmatic strategies to get the turn from the speaker, keep the turn, give his or her turn to the hearer and mend the overlaps and silence in the conversa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turn-taking from aspects of cognition, society and psychology to help children acquire conversations better.
turn-taking, pragmatic strategies, case study
H0-05
A
1673-9639 (2014) 06-0132-06
(责任编辑 白俊骞)
(责任校对 张凤祥)
2014-05-1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母语习得理论依托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XJK013BGD033)及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信息化背景下理工科院校二语习得评估体系研究”(13C1004)成果。
彭小红(1970-),女,湖南涟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习得。曾平凤(1989-),女,湖南新化人,长沙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