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伟,冯 婕,张学禹
(四川省金堂县气象局,四川 金堂 610400)
大雾即空气中浮游的大量微小的水滴且常呈乳白色,能见度<1.0 km的天气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雾对交通运输、电力及农业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何冬梅[1],顾清源等[2]分别对四川盆地大雾成因进行了剖析,唐信英等[3]对四川省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做了研究。金堂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成都市约60 km。县城赵镇雄踞千里沱江之首,沙河、毗河、金河穿城而过,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雾的形成。因此研究金堂县大雾气候特征,对预报服务、防灾减灾、经济发展都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资料来源于1981—2010年金堂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金堂县大雾气候变化特征。
金堂县1981—2010年多年平均大雾日数为36.5次,最多出现在1987年,为70 d,最少出现在2008年和2010年,仅为7 d,两者相差达63 d。从年代际变化来看,80年代最多(平均48 d),90年代次之(46.2 d),本世纪前 10 a 最少,仅为 15.3 d。图1为1981—2010年金堂县大雾日数图。由图可见,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即1986—1995年)是一个相对高发期,平均达56.7 d,但是1989年为一个特例(仅35 d);1998年以后年均大雾天数明显减少(平均18.7 d),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大雾天数均低于11 d,是一个大雾相对少发期。统计上述资料,建立变化趋势方程:Y(t)=-1.560 2x+60.683,即大雾天数以 15.6/10 a 的速率减少。
图1 1981—2010年金堂县大雾日数变化
表1为各季节大雾日数统计表。由表1看出: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10 a出现631 d),占全部雾日的57.5%,其次为秋季,占25.1%,夏季最少,仅占7.7%。从分年代际统计来看,同样存在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的特点。同时发现,除90年代秋季大雾日数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其余各季节大雾日数均按年代际呈现出依次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大雾日数迅速减少。
表1 金堂县各季节大雾日数统计表
统计金堂县各月大雾日数可以看出金堂县大雾日数以12月最多,占全年的26.1%,1月次之,占23.4%,4—9月,平均次数均不足1.5次,其中6月最少,仅占全年的0.6%(近30 a仅出现7次)。
四川盆地大雾以辐射雾为主[2],辐射雾大多夜间开始发展,清晨最强,有时在日出后1 h之内,雾中温度还继续下降,再加上地面蒸发及微弱的湍流交换,雾反而更浓,然后才逐渐消散或者抬变成碎层云[4]。由于金堂属国家一般站,夜间不值班,虽夜间有雾,但没有记录开始时间,大雾开始时间均记为08时。为了便于统计,统计大雾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时为准。例如:开始时间为08时01分或08时59分,均统计为08时(结束时间类同)。经过对金堂县大雾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行统计发现(见表2):大雾开始时间在08时(或之前)的有992次(总1 042次),占总次数的95.2%。1981—2010年间11—20时仅出现大雾11 d,平均不足0.5次。
表2 金堂大雾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表
图2是金堂大雾结束时间日数的日变化图。由图可见,金堂县大雾结束时间主要集中在08—12时,约占总次数85.3%,其中以10时结束次数为最多,09时和 11时紧随其后,分别为 201次(占19.2%),204 次(占19.5%)。
图2 金堂大雾结束时间的日变化
通过对金堂县1981—2010年30 a大雾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①30 a平均大雾日数为36.5次,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是一个相对高发期,平均达56.7 d;1998年以后,进入大雾相对少发期,年均大雾日数明显减少(平均18.7 d),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后,大雾日数均少于11 d。从变化趋势看,大雾日数以15.6/10 a的速率减少。
②大雾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同时发现,除20世纪90年代秋季大雾日数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其余各季节大雾日数均按年代际呈现出依次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大雾日数迅速减少。
③金堂县大雾日数以12月最多,1月次之,这2个月就占了全年的49.5%;6月最少,仅占全年的0.6%(近30 a仅7次)。
④金堂县大雾主要开始于08时之前;结束时间主要集中在08—12时。
[1]何冬梅.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4 857-14 858.
[2]顾清源,徐会明,陈朝平,等.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J].气象科技,2006,34(2):162-165.
[3]唐信英,罗磊,王鸽,等.四川省大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29(3):60-65.
[4]林建,杨贵名,毛冬艳.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环流形势[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2):171-181.
[5]谷秀杰,王友贺,张永涛,等.郑州市大雾气候特点及一次个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4):40-43.
[6]张永涛,谷秀杰,王友贺,等.河南省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