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

2014-07-04 06:26叶兆言
学习博览 2014年5期
关键词:凌叔华祖父鲁迅

叶兆言

陈西滢就是陈源,那个写《西滢闲话》的作者,那个曾经让鲁迅最痛恨的人。鲁老夫子骂人一向厉害,喜欢痛打落水狗,他如此这般痛恨,死活不肯放过,不是没有缘由。堂堂北京大学教授陈源,居然写文章说他剽窃,白纸黑字,男盗女娼是最歹毒的骂名,鲁迅焉能咽下这口恶气。

陈源从国外留学归来,一直当教授,先在北京大学,后来又去武汉大学。做了许多年文学院院长,当年武大的派系斗争十分厉害,有湘军和淮军之分,陈源是无锡人,夹在湘、淮两军之间,日子并不好过,焦头烂额,最后终于辞去教职从政,成了国民政府的外交人员,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

有文章说陈源很会骂人,与鲁迅打笔仗,也算棋逢对手,触到了对方的痛处。我觉得这有些想当然,过分高估了,陈源太绅士,英国味道太足,文化有余,幽默凑合,说战斗性就那么回事。他与鲁迅交手,也与周作人和刘半农对过阵,说岁数,陈源年轻许多,学历高出不少,可是一点都不气盛,基本上处于下风,年轻管个屁用。

因为鲁迅,以往的现代文学史,陈源往往是个反面角色。后来翻案之风盛行,不时地有人出来为他说话。确实事情也没多严重,文人相轻,吵吵架,红个脸,说几句狠话,本是思想自由之體现。这场争斗过后,鲁迅与陈源也见过面,两人还握了手,并不是你死我活。

一直觉得陈源欠个道歉,证据确凿,鲁迅没抄袭,胡适出面打过圆场。对方会不会接受道歉不重要,以鲁迅的脾气很可能不需要,但是对于有绅士风度的陈源,认了错心里反而更踏实一点,抄袭就是抄袭,没有就是没有。

印象中的陈源,老实,很无用,是个老好人。先说家庭,他的妻子是凌叔华,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标准的才女。家有才女往往好坏参半,难免有麻烦,有难言之隐,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矛盾很正常,然而作为名人,拿出来让别人八卦,便有些不堪。

我读研究生,去陈瘦竹先生家请安听训,他是现代文学专业当仁不让的老爷子,提到当年的老师陈源,热泪盈眶,连声说是好人,非常好的“好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得起“好人”,陈瘦竹是很严谨的学者,他如此动情,就是想纠正我们脑子里对陈源固有的坏印象。后来读到台湾吴鲁芹先生的散文,他的文字非常好,文风纯正,提到陈源,也是一口一个恩师。

我祖父与陈源有过交往,他做文学院院长,曾邀请我祖父去武大教国文。武大与南大一样,向来以保守著称,既看不上新文学,也不喜欢外国文学。结果祖父很快就辞职,为这事,陈源显然不是很开心,毕竟祖父是他喊来的,是驳他的面子,过了不久,也愤然辞职离开武大,这至少说明他这人还是讲交情的。

自1922年回国,陈源一直在大学当教授,离开武大,意味着要与国内的高校分手。他的文笔曾得到过好评,有人吹捧,说他的英文比英国人还地道,结果《语丝》同仁哗然,刘半农很刻薄地挖苦,说没想到陈源的水平竟然比英国文豪更厉害,害得他有口难辩,只好装哑巴。

陈源与傅斯年同岁,虽然都有留学英国的背景,却一点都不强悍。这或许就是江南人和山东人的区别,他身上没匪气,更没霸气。觉得自己文章写得不错,也明白靠这个未必能养活一家老小,毕竟他不是英国的文豪。据说,在国外的那份差事也是凌叔华帮他讨来,由此可见,除了不强悍,还不能干。

作为国民党政府的公职人员,陈源忠心耿耿,可怜一片老臣心。由于蒋介石已失去了大陆,台湾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日益受到挤压。1964年,法国与大陆建交,关闭了台湾驻巴黎的大使馆。“驻法大使”不得不黯然下旗回台湾,留下陈源以“联合国中国代表”名义驻馆看守。法国人不讲交情是有历史的,翻脸不认人,巴黎冬天很冷,既然断交,那就将暖气也停了。陈源孤身留守,相当狼狈,连吃喝都没有一个着落。两年以后,法国人又玩幺蛾子,要收回使馆,陈源据理力争,倚老卖老,最后被巴黎军警强行架出。

陈源大病一场,然后便去伦敦养老,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路。

(摘自《陈年旧事》)

猜你喜欢
凌叔华祖父鲁迅
祖父瓷
背叛与宽容,陈西滢默默戴上英国“绿帽子"
鲁迅,好可爱一爹
陈西滢凌叔华夫妻别样人生
鲁迅《自嘲》句
祖父的一封信
为徐志摩保密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鸡犬不宁