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的实例研究

2014-07-05 12:27龚良军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渣场生产能力水土保持

龚良军

(毕节市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毕节 551700)

1 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项目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渠两大部分组成。工程设计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宽6.00 m,坝顶高程356.30 m,水库总库容2 520万m3,水库正常水位352.00 m,水库死水位325.00 m,最大水位落差为27.00 m,灌溉面积4 967 hm2,供 水 338万m3,向 周 围 场 镇 供 水437万m3,向农村供水261.7万m3。解决县城、场镇及农业人口20.33万人和27.92万头牲蓄饮水。

2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工程范围内的的农业生产力下降。有资料显示,自从水利工程建设以来,水土流失现象开始出现,并逐年恶化。由于工程所在地主要以农业为主,水土保持对该地来说更加重要。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农业生态平衡,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水利工程水利效益的措施[1-2]。但是,事实上,水利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就是由于人们主观上的不重视,对水土保持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综合对拟建地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致使建成以后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3]。在此基础上,加剧了客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而工程后期,甚至在完工以后,即使明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而是任其发展,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预测参数及确定取值见表1。

表1 水土流失预测参数及确定取值

3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3.1 损害了土地原有的生产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土地的利用不当,乱扔废弃物,施工完成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破坏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加上耕地原本就少,水利工程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产能力进一步降低。

3.2 淤塞河道、掩埋耕地

水利工程施工中,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缺乏管理,施工时乱扔工程废弃物,不仅造成对土地的占用,而且经过雨水冲刷后,流向河流,污染水源。再者,建筑人员施工中,大量的生活垃圾随意扔弃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3.3 洪涝灾害发生更加频繁

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多时候要采取开挖排洪措施,必然改变原有河流的水文特征。而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前期没有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尤其是缺乏对工程所在地环境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对改变了河流原本的水文特点后,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工程建设初期由于人为因素,可能有部分岩土弃渣流失,采剥的表土临时堆放场地不合理等造成的表土流失,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

4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1 工程措施

对大坝坝肩两侧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采用喷混凝土护坡,在工程管理区及其它建筑物周围、施工用地周围设排水沟。

表2 一般治理区水土保持工程量

根据石料场、混凝土骨料场、土料场的地理位置及实际情况,分别对采石场的无用层土和弃石采用临时拦挡措施,以备后期渣场改造覆土之用,工程措施主要为设临时拦渣墙、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削坡处理、坡脚设排水沟、作好开采排水工作等工程措施。

对坝区废渣进行专门的处理,采取分类处理措施。对于能够再次利用的进行回收,发挥其第2次使用价值。对于不能再次利用的,在保证其不对当地的地表水源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就地整治。对于不能再次利用的且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直至无污染无破坏为止。土地方面,恢复原有植被,开挖的土地进行填土,恢复原有的地貌特征。施工过程中对砍伐的植被进行恢复。

4.2 植物措施分析

对于坝区料场土质边坡采取植物护坡,选栽当地适宜经济树种,施工结束后,进行料场改造,回填压实,上覆原无用层土壤,逐步还耕;对于坝区渣场,在其碾压、覆土等改造后还耕;渠系两侧采取植树种草的植物措施,并结合农村生产实际情况,种植以经济果木种植为主的植物,施工弃土做农耕用土;在提灌站站内适宜绿化,进站公路两旁植树;渠系渣场经整治后,平台植树绿化或覆土还耕。

5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5.1 蓄水保土效益

通过采取植物措施,增加了土地的覆盖率,约增加植被10%。这样,就减少了雨水对裸露地表的冲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持了水土。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有植被进行了破坏,采取的植被措施使被破坏的土地慢慢地得到了恢复。另外,施工过程开采中,地貌也被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施工中环境破坏程度。

5.2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利工程发挥水利作用的同时又能和当地的环境系统实现和谐统一,既不对当地原有的自然特征造成破坏,又可以起到调节水量,给当地的农业提供灌溉。不仅保障了用水安全,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3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表现在,通过采取措施进行水土保持,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甚至有的土地的生产能力比原来提高了很多。土地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明显得到了提高。同时,由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农副产品做为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农民收益多样化,稳定化。

[1]赵淑敏.浅谈罗坪道碴场水土保持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09):216 -217.

[2]笪志祥.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12):78-80.

[3]马晓燕.朱岔峡水电站2号弃渣场边坡稳定度分析与水土保持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1(05):53-55.

猜你喜欢
渣场生产能力水土保持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水土保持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五一水库工程平地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