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平
在中国思想史上,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轴心时代,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当时的辉煌和成就。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原生期,尤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给中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更是青年一代成长和发展的源泉。因为正如易中天所说:“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特安排了《先秦诸子选读》,选录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六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进行整合,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这对于诸子文章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意义
1.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摄取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只知孔子老子之名,而对于其真正伟大在哪里,其有什么思想却一无所知,难免写作文捉襟见肘,孤陋寡闻、内容浮浅、精神疲软等心灵疾患时有发生,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文精神的缺失。所以,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深入学习先秦经典著作有助于了解中历史文化背景。先秦诸子产生并活跃于春秋战国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不断、称雄争霸割据、思想文化异端崛起的历史舞台上,其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日新月异皆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剧变孕育了伟大的思想家。人教版所选材料采自《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六部经典,为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3.深入学习先秦经典,是中国国学复兴的必由之路。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角,肩负历史赋予的重担。易中天教授说:“学者有传播传承文化的义务。”未来的学者必定来源于今天的青年一代,国学的复兴重任落在了青年一代的肩上。诸子百家遗留的精神遗产,他们的散文以思想的深邃及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所在,对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演变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
1.专题探究学习
选修课教学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教学,要求应当更高一点。学生在必修课程及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先秦诸子散文,但那是零星点滴的,《先秦诸子选读》是专题课程,是对先秦诸子散文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都是专题学习,而选修课程的教科书大都是一种专题式结构。《先秦诸子选读》选用的是儒、道、墨、法四家散文中重要的篇章,每个单元即为每家思想文化专题。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内选文内容,还可自主组织新的学习专题。
教师课前要对先秦思想有深入了解,可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如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林语堂先生的《国学拾遗》,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易中天先生的《我读先秦诸子一二三》等,以便对诸子思想有整体宏观的认识和细致的深入。
教材并不一定全部教完、学完。在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前提下,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着眼于深化学生的人文知识,选择对中国文化具有根本影响力的儒道思想,《论语》、《孟子》、《荀子》、《庄子》、《老子》等单元做重点讲解,每单元平均用时达8课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教学需要。
2.人文思想传播
先秦诸子散文是各家及其成员思想的表现,充满了卓绝的智慧,他们都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方子。诸子思想有些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如老庄的消极无为、顺应天命,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可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清真相,消除负面影响。
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孔子针对现实社会秩序的混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建立“仁”的学说,在人文精神上是人的内心和外在的宇宙和谐;孟子针对功利主义和君王暴政发出“行仁义”、“施仁政”主张;庄子的“安时处顺、以无用为大用、尊生”思想体现了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对处于无路可走境遇人们的关怀……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材料,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中传播的人文精神,所展现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会给予学生极大震撼:
第一,坦荡浩然、自强不息的精神。《论语》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面对浑浊的社会现实,不屈不挠地勇于承担;《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正气。”人生在世,必须有所作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社会要有所贡献。
第二,懂得宽宏感恩。《论语》中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人要总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善待他人,感老师之恩,感朋友之恩,感社会之恩。
第三,中国最讲中庸之道,讲和谐,那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关键的是一种自己心境的和谐。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儒家和道家不过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一种属于活动的,有为的,相信的一面;一种属于静观的,怀疑的,惊异的,使生活笼罩着如梦性质的一面。儒家和道家从来就是展现人性的执著追求和智慧谦卑的精神。
教学中可以课内外结合,处理文本前后贯通,精心整合,大胆取舍。教学节奏可适当加快,压缩时间,为学生自主研习和探究留下更大空间。在较为全面地领悟先秦诸子思想智慧的同时,注意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分析研究人文精神,欣赏总结,交流论辩,在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文化品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