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前卫
进入21世纪,麻省理工学院这样表述自己的使命:“麻省理工学院致力在科学、技术及其他学术领域方面的知识开拓和学生培育,为21世纪的美国和世界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了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大学共享,也为了给那些没有机会来麻省理工学院读书的莘莘学子提供自学的方便,学院于2002年大胆地实施OCW计划,也就是网络公开课计划。此项计划获得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度赞扬。
特色鲜明
有人称麻省理工学院是“癫狂精神病院”,也有人认为它是科学的“圣地”;有人称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是天才是圣人,也有人说他们是疯子是怪人。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和学院呢?IHTFP是麻省理工学院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根据不同人的感受,它可以译为“我憎恶这地方”,也可表示“我真的发现了天堂”。据说,近2/3的新生刚入学就叫苦连天。有人说,在麻省理工学院,要想顺利完成学业,在“学习”、“睡眠”和“朋友”三者中只能得到两个——大多数学生聪明地选择了放弃充足的睡眠。学生从抱怨到习惯,很多人上学的数年里,几乎很少走出校门,更别提旅游观光了。 为了让学生适当宣泄因紧张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一些看似出格的恶作剧,在不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学院不会加以阻拦。比如,自20世纪70年代起,每当学期考试结束,学生总会进行一次摔钢琴活动,就是把一架旧钢琴从教学楼顶推下——摔碎。
这个刺激的游戏,除了娱乐没有任何意义。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者说,既然是娱乐,就不需要理由和意义。他们喜欢就让他们做吧。难能可贵的是,院方甚至以欣赏的态度看待学生在恶作剧中体现出来的创意。 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几个系的学生合谋,炮制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校园恶作剧——他们从“死对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校园偷走了一门2吨重、有130年历史的大炮,运到4800千米外的自家校园。
事情的起因是在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学生混入麻省理工学院,向前来参观的未来学子发放貌似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T恤衫。衣服看起来皱皱巴巴的,像劣质棉布缩了水的模样,前面印着麻省理工学院的英文缩写“MIT”,后面却写着“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对这种找上门的捉弄,当然要给予加倍的还击。
还击行动组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他们用伪造的文件骗过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保安人员,大摇大摆地把大炮运了出来。时间选得正是时候,大炮连同记述运炮经过的说明稳稳摆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之时,正好是校园参观周的开始。不到半天时间,差不多全美国人民都知道了此事。
麻省理工学院院方不但没有对学生的恶作剧动怒,反而把他们搬运大炮的绳索和撬棍等“作案工具”收藏进学院的博物馆,供人们永久参观。 (摘自《科学画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