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如彤
以往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肥胖不构成对身体危害。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儿童肥胖会导致众多健康问题,尤其会出现一些原本只属于成人“专利”的慢性疾病。
宝宝肥胖的危害
肝脏损害
单纯性肥胖儿童易合并脂肪肝,肥胖程度越严重,脂肪肝患病率越高。和成人不同,儿童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由肥胖所致。脂肪肝在早期是可逆的,如合理饮食、体重控制,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早期没有很好控制,则有可能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且儿童相对成人而言进展更快,其预后更差。
血脂异常
肥胖儿血脂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30%左右超出正常范围,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呈上升趋势。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脂血症,这些表现在肥胖宝宝体内也可观察到。
血糖异常
肥胖的宝宝血糖比正常儿童高,糖耐量试验也出现异常改变,这些都为将来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单纯性肥胖宝宝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对血脂及胰岛素代谢有较大影响。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糖水平呈上升趋势,表明肥胖儿童有糖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成人病,但目前在儿童中发病率不断上升,不断增加的儿童肥胖发病率是其重要原因。
影响心血管系统
宝宝肥胖与成人肥胖一样 ,是引起心血管疾患的危险因素。肥胖宝宝患有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肥胖儿。儿童期存在的血压偏高可能增加今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而且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一定损害。肥胖宝宝有可能较早发生冠心病,且往往比较难治。
肥胖程度愈高,血液黏度越大,血流缓慢造成组织灌流不足,给心脏造成负担,使大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致使肥胖宝宝大脑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活动能力下降。
肥胖导致的心肺功能降低在开始时是可逆的,如果肥胖被控制,心肺功能会恢复正常。如果肥胖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出现心室肥大等器质性病变,此时就无法恢复正常了。
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肥胖孩子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很容易成为同伴取笑的对象,经常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肥胖儿童容易孤独、自卑,对自己评价低、缺乏自信。这种心理状态将阻碍孩子智力潜能的发挥,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也将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会造成孩子孤僻、内向、退缩的个性。严重者将严重影响其个性、气质和性格的发展,甚至影响将来的升学、就业和生活。
私人定制减肥餐
母乳喂养的宝宝
对0~6个月宝宝而言应坚持纯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采取部分母乳喂养。母乳可根据宝宝情况自动调节浓度和分泌量,不易过度喂养,同时母乳喂养的宝宝对新的蔬菜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宝宝,能更好地预防宝宝肥胖。即使是对超重和肥胖儿童我们也建议继续母乳喂养,至6个月时适量添加辅食。对婴儿而言,无需为宝宝体重增长过快而减少母乳喂养量,但要尽量避免过度喂养。
添加辅食的宝宝
宝宝6个月时应开始添加辅食,在这个年龄段婴儿口腔的神经和肌肉发育趋向成熟,能较好的控制舌的运动,开始咀嚼活动和长出牙齿,肠道消化酶分泌增加,有较好的消化能力,喜欢新的口感和味道,但请不要忽视在此阶段母乳或奶类食品仍是婴儿的主食。
1岁内宝宝应以奶类为主,其他食物为辅。宝宝辅食的添加应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由少至多,逐渐增加辅食量和次数。一般说来,6个月宝宝宜每天吃1次辅食,每次1~2勺,每勺约10毫升;7~8个月宝宝每天吃2次辅食,每次约100毫升。9~12个月宝宝每天吃3次辅食,每次约150毫升。
对于肥胖宝宝而言,尤其应注意不宜过早添加辅食,也不要添加过多。添加辅食时要注意监测生长速率,如体重超速增长,随宝宝年龄增长不增加辅食的量,适量给予低能量密度的营养素增补剂。其实宝宝需要的食量往往比家长想象的少,当宝宝表示吃饱了的时候,不要强迫进食,应正确掌握宝宝发出的饱饿信号。
制作辅食时,以天然清淡为宜,不宜添加盐及糖。食物在天然状态下含有的盐足够婴儿需要,摄入盐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1岁内宝宝的辅食中不宜放盐,1岁后可放少量的盐。辅食中加糖会养成婴儿对甜食的偏好,可能导致肥胖和损害牙齿。提倡给宝宝喝白开水,这将有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肥胖。
1岁后的宝宝
?给宝宝提供各种健康食物的选择,而不刻意限制进食,如果所有的选择都是健康食品,就不必过于担心宝宝吃得太多。
?判断应该吃多少非常重要,让宝宝学习和体验饱腹感,知道何时该停止进食。
?不要用食物奖励宝宝或把不给宝宝食物作为惩罚,不要强迫宝宝把碗里盛的饭菜吃光。
?避免边看电视边吃饭或看电视时吃零食,就餐时家庭成员可相互谈论各自一天的生活,而不要仅仅谈论和吃有关的事情。
?尽量不吃快餐,因快餐所含的脂肪量往往太高。
?蔬菜、水果和粗粮应占全家每天食物总量的大部分。
?尽量少用油炸的烹调方式。
?正确衡量每人每天所需的食物,家长常常过高估计宝宝所需的食物量,而需要的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