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惠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化抽象、枯燥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在生活中的。我就自己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程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只有学生对所学东西产生浓厚兴趣,才能进行积极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一点是注重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学习。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得有意思,学得有趣、深刻。例如:我在教学千克、克、吨的《有多重》时,先出现笑笑、淘气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模仿,并且提问:“谁高,谁矮”,学生不会去比一比身高,让学生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活动,从而掌握比高矮的知识与技能,并激发了学生乐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我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的数学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质性的变化,自主学习是新课程观念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上的主动参与者。”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软弱,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探索,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的方法。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乘车》一课时,教师扮演火车头,同学扮演车厢(旅客),列车先进时有旅客上、下车,让学生列出算式,10—8+3=5,5+5—2=6,6—3—1=2,2—1+7=8……从而使学生联系自己乘车生活实践,初步体会运算顺序,更加深刻的领悟到生活中有数学。我在教学《整理房间》时,让学生想一想平时妈妈是怎么整理房间,接着引导学生想想,冬冬的房间应怎么整理,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从而弄清楚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三、探索生活规律,掌握知识技能
第斯多惠曾说:真正的教师不是把经过千年来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是引导他们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和他们共同建筑楼房,并交给他们建筑之术。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联系生活,还要让学生能够探索生活。
《课标》也指出: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左右》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左手、右手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再请两位同学面对面从而确定的左右,接着让学生对头镜子,更进一步认识左右的相对性。又如,我在教学《小猫吃鱼》的练一练第3题,学生说图意,小鸡啄食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的学生会说第一个槽盛米,第二个盛水,有的说第一个槽盛糠米,第二个盛米饭……学生从生活中喂鸡的情况说小鸡先吃米再喝水;有2只吃糠米,3只吃米饭……,从而列出5=( )+( ),5—( )=( )的有关算式。让学生在探索生活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
四、超越生活经验,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课标》也指出: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小学生的直观想象力丰富,并且喜欢做各自各样的游戏,在学习课堂,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提前体验社会生活,扩大社会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1—10的认识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幼儿园学过了,我就让学生对旧知识再创造。想一想是怎么认识的,怎么记怎么写,有的学生说“6像哨子”,“2像家里的鸭子”……这样给学生一个表演机会,到黑板演示,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想象或超越生活的情景、事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猫吃鱼》一课的“试一试”,教师首先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模拟“掷圆圈”和“吹泡泡”,充分感受生活中“掷圆圈”和“吹泡泡”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又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笑笑共掷了( )个,套住了( )个,用加法表示是( )+( )=( ),用减法表示是( )—( )=( ),最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想象,进行形式开放的练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儿童为基点和起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使学生在生活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知识得到提升,从而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