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桂文 贝永建
摘要:2011及2012年的6~8月,对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堂山保护区分布有两栖爬行动物共82种。其中有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3目7科16属;爬行动物57种,隶属3目12科38属。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对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广西天堂山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5-1113-04
广西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丰富。桂东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和种类较多[1],笔者曾对六万林场和玉林市周边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过初步调查[2-4],但有关广西天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尚未见专项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笔者于2011年6~8 月和2012年6~8 月对该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自然概况及调查方法
1.1 自然概况
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东南部的容县、北流市和广东的信宜市三县(市)交界线上,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5′-110°50′,北纬22°30′-22°43′,总面积28 817 hm2。整个天堂山地势是东南高向西北延伸,呈南北走向。地形复杂,山脉脊线明显,切割感强烈,“V”型沟密布。地貌属中山山地,最低海拔500 m,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山地占5%。最高峰望君顶海拔1 274 m。天堂山年平均温度为18.8 ℃,累计年平均降雨量2 193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整个保护区土壤疏松、湿润、有机质含量丰富,植被保存较好,保护区内有蕨类植物29科59属64种,裸子植物6科9属12种,被子植物127科398属687种。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为2011年6~8月和2012年6~8月,选择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活动活跃的9:00~12:00、15:00~18:00和20:00~23:00进行调查。每个月对同一条样线在3个时间段重复调查一次。
1.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样带法调查,同时辅以样方法和访问调查法。针对天堂山的植被和水系特点,结合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和栖息地特征,两栖类动物的调查采集主要在黄昏和晚上进行,白天则对天堂山的地形和路线进行熟悉和观察,晚上则利用手电筒等照明工具,主要沿着山涧溪流、天然草丛、植被稀疏的坡地、灌木丛、湿地、近水域的丛林进行观察采集。同时走访区内的老猎手、巡山员及村民,广泛收集有关资料。
参考杨道德等[5]的两栖动物生态类型划分方法,将两栖动物的生态类型归为五类:静水型(Q)、陆栖-静水型(TQ)、流水型(R)、陆栖-流水型(TR)、树栖型(A)。
两栖类物种鉴定及分类依据文献 [6-10],地理区域划分参照文献[11]。
2 结果与分析
经检索鉴定,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如表1、表2所示。
2.1 物种组成
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3目7科16属,占广西两栖类动物种(105种)的23.8%,占全国两栖类动物种(355种)的7.0%。其中蛙科有8属12种,分别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50.0%和48.0 %;姬蛙科有3属6种,分别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18.8 %和24.0 %;树蛙科有2属3种,分别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12.5 %和12.0%;雨蛙科、蟾蜍科、鱼螈科、蝾螈科均为1属1种,各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属、种总数的6.3%和4.0%;有尾目的种类较少,只有无斑肥源(Pachytriton labiatus);无尾目中蛙科为优势科。蟾蜍科只有华南常见种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1种,树蛙科也只有东洋界常见优势种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侧条跳树蛙(Chirixalus vittatus)和大泛树蛙(Rhacophus dennysi)3种,雨蛙科只有华南雨蛙(Hyla simplex)1种,姬蛙科种类稍多。黑眶蟾蜍、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斑腿泛树蛙等为常见种。常见种占多数,无广布种。
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共有57种,隶属3目12科38属。其中龟鳖目3科5属5种,分别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属、种总数的13.2%和8.8%;蜥蜴目4科5属6种,分别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属、种总数的13.2%和10.5%;蛇目有5科28属46种,分别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属、种总数的73.7%和80.7%,其中游蛇科有16属36种,占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属、种总数的42.1%和63.2%,为优势科。
2.2 两栖动物生态类型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有13种两栖类动物属陆栖-静水型,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物种数的52.0%;流水型、静水型、陆栖-流水型、树栖型各3种,各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物种数的12.0%。其生态类型以陆栖-静水型为最多,其余4种类型次之,这与保护区植被密度大、溪流与农田湿地较多有关。
2.3 区系特点分析
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11]。由表1和表2可见,保护区内的25种两栖动物均属东洋界种类,其中华中、华南区种类最多,共有9 种,占总种数的36.0%,为该保护区的主要成分;其次为华南区物种,有7种,占总种数的28.0%;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三区的种类有5种,占总种数的20.0%。由此可见,天堂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组成明显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成分为主,华中区系与华南区系相互渗透。华南区和三区分布种占次要成分,呈现出华南区向华中区和西南区扩散的区系特征。这与该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滇桂山地丘陵带是相符的。保护区内的57种爬行动物除了平胸龟属于古北-东洋界广泛分布种外,其余均属东洋界种类,表明天堂山保护区爬行动物区系呈现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以华南区(21种)和华中、华南区(13种)的物种为主,分别占36.8%和22.8%;三区广泛分布种(10种)占17.5%;广布种(4种)占7.0%。总体上以华南区和华中、华南区物种为主,呈现出华中、华南区向周边辐射的区系特征。
2.4 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
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两栖、爬行动物较为丰富,其中蟒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该保护区调查物种的1.2%;虎纹蛙和三线闭壳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保护区调查物种的2.4%;其余79种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虎纹蛙(Rana rugulosa)、平胸龟(Platysterninae magacephalum)、滑鼠蛇(Ptyas mucosus)、舟山眼镜蛇(Chinese cobra)4种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占保护区调查物种的4.9%。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平胸龟、乌龟(Chinemys reevesii)、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蟒蛇(Python molurus)、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紫灰锦蛇(Elaphe poryphyracea)、三索锦蛇(Elaphe radiata)、灰鼠蛇(Ptyas korros)、滑鼠蛇(Ptyas mucosus)、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铅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金环蛇(Fasciatu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舟山眼镜蛇、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共16种,占保护区调查物种的19.5%。
3 保护对策与建议
1)提高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在保护区及周边居民区内利用墙壁告示、图片、标本展览、生物资源介绍等活动,加强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自觉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加大对乱捕滥杀野生动物和破坏其生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家底,以利于保护。
3)当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以减少当地农民对野生生物的过度开发对生境的破坏。加强对蛇类、蛙类等物种的人工驯化、饲养、繁殖的研究和推广,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以缓解人类对野生动物捕捉的压力。
4)加强保护区生物资源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生物资源变化情况,同时保证落实保护区日常管理计划和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霞,温业棠.广西两栖动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阮桂文,莫凤琼,原鉴梅,等.广西玉林市挂榜山两栖动物初步调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98-101, 135.
[3] 阮桂文.广西玉林市东郊区爬行动物的调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77.
[4] 阮桂文,彭红元.广西六万大山爬行动物调查研究[J].四川动物,2010,29(4):151-154.
[5] 杨道德,刘 松,谷颖乐,等.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07,26(2):362-364.
[6] 费 梁,叶昌媛,黄永昭,等.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 田婉淑,江耀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8] 赵尔宓,黄美华,宗 愉,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9] 赵尔宓,赵肯堂,周开亚,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二卷 有鳞目 蜥蜴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 赵尔宓.中国蛇类(上)[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1] 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